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同樣以“愛情”為題。

國產劇的準則是甜中帶酸,高糖配小虐,滋味最是撩人。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韓劇的唯一要點就是浪漫,浪漫,浪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唯美濾鏡和顏值CP齊出手,讓人看完只想感嘆:

“這該死的愛情竟如此甜美。”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而臺劇的基調,最是溫柔細膩

在陽光大男孩、臺灣腔的交替洗禮下,任你鐵打的猛男硬漢,也化作繞指柔。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感情的事,是不能強求的。”

“你肚子餓不餓?我煮碗麵給你吃。”

在這些流傳甚廣的港式雞湯背後,實際上藏著香港人為人處事的三大原則:

踏實、務實、現實。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因此,與其他成人童話相比,港劇對於愛情的理解,總是更看重“成人”二字。

別想歪,我是說它更貼近生活原貌,講究原汁原味。

今天要介紹的這部港劇也不例外。

既然世人對浪漫情有獨鍾,那麼它就偏要揭開浪漫的底色,揭穿大眾對愛情的幻想——

《嘆息橋》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01.

愛情千層餅

愛情的本質是什麼?

是荷爾蒙的衝動,亦或是兩個靈魂的互相吸引?

面對這個難題,《嘆息橋》的編劇另闢蹊徑,給出了另一種答案:

愛情就像千層餅,它的第一層就是欺騙。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李子勇(林保怡飾)發現女友何樂兒(衛詩雅飾)最近的言行舉止裡處處透著反常:

偷偷在情人節跑去和別人看電影,事後還不敢承認;

每次提出想去她家做客時,她都會想盡辦法搪塞;

重點是,“胡啟源”這個陌生名字總是頻頻出現。

順著這些蛛絲馬跡,再憑藉男人的直覺,他很快得出結論:

二人之間多半出現了第三者。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林保怡+推理,瞬間亂入《讀心神探》

物證齊全,就差人證。

於是他特意挑在深夜趕往何樂兒家,打算一探究竟。

如他所料,此時出現在眼前的是某個陌生男人。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一直懷疑我們之間有第三者,我想我才是第三者。”

故事的第一集,就在這句自嘲和平淡無奇的捉姦戲碼中落下帷幕。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這不就是個渣女出軌,男主及時止損的狗血故事?

別急,好戲還在後頭。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早在多年前,在比利時做揹包客的何樂兒與李子勇就曾有過一面之緣。

在她眼中,對方不僅是個頗具浪漫氣息的藝術家,還很善良。

明明素不相識,他卻願意雪中送炭,及時拉了她一把。

這次邂逅,無疑在懵懂青澀的少女心中埋下了一粒種子。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人海茫茫,兩人居然又意外相遇。

在“新鮮感”和“好感”的刺激下,那粒種子逐漸破土而出。

她開始瞞著男友,偷偷和李子勇拍拖。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在情竇初開的少女心中,兩人的邂逅是段未完待續的異國情緣。

一旦褪下這層粉色濾鏡,背後其實是個純粹的騙局——偷走何樂兒錢包的人正是李子勇的同夥。

至於他“好心好意”借給何樂兒的錢,大概只能算是良心未泯。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等到兩人重逢時,他早就把這段往事拋在腦後了。

即使發現何樂兒出軌,李子勇也不過是一走了之,態度極其隨意。

畢竟,他心心念唸的對象另有其人。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那麼胡啟源(陳奐仁飾)呢?

表面上看,他最無辜。

先是被女朋友耍的團團轉,接著又被“姦夫”找上門,全程躺槍。

先別忙著給何樂兒打上“渣女”標籤,或者替他打抱不平。

很久之前,他就撞破了兩人的“姦情”,只是裝作被矇在鼓裡。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不僅如此,他還適時地掏出戒指,跪地求婚,把何樂兒哄的又哭又笑。

“一個人戀愛的時候總是以自欺欺人開始,而以欺騙別人告終。”

害,毒雞湯導師王爾德早就先編劇一步,道破了愛情的真諦。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為何胡啟源如此輕易就原諒了女友的背叛?

