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县铁山垅镇的地名故事

铁山垅镇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东部偏南,距于都县县城40公里,东邻会昌县白鹅乡,西、南连靖石乡,北接禾丰镇,于盘公路横穿而过,是全县最早三大建制镇之一,全国九大钨矿之一——铁山垅钨矿坐落在该镇。辖8个行政村,79个村小组,3个居委会。辖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70亩,林地面积87840亩;总户数5580户,总人口19900人,其中农业户数3100户,农业人口14500人。

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得道高人,云游路经杨坑山时,在杨坑山俯瞰全境,发现境内地势向东倾斜,西北部地势高,东南部地势低。西部奇峰突起,形成天然屏障;东部山环水绕,林木苍郁,中部平坦,全境仅东北有一小口,近似一条木船。而山脉象一条舞动的长龙。当他路经铁山沙窝坳时,发现沙窝坳一带有很多象铁一样的黑砂,有几个人捡这种黑砂,走近问一年长者:此地叫什么?长者答:叫沙窝坳。得道高人说:应叫铁山。后来,根据这个典故,取名“铁山垅”。

于都县铁山垅镇的地名故事


第一节 锡角

安远江流经于都县铁山垅镇与会昌庄埠乡交界处的锡坑口(源渡口河边)的“罗子湿脚”之名,与大富脑村下别组一位古代名人子法公有瓜葛。据传子法公是下别(原名下弼)李姓人士。是原会昌县西门外,远近闻名的道教弟子,他道家法术造诣很深,受人景仰。他每每外出都携带一把“锡角”,所谓锡角就是古代道士施法用的号角,其形状有点像现在部队司号员用的军号。通常情况下一般道士使用的都是黄色的铜号角,而子法公用的却比较特别,是散发银光的白色号角,所以人们称他的号角为“锡角”。

流入锡坑口的安远江,在古代是很热闹的地方,在交通不便的过去,过往船只很多,是安远、会昌通贸的主要渡口之一。

据说有一次子法公去赶集,途经江边,看到一条竹筏,承载着几十只鹭鹚在开心捕鱼,他走前一看,有几条当时来说很有名,也比较稀少的鱼。那种鱼,味道极其鲜美,价格比较贵。其中一条很大,他很想买上那几条回家。便向捕鱼者打招呼,可能捕鱼者看到子法公穿着平平,在他看来不像有钱吃鱼肉之人,便对子法公不理不睬。子法公感到很不是滋味,便略施法术,往圩场方向扬长而去。不一会儿捕鱼的鹭鹚便通通飞上江边小山包槐木丛中,不肯下水捕鱼,任凭捕鱼者在竹筏上怎样发火、呼喊都无济于事。在江边过往的人看到那种情景,便对竹筏上的渔民说:你刚才得罪了那位想向你买鱼的先生,你看不起人家,真是有眼无珠,狗眼看人低。他是一位家财万贯的道家法师,你若不赶快追上去把他请回来,诚心向他赔礼道歉,你就是气死在竹筏上,鹭鹚也不会回到竹筏给你捕鱼了。那人听罢,赶忙上岸,找到子法公,在他面前跪下低头认错。子法公却回答说:你的鹭鹚不听话,飞上山偷懒,于我何干,我哪来召集鸟类的本事?只见那人再三要求。子法公这才勉强的答应道:那好吧,那就去试试吧。并告诉捕鱼者要真心虔诚,法术才灵验,且要先送鱼、后施法。送的鱼要他亲手奉上,放进锡角口上,不多不少,填满就好。那位渔民听后满心欢喜,满口答应,因为他看到子法公那把小小的锡角口,只有小饭碗那么大,认为半斤小鱼就足以装满。

于都县铁山垅镇的地名故事


只见子法公上了竹筏后,慢条斯理地坐在竹椅上。倒握着锡角(漏斗口那头朝上)等候渔民往锡角口装鱼。说也奇怪,看似能把锡角填满的鱼。放进去就不见了,眼看那筐中百来斤的鲜鱼,装得剩下没几条了,还没把锡角填满。直到筐里只剩一条最大的鱼了,子法公才念符咒,这时只见一只鱼尾巴在锡角口上晃动着。此番情景看的那些围观的路人目瞪口呆。子法公用他那银白色锡角吹奏几声,那些鹭鹚便纷纷飞下山坡,整齐有序地站在竹筏上。

