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守紀律,家長保持孩子遵守紀律的七個技巧!

這是紀律方面的專家都同意的觀點:一致性是關鍵。

孩子不守紀律,家長保持孩子遵守紀律的七個技巧!

“如果你要改變你管教孩子的一個做法——那就是更具有一致性。”《如何以身作則教育孩子》的作者薩爾 斯維爾說, “你的孩子需要能夠預測到你會如何表現。【媽媽希望我去收拾桌子。不然的話,我晚飯後就不能看電視了】一致性會告訴你的孩子他對你很重要。【作為一個家庭成員,收拾桌子是我的責任。】”

“不一致會讓孩子感到不確定,不安全和困惑。【有時我不得不收拾桌子,有時不需要。如果我吵或者抱怨,我通常就可以不用幹了。但是有時媽媽會因此生氣的。】當你的教育具有一致性時,你的孩子會更多的考慮自己的行為——並且這正是你想要的。”

孩子不守紀律,家長保持孩子遵守紀律的七個技巧!

《媽媽的內疚:學會更少的焦慮,關注最重要的事,提高孩子的快樂度》的合著者Aviva Pflock補充道, 一致性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安慰,但它不是讓孩子學會規矩的有效的方式。

斯維爾說:”家長認為,向抱怨、嘮叨和發脾氣讓步會使得他們的生活輕鬆點兒。但是,從長遠來看,它只會使得生活更艱難。這是一個選擇而已:現在出問題,還是讓問題以後再爆發。“

當然,我們都懂這個道理。但是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卻苦苦掙扎。我們累了,我們很忙,還有可愛孩子們的撒嬌八戒,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就改變了路線。”我儘量讓教育孩子的規則保持一致,但是有時我很累或很有壓力時,或者很晚的時候,我就聽其自然了。”一個媽媽說到,“但是我常常在後來要為此付出代價。”

你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保持一致?試試以下來自於紀律專家的方式,可以幫助你和你的孩子在正常的軌道上:

1.確定優先級。如果你想要一次性解決各項紀律的調賬,你會因不堪重負而難以堅持。因此,選擇專注於一或兩個,予以不時的關注。可能會有抱怨,反覆,或大發脾氣。當出現這些不良行為,每一次都要壓制下去。不能妥協。不能獎勵不良行為。

2.做好長期準備,勇敢面對。通常改正不良行為需要三週的時間。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媽媽以前只有在開始大喊大叫的時候才真的表示她希望(我)收拾桌子。現在她第一次說就是當真的了。”變化會發生,但可能不是按照你想的節奏。

3.寫一些提醒。給自己寫一些提醒,如“不爭論”,“合作”或“不向抱怨妥協”可能看起來簡單,但確實會有幫助。把它們放在你一整天能看到的地方。做一個更大號的標識提醒自己,Pflock稱之為3C:“冷靜,一致、關懷(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為C)”這些現在都是你的媽咪魔咒哦。

孩子不守紀律,家長保持孩子遵守紀律的七個技巧!


4.選擇合適的時機。在生日前或繁忙的節日派對前,進行一個禮儀速成課程,這是很誘人的嘗試,但是如果你選擇更平穩和可預見的時間,你會有更好的收穫。每個人去實踐一致性都需要時間,需要氛圍,需要沒有壓力——尤其是你自己。所以,不要在新生兒到來之前、開學前或者你在變動狀態時,投入到一個新的規矩計劃中去。

5.估算阻力。不管你有多麼的保持一致,你的孩子都會挑戰你的。或者,他可能當時反應是好的,之後就又回到以前的習慣了。不要絕望——這種階段測試是正常的。一旦你接受了這些臨時性的反覆,他們就會少些折騰,讓你可以留在正常軌道上。

6.不要試圖單幹。一旦你開始了一致性規劃,就要尋求各種支持:你的另一半,孩子的老師,教練,照顧孩子的人,還有爺爺奶奶,他們都能幫助鞏固你的消滅問題行為的努力。

7.留有迴旋餘地。如果你太忙,或者忙於執行一個規矩,而偶發的不一致性,會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這對你不重要。這就會讓你的孩子也去忽略它。但是故意的不一致——你事先就讓孩子知道你是要做一個例外——實際上會強化一個規矩。例如:“既然這周你要和爺爺奶奶待在一起,那就不用打掃自己房間了,下週再繼續打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