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一只“毙鹰”,让康熙皇帝百感交集,最终气血攻心,一病不起。

《雍正王朝》中,康熙在自己登基六十年的宴会上,本来满心欢喜的期待着看到十四阿哥胤禵送给他的贺礼,即一块自带“寿”字的陨石,然而,当装载贺礼的盒子被打开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盒子中装的并不是陨石,而是一只死鹰。

这只死鹰,实际上是一只海东青,在满洲传统的萨满教文化中是最高图腾般的存在,是满洲人的圣物,进献一只死掉的海东青,这无疑是对康熙皇帝的莫大诅咒,希望如同此物一样,早点毙命。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的康熙皇帝心情是极度的复杂。

首先是气愤至极。

这是自己的寿宴,众位皇子、满朝文武以及各方使节都在祈愿康熙皇帝能够健康长寿。然而这份喜庆祥和的气愤就被这样一只“毙鹰”所破坏,不仅让自己颜面无存,更是对送此物之人的“狼子野心”深感愤慨。

其次是伤心与失望。

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九子夺嫡”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是无所不用其及。

这份“贺礼”真的十四阿哥胤禵送的么?康熙并不相信,且不说自己因此愤而离世令远在西北的胤禵没有任何的好处,相反,最希望康熙健康长寿的反而就是胤禵,因为只有他回来见到活着的康熙才有继位的可能。所以,这只死鹰必然是被人掉包的。

尽管康熙知道这是八阿哥胤禩等人所为,并且对于他们的目的和初衷并不意外,只是康熙没有想到胤禩等人竟然如此卑劣的手段,对康熙进行诅咒,进而构陷他人。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行为和无君无父无德无良的做法,让康熙感到的是悲痛欲绝。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再次便是极度的无奈。

此时的康熙深知,如果彻查此事,必然引发一场乱局,八爷党掌握丰台大营的兵权,挟制京畿,十四阿哥胤禵在西北又手握重兵。一旦处理不好,引发兵变,那个时候不仅仅是自己,甚至是所有的皇子、朝臣都要遭殃,整个国家也势必要陷入一场动荡和混乱之中。而这对于边境已然不安的大清王朝来说,无疑将是致命的打击。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于是,康熙就在自己的寿宴上昏倒了,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康熙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他也用尽自己最后的力气在为雍正的顺利登基以及政权的平稳过度铺路。

而康熙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雍正、八阿哥胤禩以及张廷玉、马齐等人撤职罢免。从后面邬思道的分析来看,康熙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来是为了避免张廷玉和马齐卷入斗争,让雍正登基后有人可用;二来则是为了平衡朝局,限制权力,减少雍正登基的阻碍。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雍正尚且没有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甚至准备将邬思道辞退请走。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实际上,这一次的雍正用厚礼相赠,是对邬思道的试探,而雍正也是真正动了杀心的。

就在雍正被康熙罢免的时候,雍正准备请邬思道离开,并且准备了丰厚的财物。

“邬先生,虽说你有房杜之才,无奈胤禛却无李世民之命,委屈先生了。”

雍正真的是自觉夺嫡无望,而准备请邬思道离开,让其安心养老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这是雍正对于邬思道的一次彻彻底底试探,雍正要看看这个时候的邬思道是否与自己有同甘共苦的意愿。

邬思道在雍正府上,一直是被奉为“幕宾”,享受这极高的待遇,不仅雍正对他礼遇有加,衣食无忧,并且对其是言听计从,可以说邬思道在物质层面、自我价值实现层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然而,这些都是在顺境之中取得的,换句话说,雍正与邬思道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生死磨难”以及“失败即灭亡”这样极度艰难的处境。

这个时候雍正,无疑是最没有底气的时候,不仅仅是因为他并不清楚康熙此时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对于接下来的动作,他不仅需要支持者,同时也需要帮手和执行者。而这样的帮手是要承担巨大风险的,一旦雍正失败,雍正还有皇子身份能够自保,然而雍正手下的人甚至要面临比雍正还要悲惨结局。

所以,雍正给了邬思道一道选择题,一面是拿着厚礼离开,一面是跟随雍正共同面对这份凶险的处境,以此来试探邬思道在这个时候对于自己的态度。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如果邬思道真的是准备拿钱走人,那么邬思道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前文中也说到了,雍正这是试探,邬思道这样的行为恰恰是让雍正感觉到了邬思道不能与其在危急时刻并肩作战,反而留下了贪生怕死和贪恋财富的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雍正对于邬思道的失望也是必然的,而也正是因为这份失望,邬思道的结局也必将如同高福一样,为雍正所杀。

