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引言

自从北宋朱熹开创理学以来,以理学为主的新儒学变成了明朝的官方思想,为了推广这样的思想,朱元璋当年甚至都称自己是朱熹的后人。但是朱熹的学问还是拥有一定的门槛,普通人不能理解,哪怕是读书人也不一定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道理,而在中明时期出现的王阳明的心学,明显具有更强的普适性,阳明心学不仅对本国的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对于四周的国家也有不小的推动作用,现在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王守仁开创心学,就根本不会有后来日本的明治维新。

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幼年王守仁

王守仁的家乡在浙江北部的余姚,江南地区从隋唐时期就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百姓极为富庶,文化底蕴也十分的深厚。小王的家庭虽不是显贵,却世代都是读书人,祖父热爱读书却不考取功名,父亲年轻的时候才名远播,并且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一举中了状元,稳步进入了仕途。

王守仁出生时外面产生了自然奇观,他出生之后一直到四五岁还不能说话,长至六岁时,他的祖父有一日在家中背书,有一句儒家经典突然记不起来,身边的王守仁突然开口,将祖父遗忘的那句经典念出,众人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孩子不一般。

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后来王守仁的父亲状元及第,要在北京做官,所以把还是孩子的他接到了北京念书,谁知道这个小孩来到京城之后并无任何的不适应,反到很快的和学堂中的学生们打成一片,并且经常领着他的同学们逃课捣乱。他的父亲是当红的读书人,无论是在做学问还是品信上都受到他人的尊敬,而小王守仁却秉性顽劣,并不讨授业先生的喜欢,为此他的父亲也十分的担忧。

等王守仁再长大一点后,他有了另外一个爱好,那就是下象棋,为此几乎就是茶饭不思学业完全放在一边,他的父亲实在气不过就趁机将他的棋具一举扔到了河里,得知消息之后的王守仁还悲痛的做了一首诗来怀念他的宝贝棋具。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的财富,我们已经说到了王守仁从小浸润在一个以学习为乐的书香家庭,此外他的父亲对于他最后能够成圣也是十分重要,王父对于儿子一直以来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虽然难免带上封建家长的一些类似于古板的不好特征,但是父亲的正直、宽容,最重要的是对于儿子的爱,使得王守仁长成了一个虽然心思古怪却开朗正直的青年。

在王守仁此后的人生当中,他将经历许多的挫折,几次都差点丧命,但他每次都凭着自己正直、乐观的天性,成功渡过危机,既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国家,如果说他从小就生活在高压和黑暗之中,是断然不会有这样的品性的。

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他幼时读书,先生曾经询问他读书的志向,身边的同学纷纷说是为了考取功名,为生民立命,唯独王守仁回答说要成为圣人。他这个志向使得先生一时语塞,又不能反驳,又觉得他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句成圣的誓言却并非小孩的一句戏言,王守仁为实现这个目标,几乎付出了一生的时间。

成年之后

当他成年之后,他的父亲让他只身赶往江西去和幼时定下亲事的未婚妻成婚,希望婚姻能够使这个心思不定的孩子更加的成熟。王守仁来到江西娶了妻子,在岳父家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祖父去世回到老家奔丧。

在回家的路上,他碰到了当时的一位儒学大师,在听取了这位大师的教导之后,他试图理解所谓的"格物致知",按照朱熹的意思,只要运用了这个方法论,就可以参悟真理,而后成为所谓的圣贤。王守仁怀着对于成圣的期待,与朋友相约要参透所谓的"格物致知"。

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在一片竹林当中,他和友人一起面对着翠竹开始了格物,他的友人在坚持了几天之后表示自己天资有限所以放弃离开了,唯独王守仁依旧在竹林当中,希望通过格竹成圣,但是他面对着竹子数日,最终吐血晕倒,也没有参透其中的道。

而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守仁对于朱熹的思想产生了怀疑,他觉得所谓的格物并不是成为圣人的方法论,真正成圣的方法还需要自己去寻找。

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在竹林格物失败之后的王守仁大病一场,觉得还是先考个功名找点事情做吧,于是开始发奋努力读书,果然在第二次考试中登科,成为大明建朝以来最年轻的进士之一。

为官之路

考上科举之后的王守仁因为自己的正义得罪了不少人,当时正是正德皇帝当朝,这位年轻的皇帝十分的任性,宠幸宦官不理朝政,而王守仁就因为顶撞深受皇帝信任的一位宦官而被发配到了西南的龙场也就是贵州做一个小官。

要知道当时的贵州不比现在,当时的贵州住的都是少数民族,自然环境也很恶劣,瘴气毒虫横行,普通的人到那里之后很难生存。而王守仁的情况更为凶险,他先是在北京因为谏言而被打了四十廷杖,后来被贬官至龙场,而在来时的路上又被宦官所指派的锦衣卫追杀,在原本身体孱弱的情况下来到此处,一下子便生病了。好在他身边有三个仆人,一直在照顾他。

在龙场住了一段时间后,他见到了三个来自中原地区的人,原本他想找个机会趋同他们交谈,但是没想到这三个人来到的第二天便陆续全部离世了。

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听到消息的王守仁带着三位仆人去埋葬这三位陌生人,在埋葬完后,他对着荒冢中的人潸然泪下,既是感叹自己如他们一般生事飘零,但更多的则是对于世人的怜悯,是一种普世爱人的悲恸。

经此死生大事后,王守仁的对于心学的理解逐渐的成熟,他为自己搭建了一口石棺,一日他正躺在棺材里面闭目沉思,忽然便理会了世间所有的真谛,直直起身长啸,就在这个晚上,人类历史上也能称为伟大的阳明心学诞生了。

宁王变乱

此后王守仁在龙场开设学堂,教化百姓的同时引来了天下许多读书人旁听,朝中听闻之后便让他升官做了西南的巡抚。就在他任职巡抚的时候,位于南方的宁王发动了变乱,杀害了朝中派到地方的许多重要官员,集结了大量的人马,情况十分的危及。

三百年大明出一圣贤,中国哲学巅峰,王守仁究竟是个什么人?

而王守仁面对着这样的危机,并没有慌乱,他冷静的排布手下为数不多的几支杂牌军,创造舆论来误导宁王,最终一鼓作气攻下了他的老巢,平定了这一场时长四十三天的动荡。也就是经此一役,王守仁的名声彻底的传播了出去,天下无论是不是读书人,都对他十分的崇拜。

后来的王守仁依旧不断地开设学堂,在各地讲学,他所创造的心学理论是一门普世的理论,无论你是否识字,你都可以去听他的讲课,接受他对你的引导。后来嘉靖皇帝承制,对于这位老臣并不是很喜欢,一再的使用皇权对他进行压迫。

结语

王守仁去世于回乡的途中,期间许多接受过他指导的学生来看望他,有人问他这辈子是否有什么遗憾,有什么需要交代的事吗?他的回答令人动容: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的一生都在为完成少时成为圣人的梦想努力,他的功业光耀史册,对于后人而言,他就是圣人,是一位没有距离感,普世亲民的圣人。


参考文献

《明史》

《传习录》

《万历野获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