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海陵居士


这是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出征辽东高句丽路过邺县时,亲自撰文祭奠魏武帝曹操时说的话,“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资治通鉴》

万乘意思是“万乘至尊”,代表帝王。李世民认可曹操的军事才能,但认为曹操作为政治家有所不足。

李世民和曹操同为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应该说李世民是最有资格评价曹操的一个人。

李世民祭奠曹操几天前,留守长安的房玄龄给李世民送来一个人,这人说是要检举揭发房玄龄。李世民得知之后,把此人腰斩,并告诉房玄龄以后这种事情可以自行处理,“更有如是者,可专决之。”

这就是李世民和曹操最大的区别,李世民敢于放权,信任下属,能够充分调动臣子的工作积极性,初唐贞观年名相辈出,无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都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德才兼备,政治风气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清明时期。

而曹操掌权期间,其“唯才所宜”、“吾得而用之”,只看才能不看品德,只看能否为我所用,枭雄本色暴露无遗。这种用人方法,虽然是治乱之际解决问题的一种无奈对策,但缺乏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加上曹操自身多疑的性格,从政治家或者帝王的角度上来看,确实不够大气。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个人觉得李世民是在嘚瑟。不过这个评价在我看来李二同志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李世民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贞观十九年,对比自己与曹操相似的经历(亲自带兵),相似的问题(继承人),难免生出英雄相惜的感觉。

所以李世民路过邺城祭奠曹操的时候,有些感慨,半是自省半是自夸。谁不知道李二同志善待功臣,知人善任还用人不疑,比起曹操,不敢把权利放任手下,只握在自己或者宗室手中。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是曹操领兵打仗还行,但是作为君主的气量还不足。

但是这个评价中肯么?

曹操的出身是宦官集团(家族也许有点实力,但与真正大族无法比)在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两派争斗,结果就是两个集团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世族集团。

曹操任人唯贤与使用寒族,固然是为了制衡旗下世族力量,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又何尝不是他不得已的办法,根基不稳。

世族投奔曹操,是因为汉天子在曹操手中,通过曹操可以让大汉重振雄风,比如荀彧作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论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不可不说不高,但是就是因为不支持曹操称帝而被赐自尽。

荀彧的例子说明了曹操旗下相当一部分世族力量的态度,这种情况下曹操敢跟李世民一样放权,用人不疑么?搞不好旗下立马分裂出好几股势力。

不要世族行不行?

经济、教育等等能通往精英阶层的道路大都掌握在世族手中,没有世族曹操靠谁打仗呢?

曹操即不是出身让人信服的世族(如袁家),也不是造反派干翻一切起家(如张角),不尴不尬的宦官集团出身,只能让他相信自己或者自己家族的人。

李世民在同样情况下,可选择的就多了,而且作为历经北魏、西魏、隋朝根正苗红的豪门世族新进老大,扛着大旗麾下一群小弟冲锋,对于不合作的另一个阶级,砍翻重新挑合作者就行

所以李世民的评价,嘚瑟自己政治水平比曹操高,很大原因是他的所在的集团比曹操形势更有利。


妖鬼杂谈录


李世民这个牛逼吹大了。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 二月初八,李世民亲帅大军讨伐高丽国,路过魏武帝龙兴之地邺城,亲自祭拜了曹操墓,还写了一封祭魏太祖文,大意是说,当皇帝这种事,不可智取,不可力争,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想当年汉室倾颓,群雄林立,百姓流离,急需出现伊尹霍光这样的忠勇之臣,魏武帝当仁不让扛起这幅重担,匡正之功有目共睹,只可惜后来他欺君罔上飞扬跋扈,最终没有完成天下统一的大业而导致三足鼎立,这难道能全怪天意吗?我看人事的因素也很大。所以曹操这人: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就是说曹操只适合做一员大将,当皇帝能力还差点。换言之,搞军事行,搞政治不行。

那么李世民为何要这么评价曹操呢,他有这个资格吗,评价到位吗。其实李世民和曹操开始差不多,都是靠打仗起家,麾下战将如云谋臣如雨,都有自己的行政班子,能跟皇帝分庭抗礼,皇帝对他们又恨又爱又无奈,用一句网络语,我就喜欢看你讨厌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但是李世民最终喋血玄武门弑兄杀弟逼父退位荣登大宝,开创了贞观盛世,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自己是个卓越的万乘之主。可是曹操却最终止步在丞相的位置上,当了周公伊尹霍光萧何,没有当皇帝,所以他的成就也没有李世民大。更严重在于,他并没有统一天下,赤壁战败后屡次征伐吴蜀无功,没有当皇帝的实力。

那么一员大将和一个皇帝的区别在哪里呢。西汉刘邦和韩信论兵,韩信说刘邦,你最多能率领二十万人打仗,再多你就玩不转了。刘邦问,你能带多少呢。韩信说,我多多益善,百万雄师照样玩的顺溜。刘邦很生气,那你这么牛逼为啥还在我手下混呢。韩信说,我擅长带兵,你擅长带将啊。所以皇帝和将军的区别就在这里。李世民意思,曹操虽然也有自己一套班子,文臣武将无数,可他并不大会领导,所以才有赤壁惨败西凉割须,因为泡妞差点被张绣剁成肉酱,但是李世民却能把手下这帮骄兵悍将治的服服帖帖,指哪儿打哪儿。

讨论这个问题,还得看李世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抛开一切条件谈定理统统属于耍流氓。李世民这话说在征讨高丽国的路上,此时他已经混出天可汗的名号,南蛮北狄西戎都被他一一讨平,只剩下东夷强项不服。李世民此次东征,有谋臣建议,你没必要亲自去,随便派个大将完全可以搞定。当年隋炀帝就是因为东征高丽亡了国。但是李世民此时已经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唯一敢于犯言直谏的魏征也死了。现在路过邺城,他表面上是祭拜曹操,其实是给自己张目,我亲征高丽比派一大将去效果要好得多。曹操南征孙吴折戬沉沙,我李世民比他强。

但是事实赤裸裸将李世民老脸打的啪啪直响,这次东征高丽正是由于他的御驾亲征导致所有将士投鼠忌器放不开手脚,李道宗的正确建议被他否决,李勣的主要精力放在确保他的安全上,最终高丽国在安市城负隅顽抗拖到了冬天,唐军损伤惨重无功而返。李世民回去没几年就病死了,比曹操赤壁之败还要惨。又过了十几年,唐高宗李治派李勣东征高丽国,也想御驾亲征,武后说你爸都玩不转你确定自己能行。李治于是放弃了亲征的想法,李勣麻利把高丽国灭了。如果李治御驾亲征,能不能赢还真不一定。

所以这次李世民贬低魏武帝的这句话是错误的,他用自己惨痛的失败为这句不公正的评语作了注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