一開始,我也很疑惑。

後來才反應過來,在這個男人的內心深處,在“老實人光環”的遮蔽下,還藏著不少彎彎繞繞。

起初,他答應搬來和女友同居,目的就不單純,他只想藉機逃離母親的控制。

換句話說,他是把何樂兒家當成了避難所。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而他答應複合,就更加不是什麼“為愛隱忍”。

兩人大吵一架之後,他原本打算搬走,然後享受單身生活。

結果,在高昂房價的打擊下,他萌生了悔意。

再加上,他又不想回到那個令人窒息的家,不想再被控制。

在“住房自由”和“尊嚴”之間,他果斷拋棄了後者。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說回何樂兒。

比起男朋友在明裡暗裡打的小算盤,她的算計更加光明正大。

她就像個金融分析師,隨時都在比較這兩隻股票的投資價值:

職業背景、家世、人品、性格,逐一考量。

雖說胡啟源是個又慫又無趣的媽寶男,但他的公務員身份就決定了他是個穩定可靠的結婚對象。

總的來說,是個“經濟適用款”。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而李子勇呢,就是“小眾限量款”。

雖然有點冷漠自私,但勝在為人更風趣幽默。

何況,兩人之間還有過一面之緣,妥妥算是加分項。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她既貪圖胡啟源的踏實,又覬覦李子勇的浪漫多金,難以取捨。

最終促使她做出決定的,是父親患癌的噩耗。

在最慌亂無助的時刻,只有胡啟源接通了電話。

在“可靠安穩”和“浪漫風趣”之間,她也做出了更明智的選擇。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在我看來,這兩人簡直絕配,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順帶,也完美詮釋了愛情千層餅的第二層——算計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而這段糾纏不清的三角戀,則點出了整部劇的精髓

所謂的一見鍾情,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虛情假意;

所謂的回心轉意,不過是反覆衡量後的最優解;

所謂的破鏡重圓,不過是互相妥協的騙局。

說到底,成年人的愛情就是這麼現實。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如果只注重對兩性關係的批判,那麼《嘆息橋》的基調未免顯得過於辛辣犀利。

事實上,那份愛而不得的酸楚與無奈,

它也刻畫的相當到位。

比如,李子勇和方子薇(周家怡飾)的故事就應了那句老話:

“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

年少時的李子勇為了替對方還債,孤身前往比利時。

結果在臨走前被警察扣下,就此耽誤了回香港的時機。

“是你沒有等我。”

“我以為你不知道我在等你。”

因為這場誤會,兩人天各一方,分別了整整二十年。

但偏偏長大後的李子勇又是個不擅長表達,嘴硬心軟的人。

明明很在意,卻總用吐槽的方式來掩飾真實想法。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一個疑心太重,不停地猜,“她心裡到底有沒有我?還是說,只拿我當兄弟”。

另一個,總覺得對方若即若離,從不正面回應自己的心意。

就這樣,兩人都小心翼翼地守護在對方身邊卻始終不敢越界,生怕因為衝動而毀了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最令人唏噓的是,就在李子勇鼓起勇氣,準備坦白心意的前一晚。

遲遲等不到他開口的方子薇,再次投向了其他人的懷抱。

這段糾纏多年的緣分,終究還是以悲劇收場。

錯過,便是這塊愛情千層餅的最後一層,也是最苦澀的一層。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甚至就連性格軟弱的胡啟源,也有段心酸往事。

在實習時,他愛上了已婚的上司梁淑媛

由於深陷家庭矛盾,內心無助的梁經理給自己找了個放縱的藉口。

兩人藉著醉意,跨越雷池。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誰曾想,這段“禁忌之戀”才剛剛起步,就被扼殺在搖籃裡。

當他不顧母親反對,準備去找梁經理告白時,卻發現對方早已迴歸家庭。

最後,他只弱弱地說了一句,“哦,好的”。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縱觀全劇,你會發現竟然沒有一段修成正果的愛情。

要麼陰差陽錯,要麼無疾而終。

有人看完之後感到意難平,想不通李子勇為什麼遲遲不肯說出真相,也不懂方子薇為什麼不能再等等。

明明兩個人稍微再主動一點、大膽一點,就不會錯過彼此。

話雖如此,《嘆息橋》並不是你儂我儂、天大的誤會也能靠一個kiss彌補的小甜劇。

更何況,世上哪有那麼多“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童話。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誠然,《嘆息橋》中的“愛情”既不完美,也不浪漫。

它只是講述了一群痴男怨女互相欺騙,在兜兜轉轉中錯失真愛的悲情故事。

但正是因為這些故事是如此苦澀、真實、致鬱。

所以它才值得每個人去細細品味,值得我們去重新思考對愛情的理解。


02.

