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紫砂古贤有哪些(一)

历史上的紫砂壶坯手、铭手,与紫砂壶制作关系密切的文人,按大的时代罗列,主要有:

明成化至弘治年间(1465-1505)

历史上的紫砂古贤有哪些(一)

金沙寺僧(古贤001)

法名“静智”,当比供春年代略早。明·周高起《阳羨茗壶系》中,有金沙寺僧与当地制缸瓮的陶工相处,捏制和烧成砂壶的记述:“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音tuan读如‘团’,捏揉成球形)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音ku,读如‘枯’,从中破开后再挖空)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他是先用紫砂细泥捏成实心壶体,规范成圆形后,再挖空壶腹,加上壶流壶盖、壶钮、壶把,附在陶窑中烧成的。

金沙寺,为唐相陆希声山房,原址在宜兴湖滏镇西南,离丁蜀镇5公里多。

历史上的紫砂古贤有哪些(一)

明弘治至正德年间(1488-1521)

历史上的紫砂古贤有哪些(一)

供春(古贤002)

亦名“龚春”。《宜兴县志》载:明正德间,有制壶名师供春。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说他本是“学使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黯黯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世以其系龚姓,亦书为龚春。人皆证为粪。予于吴冏卿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

吴梅鼎《阳羡名壶赋》载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缶,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世所称供春壶也

“拳石公”、“吴颐山”是同一个人,即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拳石公”,宜兴人。明正德丁卯(1507年)解元甲戌(1514年)进士,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入仕前寓居金沙寺读书。

供春制作过“树瘿”、“龙蛋”、“印方”等壶式。有“供舂之壶,胜于金玉”之语。清徐皆凤《重修宜兴县志》说:“供舂制茶壸,款式不一……海内珍之。用以盛茶,不失原味,故名公巨卿、高人墨士,恒不惜重价购之。”清·周树《台阳百咏》有:“台湾郡人……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传世供舂“树瘿”壶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供春“六瓣圆囊”壶藏香港茶具文物馆。

历史上的紫砂古贤有哪些(一)

元江(古贤003)

嘉靖父子进士潘恩、潘允端,筑“豫园”建“寿乐堂”。潘家定制过紫砂“寿乐堂”壶底镌“会向瑶台月下達”。盖内有“元江”印。

历史上的紫砂古贤有哪些(一)

​注:本文图片为《六方仿古》,作者:王俊飞(实力派工艺美术师),刻绘:陈宏林(高级工艺美术师),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350cc

整理编辑:氿砂艺术(jiushayishu) ,☚☚☚为更好的交流,你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