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的本質——斯坦福退學事件引起的思考

幾年前到南昌出差,恰巧路過南昌大學,被她壯麗的大門所吸引。南昌朋友自豪地說:南昌大學大門亞洲最大;隨後,他又略帶憂傷地講道:南昌大學的校長因貪汙受賄進去了。我沉思一會兒後告訴他:哈佛大學的大門非常小,就像一個院子門,但她的校訓是VERITAS,拉丁語意思:真理。

大學教育的本質——斯坦福退學事件引起的思考

圖片來自pexels

然後,我又對他講:有對叫斯坦福夫婦曾找過哈佛大學的校長,願捐一筆錢為哈佛建一座以他們兒子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原因是他們的兒子很想考進哈佛大學,可不幸因車禍而意外身亡。但哈佛校長沒有接受這一要求,按校規,教學樓不許以任何個人名字命名。這樣,斯坦福夫婦只得離開哈佛,前往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學以紀念他們的兒子。

斯坦福大學有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一個理論——歸因謬誤。就是當一個事情發生時,人們都有個習慣:成功了都願意將原因歸於自己;而失敗了都願意將原因歸因於他人。看來趙雨思的母親也陷入了這種歸因謬誤當中,全是別人的問題,自己一概不知道。

大學教育的本質——斯坦福退學事件引起的思考

圖片來自pexels

其實,教育的本質除了學習知識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教化人性,使人從真、從善、從美。大學不應該著重於一門或幾門專有的知識,大學首先培養的是靈魂健全的,到達博雅高度的人,即具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完整人格的人。

在斯坦福退學事件中,趙雨思是否知曉她的父母捐款,我們不得而知。但她應該清楚自己是否是有帆船特長,如果她在中國生活過,也應該知道這份帆船證書怎麼得來。

如果教育的本質在趙家看來只是一種炫耀,那斯坦福大學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一件漂亮的外衣,穿在身上感覺非常良好,至於人性是否得到提升根本不重要。在這樣的環境裡,更多的知識只能是更多的助紂為虐。

大學教育的本質——斯坦福退學事件引起的思考

圖片來自pexels

《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由斯坦福大學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所著。在路西法實驗中,他讓人們親眼目睹了一群好人是如何在罪惡的環境裡墮落成魔鬼的。

這時主耶穌的話又在我耳邊迴響:“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但那通向死亡。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但那引到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