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句喜欢的唐诗宋词元曲乐府等等?是什么?

恍惚面对世界


最喜欢“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词情致缠绵,到李煜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亡国之君这里,他的词纯情,更又把人事无常的人生体验真实深刻的表达出来。

春末,夜里下起了雨,落花随流水而去。没有了春日里花丛掩映,一副春去的衰败。词人在夜里梦中深受亡国之痛,独自凭栏,凄苦万分。没有这样的地位,如此遭遇,都写不来这样的诗词啊。





Mrs达西


王维一一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了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自古江、淮、河、汉并称,但汉水比黄河的流量还大,不论是丰水年还是平年,不论讯期还是汛前讯后,汉水总是烟波浩淼地流过江汉平原,注入万里长江。汉水两岸的自然风光,千姿百态,明媚优美。平时,三千里汉水,青山倒映,绿树丛生,水柔沙细,江白鸟飞,宛如一幅幅恬静的山水画。一到汛期,它又变得非常狂暴,洪水咆哮,惊涛掠岸,骇浪排空,千山万壑,云雾弥漫。王维此诗所描绘的正是襄樊附近汉江汛期前后的绚丽风光。它气魄宏大,境界开阔,反映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前两句交待汉江的地理位置和它贯通四面八方的特点一一北接秦岭,南连萧江:西通巴属,东向长江。本诗正是从这一广阔的空间来构思的。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形象地表现出汉水浩瀚无涯的壮阔景象,可同"黄河入海流"互相,媲美,蔚为"千古壮观"的佳句。"若有若无"恰好体现出中国诗画中常说的那种"诗情画意"和"亦虚亦实"、"若即若离"的分寸感和"有""无"之间的辩证关系。王夫之指斥这两句"张皇使大,反令落拓不亲,"(见《姜斋诗话》)未免是一种偏见。殊不知,如果没有这两句,不仅汉江的气势无从表达,这首诗也会因之而黯然失色了。

假如前四句失之过虚,"郡邑浮前浦"便开始落到实处了,但它仍未离开全诗主题,随之又是"波澜动远空"。不过这"远空"并不是郡邑上空的实际存在,而是倒映入水的影子,如仍解释为"远空",就是与三、四句的意境重复了。尾联写诗人决心醉饮终日,乐而忘返。

这首诗大处着眼,由远及近,亦虚亦实,并成功地运用夸张手法,是王维诗中气魄大,境界宽,着眼远的优秀作品,显示出王维山水诗的多样化。


陈年往事1222


这样的节选很多,我来说一首宋代诗人叶邵翁的游园不值吧。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写景诗,诗中用形象又有趣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春日游园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通过在自然景色的描写蕴含着哲理,整首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原文如下:

  游园不值

  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应该是怜爱门口的青苔担心我的木屐踩上了脚印,轻轻叩击柴门,久久不开。这满园的春天景色是关不住的,一枝早开的红杏早已越过墙头,伸出墙外。

  简析:诗的前两句用一种有趣的说法来记叙自己拜访园主,主人却不在家的事,诗人非常风趣幽默,不写园主不在家,而是说主人怕我踩坏了他家台阶上的青苔才没有开门,显得非常有趣。后两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色和红杏拟人化,景中含情,景中含理,不仅写出了诗人此时的惊喜之感还说明一个道理,事物的发展是阻碍不了的,一切新生的事物都会冲破束缚、蓬勃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