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老哥儿四个

#四大名著##西游记另类解读##读书感悟##趣闻#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是家喻户晓,众所皆知的人物,他们均出自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排行榜中,排在首位是《红楼梦》,其次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西游记》位居行榜第四位。这样的排行顺序,自有其中道理。从文学造诣来说,《红楼梦》居于首位是当之无愧。《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名著,被拍成影视剧后,它的娱乐价值要远远要大于它的文学价值。可以说,它在娱乐影视剧中,特别是以四大名著为主的影剧中,《西游记》的收视和重播率非常高,可谓是老少皆爱,故事情节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甚至没有读过《西游记》的观众,也能将其中的故事说得头头是道。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版本1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版本2


 读过《西游记》的读者,不知有没有发现书中的瑕疵之处。若是没有,则应验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说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西游记》书中确有几处不足之处,我们来看看原著原文便明白了。

 从《西游记》原著中可以知道,唐僧此次西行取经,一共行走了十四年(按真实历史记载是前后共计十七年)。(原著:如来因打发唐僧去后,才散了传经之会。旁又闪上观世音菩萨合掌启佛祖道:"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而书中对唐僧体貌特征的描写,此人自始自终,都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僧人(如:第四十回:这精灵夸赞不尽道:"好和尚!我才看着一个白面胖和尚骑了马,真是那唐朝圣僧,却怎么被三个丑和尚护持住了!;第四十七回:八戒道:"那白面师父,只消一个人;毛脸雷公嘴的,只消两个人;那晦气脸的,要八个人;我得二十个人伏侍方够。";第五十回:老者闻言,呵呵冷笑道:"你那三众,可有一个长嘴大耳的么?"行者道:"有!有!有!""又有一个晦气色脸的,牵着一匹白马,领着一个白脸的胖和尚么?"行者道:"是!是!是!";第六十八回:那太监道:"我头前见个白面胖和尚,径奔朝门前而去,想就是你师父?"八戒道:"正是,正是。"),同时还包括几种不同时期版本的影视连续剧也是如此,这显而易见是一个瑕疵。一个人在长达十四年之久的风餐露宿下,仍旧保持着白胖体态,可能吗?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在唐僧取经途中,唐僧的言行举止,谈吐、思维、胆略等方面表现,都与一般常人无异。而在《西游记》原著中,唐僧并非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相反,他父亲陈光蕊乃当朝金科状元,母亲也非同一般普通百姓家庭出生。从现代遗传学说,唐僧的智商应高于普通百姓。再来看原著原文怎么写的? 原著:当日对众举出玄奘法师。这个人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扬尘舞蹈,拜罢奏曰:"臣瑀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由此可以看出,唐僧的学识非同一般人。他饱读经书,学识并不浅薄,为何在取经途中,屡屡见到途中的许多事情,竟无法理解,也从未表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和胆略,甚至很多次丧失取经的信心。而作为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却知识非常渊博,知书达理,通晓天文地理,屡屡化险为夷。如果不是吴承恩作者有意讽刺而写,那只能说是这部名著中的另一个瑕疵之处。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悟空,你怎么看?

  另外,在《西游记》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中,吴承恩作者将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作了一个名录。其实,在通读《西游记》后,不难发现其实唐僧并未经历了八十一难。一共是40多难。一些故事,完全是同一件事,却被作者分成三或四个故事分别来叙述。比如第五十九、第六十、第六十一回,都是说过火焰山的故事。作者将故事前中后作了三个小故事来说,从遇到火焰山到借芭蕉扇,再到收缚牛魔王等,通篇都是在说同一件事。类似这样的情况,全书中还是有的,这里就不再列举。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三借可以凑三回,划算


 第六十二回与第九十三回中的锦衣官都是指锦衣卫(第六十二回: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寡人亲审。"三藏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第九十三回:朕以一国之富,招你做驸马,为何不在此停用,念念只要取经!再若推辞,教锦衣官校推出斩了!)。据史料记载,锦衣卫是明朝时代的产物,而《西游记》分明写的是唐朝时发生的故事,两个朝代年代相距甚远,明朝时代的锦衣卫怎么会出现在唐朝的故事中?莫非是作者吴承恩疏忽大意?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梦回唐朝


 第八十八回:噫!这兵器原是他们随身之宝,一刻不可离者,各藏在身,自有许多光彩护体。今放在厂院中几日,那霞光有万道冲天,瑞气有千般罩地。其夜有一妖精,离城只有七十里远近,山唤豹头山,洞唤虎口洞,夜坐之间,忽见霞光瑞气,即驾云头而看。;第八十九回:好猴王,辞了三藏,唿哨一声,形影不见,早跨到豹头山上。原来那城相去只有三十里,一瞬即到。有关于豹头山距离问题,在第八十八回说的是七十里,第八十九回又说是三十里,前后不一致,显然应该是作者创作中的笔误。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到底多远

 我个人看,唐僧本人并没有吃过什么苦。从他离开唐朝故土长安起,在他未救孙悟空之前,风餐露宿,孤身一人,确实吃了一点苦头。收孙悟空为徒后,可以说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途中又收了白龙马,他的日子过得更加消遥。骑在白龙马上,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在多个章回中,作者通过引用唐僧的原话和感慨,将途中风光美景完整地表达出来。途中遇到妖魔鬼怪,唐僧虽说被抓,但他只是心理上受到一定惊吓而已,而肉体上丝毫未伤。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每一次遇难后,身边三个徒弟时时侍候着,好水好饭管待他。中途遇到西域国王后,国王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师徒四人。这样的日子,虽然历经14年之久,但让唐僧仍保持着白胖的体态。显然,他的经历说不上什么难。只能说是西天如来佛主对他的耐心和取经的诚意做了一个考验罢了。

 唐僧取经故事,它一直作为指导人们一个信念理论,那就是坚持。只要坚持,最终能获得成功。这或许也是它能受到广大读者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排位最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