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行動力差,怎麼教育?

食味屋


在教育學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當中有這麼一類型的孩子,特別符合您說的孩子行動力差。

常見的孩子當中有四種讓我們覺得頭疼的行為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1、尋求過度關注。

2、尋求權力。

3、報復。

4、自暴自棄

而其中的123都比較容易解決,唯有4需要我們及其注意。而您所說的孩子行動力差,其實便屬於第四種自暴自棄。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經常是:替孩子做了他們能做的事情,對孩子過度的幫助,不允許孩子犯一丁點的錯誤……以至於孩子變得退避消極。

他們通常不願意行動,因為不行動只會落一個行動力差,行動便會落一個能力不夠。

他們寧願什麼都不做,也不想讓別人批評。

對待這種孩子的方式:要把行動分成小步驟,停止任何批評,鼓勵他進行任何積極的嘗試,關注孩子的優點,不要放棄。並且可以給他設置成功的機會,教給孩子技能或者示範怎麼做。

當他知道自己能做成一件小事兒,就會慢慢的慢慢的變得積極起來。

就像我們當初上學時一樣,越是學不好數學越不想學數學。所以你需要將行動變得簡單,讓他們能夠輕易做到,然後慢慢的循序漸進……

這種行動力差的孩子有一種強烈的心理訴求:不要放棄我,讓我看到如何邁出一小步。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關注我每天學點教育學。



教育順風車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論具體的教育內容是什麼,教育目標始終只有一個——修身,也就是培養孩子的行動力,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教育:

一、體能教育必不可少

“現如今,體育教育越來越不受重視,一個表現是體育課和與體育相關的訓練與遊戲的時間,在全部學習時間中的佔比日趨走低。許多孩子只知道埋頭學習,身體素質跟不上,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那麼體能不足給孩子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什麼?是體弱多病、情緒不穩與精力不濟,這都直接將導致意志力的薄弱,從而嚴重降低孩子的行動力,削弱他們必須依靠行動而建構起來的判斷能力、決斷能力、運用能力與適應能力。不適應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精力有問題,體能體質不良,則必定使得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家庭教育中,家長能做什麼?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提升體能才是根本。

二、從感受力教育到情感教育

讓孩子學會聆聽 表達自己所想才是重點

從一個普通的蘋果上能看見什麼?面對屏幕上兩個形態簡單的蘋果,卻鮮少有人願意起來回答自己看到了什麼。一個是青澀的蘋果,另一個則是佈滿數字、公式。“當我們看到一個青蘋果的時候,我們的腦海中並不是單純地展現出一幅視覺圖像。看到青蘋果的圖像,我們同時可能生髮出青蘋果的味道,你也許看著看著就開始咽口水了;也可能你的鼻腔裡開始充溢青蘋果的香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對一個事物的認識,依據於全方位的感受,而各種感受之間,又彼此存在共通。這種視覺、聽覺、觸覺、味覺與嗅覺之間的共通與整體性,就構成了另一個意義上的身體。有了這些豐富的感知信息,認識並熟悉了同一個事物的不同側面,才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並幫助孩子更加全面和多角度地掌握知識。如何來描述這個蘋果?為什麼要這樣分析?發散思維,在這個蘋果上我們還能看見什麼?這些進一步的追問,以及對這些追問的獨立專研,都需要基於感知的充分豐富,才能有效出現。”其實分析、邏輯、推理與想象,都是為了解釋‘感受’,滿足好奇。”

“一個感受力差的孩子,是難以獲悉事物的全面性與多角度性的。這樣就很容易形成極度自我或是麻木不仁的性格,導致的直接後果,不僅在知識學習當中容易視角單一、鑽牛角尖、走死衚衕,情感能力也會同時出現偏差。他們或獨斷或狹見,或封閉或自我,或缺乏主見或不講道理,長此以往,必將造就狹窄的心胸,養成各種武斷的成見,難以與人合作,招致行動力的低下。”家長要做的就是學會放手,讓孩子從過度競爭中脫離出來,讓他們學會聆聽,走進自然,靠自己的努力感受勞動的樂趣。鼓勵孩子勇敢表達自己內心所想,學會分享。


樂而學說


孩子的行動力差,是家長的陪伴太少,口頭教育是不起作用的,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

為什麼軍人的行動力強?因為他們每天都要進行嚴格的訓練,從無間斷!

要教育孩子提升行動力,必須從家長的陪伴帶領開始,只有家長做到了有毅力和耐心,才能“教”和“育”,否則一切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