自发生这次戏剧性事件后,从此,在这段水域里鹭鹚就不肯下水捕鱼了,偶尔下去也是无功而返。

为了警示后人,不得以貌取人,从此人们把河边这座山起名鹭鹚锡角,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第二节 牛皮角

铁山垅镇东南四公里处的大布村有一个名叫“牛皮角”的自然村,说起这个村的得名,还跟当地人爱说大话有关系。以前,这里可不叫“牛皮角”,而叫“油陂阁”(客家话“陂”读“bī”,“阁”也谐音为“角”)。因这里历来盛产油茶,周遭坡缓土肥的丘陵地里到处是茂密的油茶林,四方八里的百姓都把收获的茶籽送到这里的油坊来榨油。油坊就在村旁,盖得既大气又美观,还修了个重檐屋顶,以致这个像阁一样的油坊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加上油坊旁的小河有座水陂,是专门为榨油提供水力的,称之为油陂(与灌溉农田的水陂相区别)。所以这个像“阁”一样的油坊被称为“油陂阁”。油茶收获后,油陂阁可热闹了,为榨油而聚集的人们的嘈杂声、谈笑声和油寮里的杖锤声,交织一起,从秋末开始,要到来年春夏才逐渐停息。榨油的时候,闲着无事的人也会来油坊玩耍、聊天,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于都县铁山垅镇的地名故事


一天,又一堆人在东拉西扯聊天。甲对乙说:“看你今天很高兴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喜事拿来分享?”乙说:“前些天我在这里打了一担木梓油(油茶籽榨出的油),昨天舀出油来煎米果,煎着煎着,突然,锅里的油直往上冒。我一看,哎呀,运脚神运油来了,我马上找东西装油,可灶间里只有一个空的泔水缸,还是烂的,只有半截。我不管它,马上用勺舀,只舀了几勺就装满了。几分钟功夫就舀到半缸油。”丙说:“你还好,还舀到半缸油,我那天煎薯包,锅里的油刚一往上冒,我女儿便大声喊:妈,运脚神运油来了,快拿装油的来。话刚说完,油便缩回去了。好得我手快舀到一勺油。”丁说:“你们都捞到一点油水,与你们相比我就太可怜了。那天我去捡木梓,走到野猪坑老鼠窝(一个叫“老鼠窝”的山窝),看到一个大朸棚,里面好像有一棵木梓没人摘。我钻进去一看,哈哈,一棵大木梓树,树上结满了木桃,个个都有拳头大。我可高兴了,爬上树去拼命摘,半天不到摘到一大堆,起码有五六担。摘完后,我坐在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醒过来一看,哎呀我的妈呀!只见几十只大老鼠,个个比猫还大,把我的木梓桃剥了壳吃掉了,只剩下一堆壳。气得我抡起一根棍,拼命地打,打到两只大老鼠。拿回去,烧了一大锅,一家人吃了两天都没吃完。”打油佬听了笑了起来:“你们个个都是牛皮客,我看你们油陂阁应该改名叫牛皮角。”众人听了哈哈大笑。

某日,有一外地人路过大布,看到一伙人坐在墙边晒太阳就问:“各位老表,这里有一个叫牛皮角的村庄在哪里?”其中一人回答道:“牛皮角?你说的是油陂阁吧?你走过头了,你看河边的油寮对面就是。”等那人一走,大家哄堂大笑起来:“牛皮角,牛皮角,还真是个牛皮角。”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慢慢的“油陂阁”真的成了“牛皮角”。

(廖善指)

于都县铁山垅镇的地名故事


第三节 丰田村

丰田村是铁山垅镇政府驻地,是铁山垅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面可出会昌县,南可通靖石乡,北面可以直达于都县城,于盘公路在丰田村中心位置穿插而过。丰田村四面环山有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钨、铁、锡、铜等矿产,铁山垅钨矿就座落在丰田村西面。