非典型群像

有人誇《嘆息橋》的質感太高級。

對此,我深表贊同。

就拿劇中的對稱性構圖來說,幾乎每一幀都令人倍感舒適。

我猜,導演很可能是韋斯·安德森的資深影迷。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尤其是劇中的街道和建築外景,更是分分鐘讓人聯想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布達佩斯大飯店》

看慣了十級磨皮濾鏡+亂懟特寫的國產劇之後,再看到如此講究的運鏡,本強迫症簡直一本滿足!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再比如,沉穩剋制的敘事風格。

在劇中,你既看不到喧譁狗血的豪門之爭,也沒有刺激驚險的商戰戲碼。

有的,只是娓娓道來的愛恨別離、世間百態。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此外,《嘆息橋》的敘事手法同樣讓人耳目一新:

非線性敘事、雙時空、多視角敘事、打破第四面牆。

乍一看,與《想見你》頗有幾分相似。

不過《想見你》是在“莫比烏斯環”的結構裡推進劇情,抽絲剝繭般拼湊出真相。

而故事的結局則是打破閉環,完成雙向救贖。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相比之下,《嘆息橋》真正把“非線性敘事”玩出了花樣。

隨著劇情的推進,以“李—何—胡”為線索的“三角戀”不再是唯一的主線。

打個比方,《嘆息橋》更像是一場接力賽,每一集都會從原有的脈絡中延伸出新的故事。

關鍵是,不同的主視角也分別對應著各個角色的人生主題。

從這個角度看,本劇可謂一舉打破了過去對“群像劇”的定義。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舉個例子。

《嘆息橋》之於胡啟源,是一個試圖逃離原生家庭的控制,卻以失敗告終的悲劇。

一個連玩手機都要藏著掖著,彷彿在做什麼壞事的“老男孩”,背後還站著隨時準備監控他的母親。

這樣的詭異場景,常人恐怕難以想象。

但對於胡啟源來說,卻是習以為常。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他從小就被強勢霸道的母親捏在手心,被她牢牢束縛。

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興趣愛好、職業選擇也好,統統都要服從安排。

在經年累月的高壓控制下,胡啟源逐漸養成了懦弱自私的“巨嬰型人格”。

這一性格缺陷,恰好也是為結局預設的伏筆。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喋喋不休的爭吵、親情與價值觀的來回拉鋸、美強慘主角vs吸血鬼父母。

這些橋段,是國產劇在刻畫“原生家庭之惡”時的標配。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與之相比,《嘆息橋》中的表現形式更為精準、剋制,讓人不自覺地心生寒意。

寥寥幾處鏡頭,便勾勒出這對母子間的扭曲關係:

“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臣服”。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劇中有處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

胡啟源剛被訓斥了一頓,忍不住大哭,坐在對面的母親則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鏡頭一切,轉成遠景。

畫面中這堵牆不止是物理上的阻隔,更是親子關係中難以逾越的“心牆”。

被窗口和欄杆切割的對稱構圖,預示著這個家對於二人來說,無異於一座牢籠。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故事的最後,胡啟源一聲不吭地回到家裡。

看到又乖乖回來的兒子,母親第一反應是露出迷之微笑,然後起身關上大門。

這說明,母子二人的關係終於還是回到原點,而這座牢籠也即將再次封閉。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記憶偏差”,是本劇在多視角敘事中強調的另一個重點。

比如,在何樂兒的記憶裡,二人約會時李子勇總是忽視她的感受,自顧自向前走。

反觀李子勇的視角。

他記得走出電影院時二人明明是手牽手,一路上也相談甚歡。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再比如,在胡啟源的回憶裡,當初是何樂兒主動勾搭他。

在何樂兒的印象裡,卻是好朋友替自己去要的手機號碼。

很顯然,這些細枝末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態度:

誰先心動,意味著誰喪失了主動權。

在胡啟源看來,何樂兒比他媽還要囉嗦挑剔,所以是他先提出分手。

但在何樂兒眼中,這段感情本就是不得已而為之。

兩人之所以分手,是因為她無法再忍受對方的巨嬰性格。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透過這起“愛情羅生門”,本劇似乎意在重申那句顛撲不破的真理:

愛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果借用劇中的臺詞,那就是“幸福還是嘆息,是自己選的。”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再來說說梁淑媛。

