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近現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等幾位藝術大師以金石筆法入畫,藉助線條的力度與體量增添了花鳥畫的自然生趣,開創了大寫意花鳥畫的嶄新面貌。而大寫意花鳥畫家王鳳年正是“吳、齊”一脈中的代表,其作品遠師青藤、八大的飄逸奔放,近取缶翁、白石的朴茂天然,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將中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推向了新的高峰。

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王鳳年在繪畫上追求簡約大氣,捨棄細枝末節,但仍十分注重對筆意墨韻的抒發和刻畫。往往是在闊筆塗抹之間,輔以點擦結合,頓挫波折,跌宕起伏。並將筆痕墨跡的輕重和走勢附著於物象的形體結構,既把複雜的實際景象化繁為簡,又牢牢地把持住了花鳥畫內在的氣骨與神韻,

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於沉雄與縱逸間煥發活力,富於變化,饒有趣味。大寫意花鳥畫尤其注重畫面中的生活性與趣味感,這一點在王鳳年的作品中得以充分體現。他繼承了齊白石“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一優良藝術傳統,雖體態誇張,但造型生動,筆墨揮灑之處,以拙見真,寫其生意。

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古雅是王鳳年在色彩上努力求索的方向,畫中多用原色形成視覺上的衝擊,濃烈而不失沉穩,豁達而不顯草率。雖色墨並用,然色墨各行其道,墨為主體,色以綴飾,互不搶奪,相得益彰。王鳳年在畫面佈局上做到了清爽明豁,縱深與延展之間收放自如,層次分明。這讓讀者既在疏朗的氣息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靈動與飛揚,又在厚重的體量中領悟到了萬物的和諧與相生,此等境界的營造無疑是彰顯了中國傳統花鳥畫所獨具的藝術魅力。

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清代書家傅山曾說:“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四寧四毋”的理論極其精闢,對整個藝術領域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王鳳年深得其中精髓,他在思想理論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厚積薄發;在創作實踐上融入書法碑帖的金石味道,渾厚華滋;在圖示表現上對物象的造型求生求簡,返璞歸真。終以別開生面的筆墨面貌造就了一番散發著勃勃生機的古意新象。

忘形得意,拙中見真----王鳳年大寫意花鳥畫賞析

著名美術評論家: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