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批評很多中小學老師不讀書,那麼,老師讀哪些書才算讀書?

南京辛騰


反正我身邊我所認識的知道的人沒有一個讀書的除了應付考試拿證以外的,給大家說說在我們這個縣城什麼人才去當老師吧。初中高中畢業的基本去工業園工廠裡的車間裡,東阿縣有大大小小的所謂的阿膠廠,他們不愁工作。好點的大學畢業的一本的那種畢業生只要是回來就是考公務員或者在大城市不回來,有點管理才能或者專業的二本大學生一般在廠子裡坐辦公室,剩下的一些學生,比如專科生,二三百分的專科生或者三本生(當然現在沒有二三本之分了,我意思是非常野雞的大學)或者當年學藝術出去的學生,回來以後就會選擇考老師。因為他們既沒有什麼能力還想圖輕快,以為一週可以休息兩天就萬事大吉了,即使三五年不工作也一定要考上教師編,他們的初衷就是為了自己輕快,考上後怎麼可能讀書,再說了他們當年要是讀書還至於現在這樣?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人少之又少!不熱愛,又怎會全力以赴?


你們的謊言


筆者作為一名老師,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學高方能為人師。說真的,當今時代,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去讀幾本好書,品味幾篇美文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筆者也知道,確有一部分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忙裡偷閒,在認真讀書學習,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個人基本素養,專業水平。

但是像這樣喜歡學習的老師,在現在這個社會,也不是很多。

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社會的深層原因,也有個人的諸多因素。很多老師除了忙於備課上課、教育教學外,還有很多很多的其它事務性工作要做,填寫各種表冊,應付各種檢查,扶貧工作可以安排老師,調研巡查可以安排老師,專項整治也可以安排老師,總之,老師差不多就是萬金油,老師是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大多數老師疲於奔命,的確也沒有這份心情,沒有這個閒情去讀書了。

那麼作為老師,是不是應該堅持多讀書呢?答案肯定是百分百的,作為一名老師,必須要認真讀書,多讀書,以此來充實自己,讓自己的知識儲備及時更新,讓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日俱增。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才不會被時代拋棄。

各種書籍浩如煙海。那麼,作為老師,應該讀一些什麼書來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呢?

筆者個人以為,應該需要取捨,作為老師,需要讀的書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八個方面:

1、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才能夠能好用於教育教學,促進教育教學。比如中小學教育學、心理學、各學科的新課程標準,各學科的教學策略,中外著名教育學家的理論書籍,比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學》、皮亞傑的《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陶行知的《教育名篇》、葉聖陶的《教育文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等,中外教育名家也有很多很多,可以選擇性的讀取一些,有的著作可以精讀,有的只需要瀏覽。當然學科專業知識方面的報刊雜誌也必須要經常翻閱,比如《四川教育》、《教育導報》、《xx學科教學參考》等。

2、哲學倫理類書籍。作為一名老師,必須要學習一些哲學思想,瞭解一些倫理道德知識,哲學是元知識、元理論,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學習哲學,可以更新人們看問題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為我們提供心靈的慰藉,能夠讓我們的心靈與至善的大千世界融為一體,能夠讓我們的大腦更加的充滿智慧。以下這些哲學書籍可供參考: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康德的《純粹理論批判》、柏拉圖的《理想國》、休謨的《人性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冉乃彥的《中小學教師如何用哲學》等。

3、政治思想類書籍。作為老師,必須要了解並懂得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與時俱進,才能正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的世界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無私奉獻的精神。比如可以瀏覽一下《資本論》、《經濟學概論》等。同時也必須要了解國內、國際大事,以及各種時政新聞,當然必須要通過主流媒體,比如可以看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參考消息》、《求是》雜誌等。當然也可以瀏覽一些主流的網絡媒體,比如新華網等。

4、經典名著類書籍。這類書籍就太多了,先秦諸子百家,詩經論語,大學中庸,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曲,唐宋八大家,明清小說,就太多了,只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選擇性的讀一些。筆者建議:《詩經》、《論語》、《三字經》、《離騷》、《道德經》、《孟子》、《中庸》、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曲這些,都可以也應該適當的選讀一些。這些經典名著,始終都是我們國家最優秀的傳統文化精髓,必須要學習傳承。

5、人文歷史類書籍。讀史可以明智,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作為老師,必須要熟悉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瞭解世界歷史文化發展變化。可以適當的讀一下《中國通史》、《簡明二十四史》、《世界通史》、《史記》、《資治通鑑》等。還需要了解一些社會風土人情,其它國家的文化差異等,有時候興趣的時候,可以翻看一些這方面的雜誌。比如《世界地理》、《中國國家地理》、《世界博覽》、《環球》等。

6、自然科學類書籍。作為老師,也需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在教育教育過程中,才不至於是個門外漢,博採眾長,閱覽群書。比如《時間簡史》、《物種起源》、《昆蟲記》、《奇妙的生靈》等。

7、外國經典文學著作。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讀幾本外國經典文學名著,比如《童年》、《簡愛》、《安娜卡列尼娜》、《漂》、《安徒生童話故事》、《大衛科波菲爾》、《魯濱孫漂流記》等。

8、個人修養類雜誌。博採眾家之長,廣泛涉獵,靜心養怡,陶冶情操。可以看看《黨員文摘》、《讀者》、《特別關注》、《演講與口才》等。

總之,讀書可以益智,靜心,養怡,悅情。多讀書,讀好書,腹有詩書氣自華。不管什麼身份,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都應該抽一點時間多讀一點書,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品味,有知識素養的人。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建議,僅供參考,權當消遣。不妥之處,敬請斧正,感謝閱讀。


歲月靜好6666


教育方面的書籍或者散文詩歌,對教學育人有利的,而單純看言情小說打發時間的應該不算,其實,不管什麼書籍,小說、詩歌和散文、雜文讀書總是有利的,可以拓展視野,充實自己,俞敏洪批評很多中小學老師不看書是不對的,要知道現在的老師很辛苦,難怪引起眾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