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財經:復工復產,中小企業跟上來了!

中小企業復工率超八成!

4月16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傳來了中小企業推進復工復產的好消息。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緩解,各地復工復產的節奏一直在加快。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94%。4月15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

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早在3月2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就達到了98.6%,人員平均復崗率為89.9%,復工復產速度是比較快的。而當時中小企業復工率只有76%,還是挺讓人揪心的。現在,經過近20天的努力,中小企業的復工率也上來了,超過了八成,確實令人鼓舞。

為啥這麼說?因為暢通經濟循環,不僅主動脈要通,毛細血管也要通。幾千萬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就是市場經濟的毛細血管,它們不僅是上下游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要一環,還是就業的“主力軍”、消費的生力軍。中小企業復工率上來了,關係到就業的穩定和億萬家庭的生計。

所以,讓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活下來、好起來,無論對經濟發展還是民生保障都意義重大。

那麼,在復工復產的進程中,中小企業具體情況怎樣?還面臨著哪些困難和問題?接下來,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加快復工復產,進一步穩定就業?針對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麻辣財經採訪了有關部門和專家。

小微企業大部分復工,全行業、全產業鏈同步恢復

“在我國,中小企業裡面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秦志輝分析,從行業看,第二產業復工率高於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復工率高於生活性服務業,例如住宿和餐飲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復工率較低。從地區看,各地區的復工復產率呈現齊頭並進的趨勢,25個省份復工率超過80%,湖北省近日也呈現出快速上升的勢頭。

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林澤炎介紹,工商聯的調研發現,民營企業中的大企業全部復工、中企業基本復工、小微企業大部分復工,全行業、全產業鏈同步恢復跡象十分明顯。其中,大企業發揮了“頭雁”效應,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隨著我國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民營企業家對復工復產的效果很有底氣。”

全國就業形勢與企業復工復產,密切相關。一手抓疫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業市場正產生積極變化,各地企業開工率和復崗率穩步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1月和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3%和6.2%,環比分別上升0.1和0.9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張毅分析,農民工就業穩定性較低,靈活就業人員比重高,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十分明顯。

“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市場需求逐步回升,經濟增長逐漸恢復,勞動力需求也將陸續恢復,就業形勢將進一步改善。”張毅說,截至3月18日,全國已有1億農民工外出務工,佔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的80%。

進入4月,全國勞動力市場持續回暖,80%返鄉農民工已返崗復工。

智聯招聘週報顯示,3月16日—3月20日,企業招聘職位數環比上漲1.14%,求職行為環比增加12.02%。特別是在求職端增速的不斷推動下,就業競爭指數提升至17.4,超過去年同期的15.6,勞動力市場熱度持續攀升。

打通難點、堵點,讓產業鏈有效“轉”起來

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新的重大變化,境外疫情正在加劇蔓延,我國面臨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面臨新的挑戰。

4月16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指出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找好精準防控和推動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工作結合點,促進區域之間人員和要素正常流動、各類經濟活動正常開展,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好的大環境。

“製造業企業面臨國際國內市場需求不足、企業生產成本上升、資金週轉困難、國際人流物流不暢造成已復工復產的企業面臨再次減產停產的風險,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受到一定衝擊。”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說,工信部按照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內外互動的思路,針對製造業復工復產中的問題進一步採取措施,推動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

在暢通產業鏈循環上,工信部持續梳理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名單,動態調整、壓茬推進,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打通難點、堵點,讓產業鏈有效“轉”起來,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共同發展。工信部對92家大型龍頭企業堅持日調度,推動7600餘家核心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帶動上下游40多萬家中小企業。

同時,抓好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復工復產,維護國際供應鏈穩定。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中小企業集中的紡織服裝、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行業開展專題調研,推動扶持中小企業政策的落實落地。加大向國際市場供應原料藥、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資等產品,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和關鍵環節的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融資難、融資貴是中小企業面臨的老問題,疫情期間表現尤為突出。”秦志輝介紹,工信部針對資金鍊緊張問題,在推動信貸部門出臺政策的同時,指導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摸排企業融資需求,“一企一策”推動惠企金融政策落地。

各地在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探索了有益經驗。比如,北京成立了首貸服務中心,22家銀行的近70個金融產品、3家小額貸款機構和3家擔保機構進駐。企業進門即可“貨比三家”對接金融機構,壓減融資環節,享受到差異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務。

林澤炎介紹,全國工商聯會同螞蟻金服網商銀行等100多家金融機構推出了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已經服務了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806.33萬戶,累計發放貸款3258.31億元。全國工商聯還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合作推出了疫情期間的特別貸款服務“助微計劃”。

穩定就業形勢,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尤為關鍵

“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加上就業優先政策的持續發力,就業市場有條件保持穩定。”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強調。

穩定就業形勢,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尤為關鍵。“從行業看,以消費類為主的生活服務業受影響較大;從就業群體看,受影響較大的主要是農民工和高校畢業生。”國家發改委就業司副司長常鐵威說。

在農民工就業方面,企業用工短缺和部分勞動者無法返崗的矛盾依然存在。當前,人社部門從供需兩端入手,建立了重點企業用工日調度和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兩項保障機制,打通返崗“堵點”,接上覆工“斷點”,暢通勞動要素流動,提升供需對接效果。

在用工需求端,為幫助解決醫療防護用品、群眾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等重點企業的用工問題,截至3月17日,重點企業目錄已從2月15日的1330家擴大到9138家,共幫助企業解決招用工人數37萬人。在勞動供給端,截至3月31日,通過專車專列包機等方式,累計“點對點”運送農民工538萬人。

對於暫時難以外出且有就業意願的農民工,有關部門將通過挖掘當地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用工潛力、組織投入農業生產、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渠道,促進就近就地就業。

面對新職業、新崗位,讓勞動者迅速獲得與之匹配的職業技能是避免結構性就業矛盾出現的重要手段。3月下旬至6月底,人社部將面向企業返崗待崗職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兩後生”、貧困勞動力等城鄉各類勞動者,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國家已出臺“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對參加線上培訓並取得合格證明的學員,給予培訓補貼;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等四類人員,在培訓期間給予生活補貼。

“解決就業問題,根本上還要靠發展,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力穩住就業基本盤。”常鐵威說,尤其要抓好各項援企政策的落地見效,把已出臺的減稅降費、社保費減免緩繳、金融支持等幫扶政策儘快落實到企業。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各方面資金,加強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集成創新和融合運用,加快培育一批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數字經濟產業,加快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更多的經濟和就業新增長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