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以花喻人,为什么宝钗被喻为牡丹花?

十二十页


你好,我是眉画张敞,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以花喻人”,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和抒情传统。

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楚辞》中屈原的香草美人,再到李白《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种写作手法的应用可谓是层出不穷。

而在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这种手法更是被运用到了极致,并且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古人以花喻人,大多以花之美艳来比喻女子貌美如花,以花的品性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仅以花喻人写大观园中女子娇艳如花,更重要的是曹雪芹把“花之形”与“人之神”进行了完美的统一,使读者不仅可以想象这些女子之“形”,更可以从自己熟悉的花上,去品味这些大观园中女子之“神”。

他还把”花“与”命“结合起来,以”花命“喻”人命“,大观园中女子大多薄命,正如花之花期短暂、风刀霜剑的摧残。

大观园中知名的女子基本都有一种花相对应,黛玉对应是的“芙蓉”,宝钗对应的是“牡丹”,湘云对应的是“海棠”,李纨对应的是“梅花”,妙玉对应“兰花”……就连一些有名头的丫环,曹雪芹也让其对应一种花,像平儿对应的是“夹竹桃”,香菱对应的是“菱花”……但是花品自然降了一等。


薛宝钗对应的花是“牡丹”,那么从《红楼梦》哪些情节中可以看出薛宝钗对应的是“百花之王”牡丹呢?

一、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薛宝钗被喻为牡丹花?

1.掷花签抽中牡丹。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众人掷花签来行酒令,晴雯摇骰子定次序,宝钗为先:

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製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又注着: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道一则以侑酒。
众人看了都笑说: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

我们看这一段描写中,论次序宝钗为先,花是“牡丹”、签名为“艳冠群芳”,权力是可“随意命人”,处处皆显示出宝钗的不同凡响。

众人道”巧的很,你也原配牡丹花”,也说明大家对宝钗对应“牡丹”的认可,认为宝钗与牡丹有很多相似之处。

接下来诸人掷花签均对应不同的花名,且配诗均与各人的命运暗合。

作为首签的宝钗,她的签上配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出自唐代罗隐的诗《牡丹花》,这也与宝钗的性格和命运是相吻合的。

2.戏彩蝶时称“杨妃”。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杨妃”指代的是宝钗,而“飞燕”指代的是黛玉。

“杨妃”指的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贵妃杨玉环,“飞燕”指的西汉时可掌上起舞的皇后赵飞燕。

我们大家都知道典故“环肥燕瘦”,这里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就是因为宝钗身形较为丰满,而把黛玉比作“赵飞燕”,就是因为其身形较为纤瘦。

提到杨贵妃,就不能不提到牡丹。

有一天,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命李白做新诗以贺,李白当场作《清平调》三首,其中有“云想衣裳花想容”和“名花倾国两相欢”句,夸奖杨贵妃如牡丹花一般的容颜。

此外,还有唐明皇宠爱杨贵妃,把杨贵妃称作“解语花”的典故。

自此,后人提到杨贵妃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牡丹,那么牡丹也就是被称作“解语花”了。

把薛宝钗比作杨贵妃并不仅此一处,宝玉也曾说过“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作杨妃”。

可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薛宝钗称为“杨妃”,也暗含了将其比作“若教解语应倾国,纵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之意。


二、薛玉钗与牡丹花的契合度高吗?

1.形貌相似。

牡丹花,花朵大而艳,一向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牡丹一向被视为富贵者之花。

而宝钗给人的感觉也正是如此:宝钗相貌端庄秀丽,面如银盘,眼如水杏,体态丰满大气,无愧于“艳冠群芳”之誉,这是一种十分健康的体态,与黛玉有点病态的美是大不相同的。

薛宝钗出身于“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后来虽然薛家败落,但宝钗身上依然不缺富贵之相。所以,把宝钗比作牡丹,从形貌上来讲是十分贴切的。

同时,宝钗举止娴雅、落落大方,与富丽堂皇的富贵之花牡丹也十分相似。

2.品性相似。

牡丹既然是富贵者之花,自然不能脱离凡尘,它需要人欣赏,需要依附于人,即使再美,也不能像兰花那样生于幽谷,遗世独立;也不能像寒梅那样欺霜斗雪,冷艳孤绝。

牡丹一般生于市井,达官贵人、普通百姓皆趋之若鹜,这一点从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可见一斑。

薛宝钗性格平和、宅心仁厚、稳重得体、待人和气、安守本分、顺应时代,深受大观园中众人的喜欢和爱戴,与牡丹也何其相似!

