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到底有多少人能读懂,对此你怎么看?

胡大路


巧了,刚刚读完这本书,感受颇深。

还没有读之前,上豆瓣,看到很多人说人名难记,线索复杂,纷乱的写作手法等等,总之阅读难度不低,但越是这样越激发我的打开书,我用了一个星期的下午读完了整本书。真是欲罢不能,故事真的太精彩。

众所周知,这本书讲了一个家族百年七代人的故事,有人说它是美洲的红楼梦,我觉得不是的,百年孤独号称魔幻现实主义,因此有神话色彩,并不是红楼梦那样的完全反映现实。我在读的时候也被相似的人名困惑,后来我索性不管了,只看故事,发现老马的写法太过瘾了,相似的名字有些相似的命运,家族虽然经历七代人,却不过一场梦,厄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反观我自己,毕业一来,跳槽几次,却始终不如意,不知道自己到底会什么,适合什么,看到同学一毕业就目标明确考研考编,工作稳定,特别羡慕。但是回头一想,我经历了这么多,见到了不同的人,见识了不同领域的工作,这也是见识啊,正好为我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我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爱好——读经典名著,在书里我看到了跟我一样迷茫的人生,感觉作者真是说到了心坎上,这种感觉何其妙啊!我跟百年孤独里的主人公一样孤独,这种感觉不是朋友聊天闺蜜倾诉就能解决的,但是却能在书里找到共鸣,也许我依然记不住人名,搞不懂关系,没关系,我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阅历,我才敢说我稍微读懂了这本书。

如果你现在觉得读不下去,没关系,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某一天阳光明媚的下午,当你再次打开这本书,你一定能不由自主地翻书了


渴望远方的百合花


《百年孤独》这本书,我是从各大网络平台力荐所了解到的。它是一部值得重复阅读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为什么很少人能读的懂?因为作品里每个人物的名字,人物的关系,其次就是每个人物故事没有一个是完整的。要读懂其内涵,如果没有经历一定的岁月沉淀,你很难去理解每个人物所蕴含的那种孤独感。

因为每天支配私人时间比较少,我只读了一遍。但我有一个阅读习惯,即便是读不下去的书,我都会死磕到底,无论收获多少,我都会这么做。故事内容不过多介绍,只说说某几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带给我的感悟吧。

马孔多,一个第二代传奇人物上校,厌倦了战争,放弃了权利,还不被人理解,唯有自杀才把别人的误解消除,却自杀未遂,最后活着连唯一的精神寄托炼金术都失去了价值。这让我想起豆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因,因找不到心灵默契的知音,而远离浮世。

地铁里每个人捧着手机,那熟练的手指不停的按,重复,没有目的,连自己都不知道在找什么,等什么。这种内心的孤独似书中吃土的女人,压抑使她吃土,害怕使她吃土,我不知道作者表达的意思,或许因为小说类型就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但我隐约能感觉到她在平衡自己,就像你害怕黑暗时你会大声喊叫。

我看过一则报道,一位德国妇女无币生活了十四年,用劳动换取饭钱,生活所需,不接受任何货币,你能理解她为什么这样活着吗?小说中的美人蕾梅黛丝被人嘲笑为怪胎,因为她从不穿衣服,她属于最纯粹的孤独者,近乎于神,在她内心没有世俗,在嘲笑声中翩翩起舞,抓住一件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

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注定是孤独的开始,很小的时候就受父母的爱,按照父母的方式成长。我们用哭、闹等方式来抗拒一切,长大后面对各种复杂的人心,不得不使自己带着多重面具来面对这个世界。

当然,这本书每个人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而且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觉悟,如果你现在看不懂不要紧,慢慢来。


斗篷女侠


《百年孤独》又不是中国的文言文,应该

容易懂。外国名著读多了,你就不会有那

种难懂的感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