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筷子,竟不知道筷子中藏有如此深的含義

筷子作為我們日常用膳必備的餐具,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兩根棍子,背後卻隱藏著如此大的學問。

一雙筷子,不僅蘊含了中國人豐富的情感,而且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西方有學者稱讚筷子是古老東方文明的代表,是華夏民族聰明和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的“第五大發明”。

筷子的歷史由來

筷子,是中國獨特的進食工具,中國人使用它的歷史至少持續了三千年。

先秦時代,筷子被稱為“梜”(jiā),漢代時已稱“箸”,到了明代才開始被稱“筷”。

關於筷子,比較有名的是關於商王紂用象牙筷的記載。《韓非子·喻老》說:

“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也就是說商王紂以象牙為箸,揮霍無度,大臣箕子為之恐懼。

天天用筷子,竟不知道筷子中藏有如此深的含義

雖然筷子的起源歷史悠久,但這時的箸並不是吃飯的工具,而是用來撈有湯羹的菜。《禮記·曲禮上》上記載,那時人們吃飯或者喝湯的工具主要是餐匙(古代稱匕、匙)。

兩漢時期,箸的使用等級已經顯現。西漢早期時多用竹箸,而在東漢貴族們的墓穴裡,銅箸更為常見。

天天用筷子,竟不知道筷子中藏有如此深的含義

到了明清,箸的稱呼終於轉變為“筷子”。明成化十一年(1475),陸容在《菽園雜記》中寫道:

“民間俗諱,各處有之,而吳中(今江蘇吳縣)為甚。如舟行諱‘住’、諱‘翻’,以‘箸’為‘快兒’,‘幡布’為‘抹布’……此皆俚俗可笑處,今士大夫亦有犯俗稱‘快兒’者。”


意思是說,江南地區的船家在開船過程中期盼儘快而安全地到達目的地,因而忌諱說“住”(停止)、“翻”等不祥之字,“箸”與“住”音同,故將“箸”稱為“快兒”。此名迅即傳開,以致士大夫也跟著叫起。“快兒”再加一竹字頭,就成為“筷子”。

明隆慶年間,李豫亨在《推篷窹語》中也說:“亦有諱惡字而呼為美字,如立箸諱滯,呼為快子,今因流傳之久,至有士大夫之間亦呼為筷子者,志其始也”。

天天用筷子,竟不知道筷子中藏有如此深的含義

筷子長度代表人的七情六慾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慾,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這裡面有太極和陰陽的理念。這是中國人的哲學,西方人不懂。筷子諧音“快”。寓意“快快樂樂,快樂一輩子”。

天天用筷子,竟不知道筷子中藏有如此深的含義

不同場合送筷子代表不同含義

傳統上方下圓中式筷子。

寓意:天圓地方,天長地久。

送筷子給搬新家的人。

寓意:快快發家,喬遷快樂。

送筷子給合作伙伴。

寓意:合作而不會爭功,表示精誠合作的意義。

送筷子給好朋友。

寓意:雙木成林,同甘共苦,和睦相處,貼心地關懷對方。

送筷子給小孩。

寓意:表達“快長快長”的期望。

送筷子給老人。

寓意:長長久久,快樂安康,福壽無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