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前景和背景的虚实结合怎么弄?

摄影微谈


关于前景和背景的虚实结合,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经验。

1、背景的虚化须调大光圈F4以下,拍人像多以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注意大光圈拍摄,容易使主体虚了,所以,拍摄时,握住相机,保证其稳定性,确保主体实,背景虚,达到前景和背景的虚实结合。

2、前景的虚化一般是靠近前景才能达到虚化的效果。拍人像多选择前景虚化,来点缀画面。一般拍摄时,如有前景尽量应用前景烘托,衬人衬物。这就是使一幅照片有了前景、中景、背景的虚实结合。





鸽子gzh


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单反相机的人越来越多,手机摄影功能的迅速发展,社会确实进入了全民摄影时代。

为了留念,留住时间,留下美好的记忆,拍人像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题材。

人像摄影可能在很多人意识中就是那种摄影圈称之为糖水片的人像作品。

确实这种人像作品挺引人注目的。浅浅的景深,前景和焦外虚化的很漂亮,人很突出。

对焦点之处我们称之为焦平面。在人像摄影中,人所处的位置的就应该是焦平面(创意摄影把人弄虚除外)。

焦平面与摄影师之间清晰的范围叫前景深,焦平面到远处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后景深大于前景深。

焦平面前后清晰范围称之为景深。

但,人像摄影细分的话,至少要分为人像摄影和人物摄影两大类。不同的类别需要的景深并不一致。

人像摄影侧重点在于人的特征;人物摄影既要交代人的特征,还要交代清楚环境和作品要讲述的故事。

这两者尤其在环境交代程度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从拍摄技术上主要体现在景深的控制和运用。

题主提出的要求前景,背景虚实结合,其实,在技术上就是控制景深或深或浅。

而,景深可以通过对焦距离的远近变化,利用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大小的调整几种手段来实现前景和背景的虚化程度(景深)。

相机其他条件不变,对焦距离越近,景深就越浅,反之亦然。

比如头像侧面特写,景深甚至可以浅到几个毫米,对焦点应该在近处眼睛上,那么焦点处的眼睛是清晰实在的,处在焦外的眼睛就是模糊的。

所以,要区别是想拍人像特写还是要拍摄人物或者说是环境人像。

室内棚拍人像摄影多用背景布,要的效果就是突出人的形态特征,弱化背景或者让背景很干净。这个时候需要光圈收小一些才行,以保证景深足够。

户外人像就不同了。

我相信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拍人像应该是在户外。

户外人像摄影,确实需要比较浅的景深。突出人的形态表现,弱化环境。

这就需要根据全身,半身,头面部特写等不同的拍摄情况更换镜头或调整光圈了。

景深控制的规律是,对焦距离确定了(全身肯定离远一些),固定的光圈情况下,中长焦比广角镜景深浅,虚化效果明显。

广角镜头(短焦)景深要深的多。

因此,广角镜头通常用来拍环境人像,即,环境交代的很清楚,留念类人像就属此类。

所用镜头焦距固定,如使用85人像定焦头,那么,同样的对焦距离(模特和摄影师之间的距离),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反之亦然。

理想的状态是利用景深计算器计算一下你所使用的相机镜头,搞清楚光圈,焦距,对焦距离三者变化和景深之间的关系,在正式拍摄之前变换这几个参数,实际感受一下不同的参数对景深控制的作用或效果。这样才能在实拍时达到你想要的前景和背景恰当虚化的效果。

用三张照片示例

图一,网络下载的可敬的钟南山先生(人物照)

图二,优美的校园中的小朋友(糖水片)

图三,手机偷拍晚间妻子在阳台备课(人物故事)





浪迹上海zyd


虚实结合应该是指的前景或者远景的一个虚化,从而在人像摄影中达到虚实结合的状况。


第一步:确保人物对焦准确


首先是我们的人物需要在焦内,也就是对焦点放在人物身上,这样人物就是清晰的。



第二步:虚化的4大要素


1.大光圈:光圈越大,虚化的效果越强。比如我们的经典人像镜头,50mm f1.8,人们熟称小痰盂,光圈最大可到f1.8,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把背景虚化的。


2.长焦距:焦距越长,越容易虚化背景。比如85mm的镜头在同光圈的条件下,是比50mm的镜头虚化效果更好。


3.近距离:和人物距离近一点,背景就越容易被虚化。具体距离需要自己在拍摄中观察,逐渐靠近模特,观察背景虚化情况。


4.远距离:

和背景距离远一点,背景就越容易被虚化。具体也需要在拍摄中观察。


以上就是虚实结合的一些关键要素!


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考虑距离因素,如果你使用的是50mm以上的镜头,光圈可以开到1.8,那么任何基本上可以搞定大部分的情况。如果你使用了70mm以上的尽头,光圈2.8也可以搞定虚化。


如果你用的是35mm这样的镜头,想要拍到更多的环境,那么你就需要考虑距离因素了,一般我会慢慢靠近模特,观察背景的虚化状况。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经验了,有帮助的希望点赞支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