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三送三落实 不负春光不负农

三联三送三落实 不负春光不负农

农技人员在田间指导。

三联三送三落实 不负春光不负农

秧苗长势喜人。

三联三送三落实 不负春光不负农

查看农作物长势。

三联三送三落实 不负春光不负农

指导茶叶加工。

东皋一犁雨,布谷初催耕。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尽管尚未完全消除,四明大地早已春机盎然。田间地头农户和农技人员忙碌的身影、拖拉机的轰鸣声、养殖塘的水流声,奏响了春耕生产的交响乐。

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为抓手。2月下旬以来,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当前“三农”工作重点,下沉一线、主动服务、帮扶解难,拉开了“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的序幕。

“三联三送三落实”具体是指,联村、联企、联基地;送政策、送技术、送帮扶;落实防疫措施、落实生产措施、落实发展措施。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强表示,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既是深化“三服务”的具体载体,也是锤炼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铁军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康庄严 文/摄

■着眼高效打赢 组建精专队伍

2月21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深化“三服务”扎实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力量设立“1+3”工作机构,即1个办公室和活动服务组服务队、专业技术服务队、活动帮扶专班3支力量,落实责任到人。组建市县两级联络员队伍,从10个区县(市)确定33个乡镇、33个村、33个基地100家企业为服务对象,形成“三三示范、百企驻联”的服务格局,划定最低联系频次和调研会商次数,建立月问题清单报送汇总、问题同步解决、跟踪落实督查、年度考核等机制,通过现场解决、协调解决、转办解决、责任领办、领导包干等方式,确保联动服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体动员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结合宁波农业农村工作特点,市农业农村局及时起草下发《中共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关于深化“三服务”扎实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通知》,后又陆续制定印发《市农业农村局“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问题轮转流程》等10余个相关文件,有针对性地部署细化活动。

市农业农村局还成立由局领导带队的服务组13个、处级干部牵头的服务队33个,抽调干部120余名;组建专业技术分队5个,下设技术服务小组26个,调集首席技术专家领衔的农技骨干79名;设立由局领导领衔的帮扶专班10个。全体人员认真对照既定计划和要求,第一时间有序奔赴各地开展活动。

■创新服务载体 抓好稳产保供

千方百计稳生产。通过市县两级协作和各服务队踩点摸底,每天对地产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产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措施。截至4月8日,全市蔬菜在田面积40万亩,可采收面积3.63万亩,每天可供应地产蔬菜1200吨左右、生猪3262头、菜牛159头、家禽1.37万羽、禽蛋110吨、鲜奶60吨、水产品400吨以上。4月底前,生猪、蔬菜、禽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可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制定《全市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生产保供措施》20条,细化生猪、蔬菜2个保供应急预案,出台速生叶菜类蔬菜种植补贴、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蔬菜机械购置补贴、生猪调运运输补贴等扶持政策。针对前阶段农资和农产品运输受阻的困难,第一时间建立市县农产品保供交通运输联络群,及时掌握各地农产品运输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市级有关部门,累计发放防控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1412张。

创新渠道保供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手段,组织200余家农业企业和商超,成立农产品对接采购群;组织41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三江购物、加贝超市、华润万家、M6、新江厦5家大型超市视频对接,搭建农超对接桥梁。创新农社对接。开展地产农产品直供社区活动,在局微信公众号推出15个农产品套餐直供基地和91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团购联系方式,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小区的直达配送。创新直销平台。疫情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打造“甬农鲜”公益直销平台,平台上线涵盖70余种农产品,进一步畅通保供渠道。目前全市共有97家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直销,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45124吨,其中粮食20434吨,蔬菜13543吨,肉禽蛋7433吨,累计配送138万单,累计销售金额61947万元。同时,充分发挥“透骨鲜”“海上鲜”等电商平台作用,助推经营主体与市民个体的线上交易。

严把质量保安全。指导市级检测机构做好应急检测准备,确保检测人员在岗在位、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开展检验检测。加大抽检力度。对禽蛋、水产品等重点农产品进行抽检,检测情况一天一报。截至4月7日,全市共抽检各类农产品1850批次,已完成检测1802批次,合格率为100%。强化源头管控。督促指导各区县(市)做好台账记录和合格证追溯,主动掌握市场输入性农产品特别是对来自重点疫区的输入性农产品安全供应情况,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激活发展潜力 加速复工复产

3月17日一早,在鄞州区姜山镇沈风水村,20余位农民工已在地里忙碌起来,合力为秧盘盖膜。

据了解,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大幅度增加。我市还通过深挖种植潜力,想方设法筹措种子,提高规模补贴标准,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等,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力争早稻种植达到25万亩。目前,16.5万亩已陆续下秧,其余正有序推进。

在大疫之年,能达到这个面积,主要是扶持政策好,农民信心足。还有就是市农业农村局全力帮助农民复工复产,有效解决了种粮大户用工短缺问题。

为加大推进春耕生产力度,宁波市委市政府专门发布《关于统筹抓好“三农”领域疫情防控、农产品生产保供和春耕备耕工作的通知》,在农企复工、春耕备耕等方面推出13项举措,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扎实开展春耕生产,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持续稳定供应。