和以上稍有不同,這條劇情線主要講述一個“為愛癲狂”的故事。

更妙的是,這次直接衍生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版本一,是梁淑媛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一直在暗中搗鬼。

他先是給何樂兒寄去威脅信,試圖破壞兩人的感情。

最後,因為看不慣胡啟源的所作所為,偷偷放火燒了他經營的酒吧。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版本二,是離婚後的梁淑媛在現實的刺激下,精神逐漸失控。

至於那封威脅信,自然也是出自她的筆下。

她想拆散兩人,然後趁機和胡啟源複合。

儘管兒子極力勸阻,還是沒能攔住她縱火。

二者最關鍵的分歧在於,到底誰瘋了,是兒子還是梁淑媛?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如果非要追問,哪個版本才是真相。

我只能說,這一切取決於你的選擇。

只要你願意相信,它就是真相。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在構建精巧脈絡的基礎上,不拘泥於單一真相,為觀眾留足想象空間。

這正是《嘆息橋》的魅力所在。


03.

星星之火

想當初,《想見你》完結之後,我順手翻遍了各路媒體的深度解析文。

原本是想查漏補缺,看看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和腦洞。

但沒想到,卻被這句靈魂拷問給擊中了:

“臺劇都復興了,可我曾經最愛的港劇呢?”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常言道,幾家歡喜幾家愁。

毫無疑問,2019年是屬於臺劇的高光時刻。

《俗女養成記》《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一山還比一山高。

驀然回首,我們才發現另一顆昔日明珠早已黯淡。

整整一年下來,兼具熱度與口碑的作品,鳳毛麟角。

更多的,是那些在及格線上徘徊、標記人數不足兩位數的港劇。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既然新作不賣座,乾脆再消費一波情懷。

這就是TVB打出的下一張“王牌”。

於是乎,那些曾經承包童年的經典ip,紛紛迎來狗尾續貂的命運——

《機動部隊》,林峰、蔡卓妍、方中信、譚耀文、溫碧霞、張繼聰、林雪,夠星光閃耀了吧?

可惜,又是個“王者帶不動青銅”系列。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法證先鋒4》,經歷了“出軌醜聞”“換角風波”之後總算艱難上線。

結果,口碑撲街。

看來看去,評論區的心聲都很一致:

“沒內味兒了。”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人才流失、演員青黃不接、經費緊張,收視率下滑。

這些臺劇曾經體會過的劇痛,港劇如今也全都嚐了個遍。

俗話說,“這世間,最怕英雄末路,美人遲暮。”

正因為見證過這份風光與輝煌,因為深深愛過,如今才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怨念:

“TVB藥丸”、“港劇涼涼”。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等等,先別忙唉聲嘆氣。

因為未來有機會扛起“港劇復興”大旗的,恐怕另有其人——

ViuTV,也就是本劇的出品方。

滿打滿算,ViuTV開臺至今也不過只有4年曆史。

放在一眾老牌電視臺中,絕對算是“萌新”。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雖說資歷尚淺,但它卻不斷為僵化停滯的業界捎來一陣陣清新之風——

《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作為ViuTV的開臺劇,一經問世就刷新了觀眾對港劇的刻板認知。

它以細膩樸實的方式講述兩位主角的愛情瑣事,看似平淡,實則韻味悠長。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假設性無罪》,聚焦“職場性騷擾”話題,畫風硬核,口碑不俗;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二月二十九》,被觀眾譽為“港版《想見你》”。

既有愛情加懸疑的經典配方,又有日式小清新,是近期值得關注的另一匹黑馬。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除此之外,還有《教束》《婚內情》《理想國》

發現了沒?這幾年的高分港劇大多出自ViuTV。

不僅如此,你還能從它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聚焦現實、以人為本、追求大膽革新,和臺灣公視非常相似。

從長遠來看,這不光是ViuTV的立臺之本,也將是它與TVB抗衡的底氣。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有人調侃,如果ViuTV繼續保持質量,TVB可以準備倒閉了

主創人員曾在《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的大結局處,安插了一個不起眼的彩蛋——

從不抽菸的大衛嫻熟地點燃了一支香菸。

熒幕內外,似乎正形成某種互文:

“港劇復興”的希望就像這簇火苗,雖然看似微弱,卻預示著光明的到來。

時隔多年,終於看到港劇復興的希望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