3.风骨相似。

提到牡丹,不能不想到“武则天贬牡丹”故事,牡丹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天性在寒冬开放,所以宁肯承受火烧之苦、被贬之灾,也不愿服从武则天的安排。

而宝钗,看似温和平易,但是也自有自己的风骨:

贾母素喜繁华富丽,她到宝钗的房中看时,宝钗的屋子却如雪洞一般素淡,这让贾母十分不喜。但宝钗我行我素,不肯为了讨她的欢心而违心更改自己的喜好;

抄捡大观园后,宝钗住处虽然没有受到抄捡,但宝钗审时度势,为了避嫌,只对李纨说了一声,毅然搬出了大观园,行事干脆,坚决不受他人侮辱和怀疑,有着铮铮风骨。

宝钗这种风骨与不肯寒冬开放的牡丹在内涵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4、命运相似。

提到命运,我们还得说到薛宝钗掷花签时花签上的诗句“任使无情也动人”。

这句诗出自唐代罗隐的诗《牡丹花》,全诗是这样的: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其中“任是无情也动人”句,用虚拟的退让语气,写出了薛宝钗不管是“有情”还是“无情”,都是美丽动人的。

此处一是强调“无情”,突出了宝钗之“冷”,宝钗按规矩行事,做“应该做”而不是“想要做”之事,看似无情,实则有情。

“动人”一词既写其容貌秀丽,又突出其行事稳重,深得大家的欢心。

前面三联均写牡丹如何美丽动人,但是最后一联,却含有深意,预示了宝钗最终同牡丹一般的命运。

这里牵涉到一个典故:唐代中书令韩弘立功后,到长安居住,看到私宅中有牡丹,令人除去,不肯效儿女情态。

这也预示了宝钗的结局:虽然最后她嫁与宝玉,但宝玉大彻大悟,出家为僧,给宝钗了一个独守空闺和弃妇的结局。


总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大量使用了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而薛宝钗对应的就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薛宝钗不仅外貌端庄秀丽,而且行事沉稳、待人和气、风骨犹存,与牡丹花有很多契合之处,而且其花签判词也预示了其凄凉的结局。


眉画张敞


红楼夢中美女成群,宝黛是肯定不能婚配,余下的就看家族的势力,当时的情况下肯定是宝钗胜算度高,所谓的“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作者的伏笔,最后告诉大家薛宝钗才是将來贾府的宝二奶奶...可憐哀哉!金钗雪中埋,永无天日结局悲惨。


蘭雨46


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故意的有此比喻,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是有这样描述的:宝钗首掣得牡丹,题曰:“艳冠群芳”。古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可以说,牡丹花朵奇大,色相极美,雍容华贵,大气磅礴,而宝钗容貌端丽,举止端庄,正好恰如其分。这是曹雪芹刻意而为的描述。

同样在第二十八回中,作者曾经用工笔实写宝钗那种雍容典雅的风采:“脸若银盘,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宝钗生得肌肤丰泽,为人处事“稳重和平”、“随分守时”,一言一行都特别注重分寸,讲礼仪。这正好与花中牡丹相一样雍容华贵、美丽得体、立于群芳之上。凡此种种描述,其实这都是作者曹雪芹有意以牡丹的特点构造薛宝钗的这一个人物的形象。

如果把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把薛宝钗的名字换成林黛玉来描写,哪么,林黛玉就是花中牡丹,而薛宝钗就变成宝钗葬花。这都是虚构的文学作品描写,只是作者的意思,实在无谓太过较真。只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名著来欣赏就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