她出身貴族,嫁給了小她4歲的平民,成就了丈夫偉大的事業

提到卡爾馬克思的名字,可以說如雷貫耳。他被稱為“千年第一思想家”,以他名字命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堅定追隨者,而且資本主義國家很多人也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為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人們都知道他和恩格斯40年的偉大友誼,但除了這位真摯朋友恩格斯外,他背後有一位偉大的女性激勵和幫助他成就了一番偉業。

這位偉大的女性就是他的妻子燕妮。

燕妮的全名是燕妮·馮·威斯特華倫,她出生於德國一戶貴族家庭,擁有美麗容顏和良好的家世背景的她,被人們稱為“舞會皇后。”她的身邊並不缺少愛慕者,但她卻偏偏看上了來自平民階層的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出生於德國一戶律師家庭。1836年,在波恩大學就讀大一的馬克思回到特利爾向燕妮求婚。卡爾馬克思出生於1818年,燕妮出生於1814年,她整整比馬克思大了4歲!22歲的燕妮和18歲的馬克思約定了終身。

但是,此時德國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封建勢力在德國依然擁有不可質疑的專制權威。德國為了實現統一,來自普魯士邦的俾斯麥採取強硬手段和鐵血政策全力進行王朝戰爭,試圖實現近代德國的統一。

在這樣一個遭受戰火洗禮的時代裡,燕妮在封建勢力構建的重重阻力下,拿出了極大的勇氣,她並不懼怕來自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毅然決然和家裡人據理力爭,決定要和卡爾馬克思在一起。

好在後來燕妮的父親,這位傳統保守的貴族,看到了卡爾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同意了他們的結合。

此時,卡爾馬克思離開了波恩大學,轉學到了柏林大學!這樣一來,意味著他們要面臨長期的異地思念之苦。更糟糕的是,1842年唯一支持燕妮的父親也去世了!

距離和身份的懸殊,並沒有分開二人。想一想在那個戰爭頻繁的時代裡,他們衝破世俗的觀念,堅守這份愛情,實在是令人感動!

1846年,他們終於結婚了。

婚後的燕妮幫助馬克思整理書稿,文筆潤色等工作,還要承擔照顧孩子們的衣食起居。他們經歷了了短暫的幸福生活,就陷入了物質貧乏的生活裡。

燕妮為了養活孩子們,常常變賣自己的首飾珠寶,他們的生活常常陷入困境之中。

但是這並沒有減少燕妮對馬克思的愛。馬克思也常常提到燕妮時,感激燕妮對他全身心的付出。

為了馬克思的革命事業,燕妮幾乎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歷史長河中的愛情從來不是像玫瑰花一樣光鮮亮麗,但這份愛情卻如鑽石般閃耀,照亮歷史的天空,給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愛情注入一劑理性的良藥。

現代社會的很多戀情,從一開始不是像燕妮和馬克思因才華和品質的精神吸引,而是附加了太多的物質條件忽略了精神之光,引發了太多的悲劇。

願你可以在燕妮和馬克思的愛情中找到一點啟示,讓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