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法家写字时笔头为什么是撬着的?

用户2806978715652


笔头翘着,有几种可能,但有意翘着的不多。

首先大多原因,他用得是羊毫笔,笔锋较软,弹性没有狼毫劲挺,所以写完了就会有微微的翘起,这对于下来写字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它会干扰到中锋运笔的整体和谐。还有就是会影响牵丝连线游刃有余的正常发挥。

所以这个时候你说的书法家们或者高手,就会发挥自己熟练用笔技巧,确切说是执笔技巧,一是捻管或者绞转调笔锋,就是在写得过程中,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用手指微调笔管翘起的笔锋,

还有就是顺着笔画的提按,通过运腕來逐步调正笔锋。

还有一种原因是他有意要达到用笔俊俏,棱角分明的笔法结构风格,也会翘起笔锋,这些笔法在楷书里运用较多,还有些特殊的字体,如瘦金体就翘起笔头,笔锋切入纸面就容易写的更锋棱俊美,

但在行草书 还有隶篆书,这样做的不会多,因为书法讲究藏锋收尾,就像做人,最高境界是大巧若拙,不露锋芒,太翘了,写出来就锋芒毕露,不是那么内涵有韵味。


张劲逸


苏轼论书说:把笔无定法。不管谁怎样执笔,能写出符合标准的字就行。

我的做法是用羊毫大笔写小字(小楷除外)。这犹如让人干活一样,不要超页荷,要游刃有余。比方一个人能提动五十斤,你让他提三十斤,他轻松提起。你让他提六十斤,他即是能提起来也很费劲,因为超过他的`负荷了。

现在有不少朋友用小笔写大字,写隶书,写篆书。虽然悬肘了,但所写笔画很勉强。这些朋友还用长锋毛笔,不能中锋运笔,很别扭。有的因笔太小,要写出篆隶笔画的宽度,只有象刷标语一样刷笔画。或者把笔头翘起写,很不入眼。

要把字写好,运笔很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中锋运笔,才能写出笔画的质感和力度。刷上去的笔画是扁的,沒有园润效果。隶书中的《曹全碑》,必须中锋运笔,才能写出韵味。

写魏碑多方笔,写张瑞图笔意草书也用方笔。但都不能翘着笔头写,或者断续的“刷”笔。更不能翘着笔头往纸上戳。正是:

写字运笔要中锋,

羊毫饱墨出灵动,

度绝戳笔和刷画,

未来书坛有你名!











刘善与书法


笔锋略上翘,笔杆微倾,这是侧锋起笔的标准动作。你的观察很细致,看高手写字,绝对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好方法。

书法用笔方法无外乎中锋与侧锋。

何谓中锋,运笔时笔尖在正中,写出的笔画中间墨色深,两侧墨色浅,立体感强,力道遒劲。

何谓侧锋,运笔时笔尖在一侧,笔肚在另一侧,写出的笔画一侧墨色浅,一侧墨色深,线条变化多,妖娆多姿。

故有“中锋取劲,侧锋取妍”一说。

书写时应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书法创作中,历来强调中锋,它是笔法之源,最早产生的书体——篆书,就是纯用中锋。

侧锋的出现,是实用书写的必然产物。全用中锋的篆书书写速度慢,随着书写速度的提高,侧锋出现了,与之伴随的就是隶书的产生。

书写时以中锋为主,这样字的力量足,但若笔笔中锋,那字就呆板,失去变化。

但若侧锋太多,字的线条就多浮于纸上,软弱无力。

故书法要以中锋为主,辅以侧锋。中锋在笔法上即是圆笔,侧锋则是方笔。

行书中,颜真卿的字是运用中锋的典范,而米芾的字则是运用侧锋的典范。

(颜真卿《祭伯父文稿》)

起笔可以是侧锋,但收笔应该是中锋。

侧锋书写前,蘸墨舐笔时,让笔尖略微向上翘起,落笔时笔杆略后倾,那么落于纸上,就是笔肚着纸,也就是侧锋。

但侧锋落笔后,不能一侧到底,收笔时一定要将笔锋转为中锋,为下一笔作准备。

如果一味侧锋,起笔侧锋,收笔也侧锋,那就是“偏锋”,是败笔,写出的线条软弱无力。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米芾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