如果邬思道只是默默的离开,不拿走雍正赠予的厚礼,邬思道能够全身而退么?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

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知道,即便是雍正登基之后,都担心邬思道知道的太多,不想给其自由,避免众多的黑幕流传于民间而导致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而这个时候,邬思道的离开则带有更大的风险。一方面,邬思道一旦有所暴露,那必然会让雍正彻底失去夺位的希望,甚至还将面临残酷的惩罚;另一方面,如果雍正不能继承皇位,那么邬思道无疑是一颗始终能够威胁雍正安稳的定时炸弹,只要他存在,雍正就会感受到莫大的危险。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所以,不管怎么样,邬思道离开已然是不可能的,而他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同雍正站在同一个战壕之中,为雍正的夺嫡做出最后的努力,并且在此过程中寻求“一线生机”。

之后,邬思道就用自己对于康熙“帝王心术”的理解,为雍正解释了康熙如此行事的原因,并且也告知了雍正他才是康熙心中真正的即位人选,这不仅让雍正茅塞顿开,更是让雍正重拾信心,进而抓紧做着最后的部署和谋划。

所以尽管邬思道没有想十三阿哥胤祥那样带兵勤王,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但是他的出谋划策和运筹帷幄也在雍正夺嫡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登基后的雍正,让邬思道“净身”离开,实际上也是对其的一种担忧和防范。

雍正“夺嫡之夜”当晚,雍正非常惊险的夺取了皇位。

在这其中,十三阿哥胤祥拿着金牌令箭,单骑前往丰台大营,杀掉丰台提督成文运,夺下丰台大营兵权,进而带兵进宫勤王,扶保雍正登基,因此称十三阿哥胤祥为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一点不过分。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邬思道先有为雍正出谋划策、分析利弊,后有拿着金牌令箭和关防大印居中调度,稳定局面,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邬思道也借此由幕后走到了前台,将自己置身于十三阿哥胤祥与“五路人马”的视线之中,让雍正就此不敢无所顾忌的加害于他,也算是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然而,不管是雍正还是邬思道都非常的清楚,只要邬思道还在,就不会让雍正彻底的心安。

在这样的情况下,邬思道先是用一套“三不可用”的理论,告诉雍正自己没有居功索取的功利之心,让雍正放心。随后提出了“半隐”,既能让自己隐匿于世,又能让自己时刻置于雍正的监视之下,也算帮助雍正解决了这份担忧。

邬思道选择的“半隐”的去处便是李卫府上,实际这也是他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一来,李卫对于雍正是忠心耿耿,言听计从,必然能够将邬思道的真实情况如实汇报,这一点雍正对李卫是非常的放心。

二来,李卫与邬思道交情深厚,邬思道在李卫府上依旧能够衣食无忧,生活无虑,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雍正对其的亏欠。

三来,李卫大字不识,邬思道在其府上充当幕僚,这样一来更加的顺理成章,不会为外人所怀疑。

四来,李卫非常清楚雍正与邬思道之间的利害关系,也必然将会知道如何对待和防备邬思道。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而在邬思道离开北京的时候,也是轻车俭从,除了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送给他的侍女如月,邬思道可谓是“净身出户”。而在李卫府上的时候,邬思道生活可以很惬意,但是经济上也必然是非常拮据。

之所以如此还是雍正要通过“经济手段”对其进行“制裁”和“限制”。

邬思道是有过十年的牢狱经历,并且身患残疾,这在清朝的时候想要入仕为官已然不可能,就是在想要安稳做个教书先生或者其他人府上的师爷和幕僚,也必然是困难重重。可以说,邬思道离开了雍正、十三阿哥胤祥、李卫等人,生活是无法保证的,而他能做的便是“寄人篱下”,得到了好的生活与别人对他的敬重,但是却也要失去自由。

于是,这才有了邬思道在投奔田文镜府上时,执意要八千两每年的幕酬,这不仅仅是因为邬思道要借此激怒田文镜以顺利脱身,更是为了自己之后的生活做着准备,因为此前确实没有任何的机会给他能够积攒财富。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而在邬思道离开田文镜府上的时候,雍正也没有下令去追,一方面是在于邬思道这几年的表现让雍正感到了放心,也认为没有必要再如此限制邬思道,而另一方面,也算是雍正对于邬思道的感谢以及他的弥补。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邬思道从“半隐”真正实现了“全隐”,再无踪迹可寻。

《雍正王朝》中雍正曾以厚礼送别邬思道,为何最后却让其空手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