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一書記,書寫“豐收日記”

【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一書記,書寫“豐收日記”



  他們和技校聯手打造訂單式定向培養班,讓寒門學子有了更好的學習和就業機會;他們修建扶貧車間擴大小企業規模,幫助困難家庭脫貧;他們下苦功讓環境欠佳的“小山村”蛻變成遠近聞名的美麗村。來自山東省國資國企系統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第一書記。

  第一書記既是中央政策的落點,也是精準扶貧的支點。深入農村的廣闊天地,他們出實招、下實功,在一望無際的田野裡,播種下屬於春天的希望。


【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一書記,書寫“豐收日記”

魯信集團省派第一書記工作隊聯合山東技師學院到幫包村開展“魯信天一班”招生政策宣講會


  讓少年命運轉折的“魯信天一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山東魯信天一印務有限公司(下稱“魯信天一”)實習的劉軍就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投入工作,確保印刷出來的連花清瘟膠囊藥盒精緻美觀、沒有錯漏。一想到這些藥品要被送往全國各地的防疫一線,他心裡就有隱隱的自豪感,這是一個19歲少年的驕傲。

  出身菏澤曹縣農村的劉軍高考成績不理想,只能就讀專科學校,學費和就業問題成了家長的一塊心病。然而,2018年9月,劉軍在山東技師學院“魯信天一班”免費學習了一年圖文印刷處理後,2019年9月就到了魯信天一實習。不僅工作直接上手,每月他還能省出1800元寄給家裡。劉軍命運的轉折點,始於魯信集團省派第一書記工作隊進駐曹縣。2018年開始,魯信集團所屬魯信天一聯合山東技師學院等院校,專門設立訂單式定向培養班“魯信天一班”,目前面向魯信集團第一書記幫包的曹縣3個鄉鎮9個貧困村初、高中畢業生招生,分別實行3+2(三年學習、兩年實習)、1+1(一年學習、一年實習)教學模式,學生入校學習免收學費,學習期間可到魯信天一實習,畢業後可直接入職上班,公司為其繳納“五險一金”,提供食宿。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最有效途徑。”魯信集團省派第一書記工作隊領隊趙金濤說,村裡很多家長不放心把孩子送出去,他們就把學校系主任和任課老師請過來,宣講招生政策。“一傳十,十傳百,都搶著來報名,家長們高興壞了,從眼睛裡就能看到他們對這條出路的渴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更加註重培養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更加註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此外,魯信集團第一書記以產業幫扶為抓手,根據幫包村產業基礎實際出“實招”。帶著村民到濟南等地“取經”,引入新品種草莓,促進水果種植多元發展;幫村民發展黑小麥深加工,申報加入省綠色低碳健康品牌,擴大綠色品牌效益等。


【遍地英雄下夕煙】第一書記,書寫“豐收日記”

省國資委派駐鉅野縣萬豐鎮陳集村第一書記韓懷進幫帽子廠做宣傳


  扶貧車間“借雞生蛋”建在家門口


  2019年4月,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海洋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的韓懷進,成為省國資委派駐鉅野縣萬豐鎮陳集村的第一書記。

  扶貧首先要有好思路,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陳集村全村共742戶,2842人,耕地面積1650畝。相比較別的村,人均耕地還不到半畝,沒有發展特色農業的空間。“陳集村有貧困戶48戶88人,扶貧產業一定要選好,因為農村家庭本小利薄,經不起風險,必須謹慎選擇。”韓懷進說道。

  通過走訪,韓懷進了解到陳集村曾是陳集鄉政府駐地,2001年撤鄉並鎮,自此隸屬於萬豐鎮,是萬豐鎮西部規模較大的商貿流通中心,良好的商業基礎打開了韓懷進的工作思路。經過一番摸排,韓懷進鎖定了村裡吸納97人就業的一家帽子廠,其老闆是一位85後小夥,通過淘寶平臺將帽子銷往海外,多年發展下來已有擴大規模的實力。因為村裡地少,韓懷進就想到一招“借雞生蛋”,租用縣供銷社在陳集村內閒置的7畝土地,修建扶貧車間。再將扶貧車間租給帽子廠,預計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近10萬元,同時還能帶動就業,每人月工資能有兩三千元。

  產業扶貧“兩條腿走路”,韓懷進還幫村民相中了光伏發電項目。“結合2019年底國家出臺的特惠政策,我們估算淨資產收益率高於10%,非常可行。”在這一創想推動下,村裡加速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預計可實現年收入18萬元。


  書寫在千里沃野上的“豐收日記”


  在各個貧困村,山東國資國企系統第一書記都在帶來“看得見的變化”。

  昔日的環境欠佳“小山村”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村”,沂水縣院東頭鎮桃棵子村華麗變身的背後,是山東能源集團選派第一書記楊傳信的駐村幫扶。截至目前,山東能源集團已先後派駐30多個“第一書記”,深入到蘭陵縣長城鎮、魯城鎮,沂水縣院東頭鎮、夏蔚鎮等貧困村進行精準幫扶。在他們的幫扶下,太陽能路燈、環保垃圾桶成為各個村莊的新標配,健身廣場、農家書屋成為村民新時尚,美麗鄉村的新圖景已經或正在變成現實。

  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000餘萬元,落實各類扶持資金5700餘萬元。2020年第四批又投入幫包資金598萬元;捐贈臨邑縣後龐村30萬元,捐贈青州救災款100萬元,捐贈新疆建設兵團12師50萬元。此外,魯信集團先後分3批派出10名業務骨幹到曹縣9個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

  2019年,山東國投公司在圓滿完成第三批“第一書記”幫扶任務的基礎上,繼續選派3名黨員幹部擔任“第一書記”赴菏澤市東明縣馬頭鎮牛皮店村、馬坊村和三春集鎮朱窪村進行幫扶,全年撥付幫扶資金210萬元(每個村莊各70萬元),全力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其中,牛皮店村流轉土地200畝發展中草藥種植項目,朱窪村投資45萬元建扶貧車間,馬坊村則確定了以獼猴桃種植為主的小型田園綜合體產業發展思路,成立了菏澤市第一家“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的新型農村股份經濟組織。

  “把幫扶工作作為頭等大事抓在手上、記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注意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山東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斌對第一書記提出的這番要求,也正是如今山東國資國企系統第一書記扶貧工作的生動寫照。(為保護隱私,劉軍為化名)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記者 劉建宇​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王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