丰田村历史悠久,在明朝保甲制时就有丰田甲,“丰田”。这个地名自取名以来未曾变换过,据丰田村百姓(邱、唐)族谱记载“丰田”二字,源自于丰田村地理位置因素,因四面环山,东南北三个方向各有山口形成,自然风力资源丰富,民间流传“没有四两棉,不能进丰田”,意思是身上没有穿棉衣就不可来丰田。当然随着气候的变化,现在的春夏秋三季就不用再穿棉衣也能来丰田了。不过从民间的传说足以证明古时的丰田风大、风寒,丰田这个地名就取自于风的谐音。

丰田村共有15个自然村小组,780户,3300人左右,主要的姓氏有,邱、唐、钟、刘、陈、李、华、庄、周,其中邱、唐两姓居多,钟氏次之。唐氏在明朝永乐年间由宁都等地迁入而来,邱氏和钟氏晚100年左右是在明朝宣德年间从安远县等地迁入。

丰田村主要名胜古迹有,毛泽民在丰田开采钨矿的公司旧址,位于丰田村西面樟下组。云应寺,位于丰田村西南面牛栏山脚下,该寺始建於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曾扩建重修,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云应寺历史悠久,寺存明宣德年间青铜香炉一尊。清朝万岁牌位一尊,重修金莲牌一块。清代经书整套。

于都县铁山垅镇的地名故事


第四节

禄丰山

隘上通往铁山垅镇河迳村的乡村行道旁边,一座古寺巍然屹立,镌刻在院门门额上的“禄丰山”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很久以前,这里是会昌和于都两县的接壤处。开设了一个圩场,圩场里有酒铺、布店、茶肆和药铺等等,农副产品琳琅满目,货达三江,商贾云集。圩场一侧的相对偏僻处,还有一爿茶庵。说是茶庵,可室内的照壁前只有一张小小的供桌,一盏香炉和一张观音菩萨的画像,茶水倒是经常有。善良的施主常常会在这里施以茶水、稀粥和果品,给过往路人解渴解乏。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到了清朝咸丰年间,这个茶庵已经颇具规模了。有青砖灰瓦建筑前后两栋,“雕楹珠网,庄严宝相”,前有院落,周有田产,还有若干油茶山。一日,会昌知县金安世率领手下一班人去乡间采风。他们从县衙出发,一路西行,来到会昌县境的西端。看到茶庵寺宇巍峨,规模宏阔。佛堂灯烛交辉,梵音袅袅。于是决定办完公务后在茶庵投宿。金县令还就地考察了风土民情,见此地关险山重,民阜物丰,就找到当地绅士,建议把茶庵改称为“禄丰山”,并亲笔题匾“双江锁钥”,为山寺光大门楣,提升影响力。茶庵易名为禄丰山后,信众络绎,香火更加旺盛了。

斗转星移,山寺几度毁兴。后因铁山垅坞矿和当地民众在隘上锡牛嶂采挖钨矿造成水土流失。尾沙和洪水将禄丰山周围造成围堵,进出禄丰山都十分困难。2000年再次把禄丰山移建今址。

于都县铁山垅镇的地名故事


(杨北京)

第五节 大庄村显应灵祠

大庄显应灵祠创建于明朝年间,迄今有五百余年历史之久,庙里供奉着11尊众神菩萨,特别是赖公侯王。相传赖公侯王是一位神医,在某年某月某日赖公侯王化身于人形,走村串户行医于民间,帮助贫苦农民治病。

有一天,赖公侯王行医中巧遇一贫苦农民家里有一小孩得了不治之症,便主动找上门帮助看病,开了几付药方并垫付药钱叫主人赶快去买药服之,数日后果真是大病痊愈。离开时告诉病人家属本人姓赖,常年行医,家住丰田镇大庄村,房屋门前有两棵百年长青大柏树便是我家。病人身体恢复后和家人来到大庄村感谢赖公。却找不到姓赖医生,只找到一块有两颗百年长青大柏树的平坦之地,后发动方圆十里的百姓建起一座庙宇,取名显应灵祠。

(选自《赣南地名文化大观于都分卷》;供稿:于都县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