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农业企业复工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风险受控、一企一策、属地管理”原则,建立重点涉农企业名录和复工复产时间表,实行企业复工情况日报制度。制作“企业复工复产五色图”,对各区县(市)企业复工进度、产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和色块标注。将渔业安全生产、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作为有机整体认真落实“图码结合,人船核准”,严格执法检查,牢牢盯住健康码、甬行码、渔船电子身份识别码和渔船北斗定位图,24小时全天候动态监测渔船作业和船员安全情况。

同时根据农产品季节作业规律和产业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对蔬菜、畜禽、水产、种子(苗)、鲜笋等涉农生产经营主体,饲料、兽药、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畜禽屠宰企业、粮油、蔬菜、竹笋、茶叶、水产等农产品加工主体做到应复尽复。对复工率低的区县(市)和产业,及时了解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督促。截至4月8日,全市复工农业企业累计731家,复工人数累计31676人,复工渔船3436艘。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复工259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复工175家,复工率和产能恢复率都达到100%。全市农家乐已复工1329家,复工后累计接待游客25.8万人。

疫情防控期间,奉化绿苑专业合作社本来计划种植特色瓜果大棚,后来为保障蔬菜生产供给,改种了速生蔬菜。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小分队上门指导,帮助合作社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各区县(市)也纷纷开展农业帮扶指导活动,并呈现“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一批特色做法。比如,江北区农企“抱团运工”、余姚市“点线面”春耕备耕工作法、象山县大棚共享共育法、慈溪市农业复工“一人一棚”模式等。

■坚持问题导向 着力纾困解难

市农业农村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补短板,聚力创样板,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破解用工荒问题。各区县(市)农业农村部门发挥“桥梁”作用,多举措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如江北区多家农企联合,选择山东省郯城县开展“抱团运工”试点,包车接运外省用工人员返岗复工500人;慈溪市通过“镇镇结对”的“点对点”方式直接向贵州结对镇(街道)发送用工岗位1100余个,累计吸纳结对地区安龙、兴仁来慈务工或返岗356人;奉化区开通“外省船员返奉专列”,做好贵州、陕西等地区船员包车接送。

破解保供应问题。针对春耕农忙季节受疫情影响,宁波部分地区蔬菜供应和种子供应出现空档现象,局各服务队向30个乡9000余农户送出青菜、菠菜、鲜食毛豆和玉米等速生作物种子1.11万公斤,通过鼓励村民“屋前房后种植,自给自足解困”,既助力当地贫困农户蔬菜自给自足,又保障了乡村“菜篮子”供应,一举解决3万村民蔬菜供应难题。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免费送出青菜种子2万多公斤,落实速生蔬菜种植5000余亩,每日屠宰生猪2500头左右,确保了疫情期间主要农产品的正常供应。

破解办事慢问题。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农业农村部门政务服务“不打烊”,始终坚守“窗口”一线,全面落实“保安全、能办事、网上办、不见面”审批。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所有“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网办率、掌办率都达到100%。全市100余艘休闲渔船的体验式捕捞许可证将要到期,如果船主全部集中到窗口办理,耽搁时间且不利于疫情防控。为此,市农业农村局创新工作方法,靠前服务,安排工作人员下沉一线做好审批服务,实行“点对点”“一对一”上门服务现场办证,实现“零跑腿”“一次办”,目前,象山、奉化等地81艘符合审批条件的休闲渔船全部完成办理。

■精准施策融资 补齐经费短板

3月12日,宁波佳必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佩茂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提供的132万元免抵押贷款让他绽开了笑容。有了这笔金融支持和助力,他们企业主营的各类水产品罐头又可以远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地了,这也预示企业复苏的春色已经展现。

与林佩茂同感的还有凌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沈国军。“我们农企贷款很难,因为没有有效的抵押物,所以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即使拿到了贷款,也是那些需要高利息、高担保费的,对薄利的农业来说,融资成本太高了。”沈国军说,现在解决了资金压力,企业可以轻装上阵,今年的产值能翻一番,估计能达到6000万元。他非常感谢农业农村部门送来的“大礼包”。

沈国军所说的“大礼包”,就是市农业农村局为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市政府对农业复工的要求,切实解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资金需求,联合银行推出的20亿元“疫情防控农产品生产保供即时贷”。这批无抵押低利率涉农贷款缓解了首批638家涉农企业复工的资金困扰。

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冲击很大,许多涉农主体复工复产需要购原料、支付工资,不仅贷款要按揭,还会有新增的资金需求。据介绍,“疫情防控农产品生产保供即时贷”主要扶持粮油、蔬菜、瓜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养殖(包括捕捞)、加工、储运、销售以及农药、化肥、种子、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流通领域。

“疫情防控农产品生产保供即时贷”有五大特点:一是金额大,总额度达到20亿元,而且单个主体最高额度可达300万元;二是利息低,年利率最低3.65%;三是免担保费,不需抵押;四是及时快速,随报随贷;五是有补贴,市农业农村局与市财政部门初步商定对市级以上经营主体按不高于基准利率50%给予财政贴息,全市初步预算超过5000万元。“我们以信贷支持手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落实,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更多实惠,以尽快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恢复生产,充分发挥农产品生产稳价保供的重要作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强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