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清水河 深深蜜蜂情 ( 下集)

花開清水河   深深蜜蜂情  ( 下集)

峰迴路轉迎來事業春天

花開花落,帶走多少春秋,最嚮往的春色卻是那麼短暫,那麼難留,歲月時光猶如一江春水,流盡幾多愁腸。春的氣息迎來北漂的嬌燕,春風吹醒萬物復甦,美景如畫江山依舊。往事如煙不堪回首,已是霜染兩鬢,年華逝去……

在福才心裡始終有一個夢想,就是通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用勤勞的雙手,永不停歇的腳步,堅守改變命運實現理想的信念。這個夢想就像一粒種子,在他的生活中已經深深地紮根發芽。

而在他追逐人生夢想這條路上,就好像譜著了一曲跳動的音符,有高有低,起伏不平。 經歷了1999年聯營蜂場解散,清水河縣大多數養蜂戶改行,湊不齊轉場放蜂團隊,福才又一次被迫在家越冬,等待機遇的到來。

直至2006年終於盼來了養蜂業回暖的春天,看到蜂產品價格有上升趨勢,人們對養蜂業的看法也有了轉變,福才覺得發展養蜂時機差不多來到了。就與愛人李翠英決定放棄種地,共同出去再賭一把,實現成為養蜂專業戶的夢想。由於大多數蜂農都退出養蜂行業,拼車運輸成了問題。福才四處打聽,聯繫到了秦忠亮和托克托縣的張德和組成一個小團隊,用汽車長途運輸,來到湖南省益陽市冬繁,湖南場地主要以增加蜂群數量擴大蜂場為目標。早春蜜源結束後,又轉場到湖北、河南、山西運城等地,其間結識了河南省許昌地區有名的養蜂能人王運升老師傅。在他的指點影響下,養蜂技術得到很大提升,也摸索出一條新的轉地放蜂路線,按照王運升師傅曾經走過這條放蜂路線奮鬥了四年,蜂群數量由原來的50多箱發展到了150多箱,達到了專業戶養蜂規模。

花開清水河   深深蜜蜂情  ( 下集)


在這四年裡,福才完成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心願,也得到過不少蜂友的支持與幫助,最讓他難以忘記在山西運城放蜂時那段經歷。

花開清水河   深深蜜蜂情  ( 下集)


2010年春季,在山西運城採蘋果花期間,各地蜂農陸續來到這裡,同行互幫互助的習慣在養蜂界形成了一種風尚。這天福才幫助剛到場的浙江蜂友卸完蜂回到帳篷裡,當晚睡到半夜醒來覺得腰部疼的特別厲害,第二天早上怎麼也爬不起來下不了床。福才意識到可能是他多年積勞成疾留下的腰椎間盤突出老毛病又犯了,正在抓生產的節骨眼上,這該如何是好哇?他只好在當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半個月過後能夠下床行動,但幹不了活兒。在這段時間裡最苦最累的就是他的妻子,一個人承擔著150箱蜜蜂的管理工作,搖蜜、取蜂王漿、檢查蜂群。除此之外,還要抽空照顧生病的他,這些日子她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常常處於疲憊不堪的狀態,行動時覺得昏昏沉沉,頭重腳輕,半個月的操勞身體瘦掉了幾斤肉。但她還是咬牙堅持,從不叫苦,體現了農村婦女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頑強本色。福才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多麼想幫妻子分擔一些工作,難耐心有餘而力不足。此時此刻,福才心裡的疼痛勝過腰椎間盤突出病痛帶來的折磨,別提有多難受了。


花期結束後又要轉場地了,福才的師傅王三明、四川蜂友段義堂等眾人都來幫忙裝車,把福才的蜂場打發走之後他們才開始行動,這種先人後己的高尚情操實實讓福才感動。當到達河南三門峽洋槐花場地時,先前落場的四川籍老蜂友周國金帶領同鄉前來幫忙卸車。

這些日子裡,多虧了妻子含辛茹苦的付出,也多虧了眾蜂友無微不至的關心與幫助,使他深深感觸到"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的真實含義!

合作社模式帶動養蜂業繼續前行

花開清水河   深深蜜蜂情  ( 下集)


前進道路總有曲曲折折,但只要堅持就會看到光明,經過歲月洗禮,大浪淘沙之後,原本龐大的養蜂隊伍淪落到廖廖無幾,昔日養蜂聖地變的沉默寂靜。面對如此不利局面,要想拯救面臨消失的養蜂行業,就得開創新的發展思路。這時,一位有商業頭腦,闖勁十足的養蜂人魏初元挺身而出,把清水河縣內所有養蜂戶做了詳細摸底統計。有一直堅持外出轉場放蜂的專業戶,還有在家養了幾箱的零散戶,加起來也不超過十五戶,養蜂戶減少,只能走規模化養蜂發展道路,抓住時機說幹就幹,魏初元於2012年註冊成立了"義勝公養蜂專業合作社。"將這些還在堅持,為數不多的養蜂戶組織起來,使其擴大蜂場規模,共同謀求養蜂業發展道路。

每個養蜂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艱辛歷程,魏初元也是如此。1977年高中畢業,高考名落孫山後便開始從事養蜂行業,先後到福建、黑龍江等地學習過養蜂技術,並且有跟隨浙江、江蘇、湖南等地養蜂人一起轉地放蜂數年的經歷,學到了更先進的管理蜂群技術,也開闊了視野,為今後發展養蜂業奠定了紮實的實踐基礎。學成歸來多方籌資建立了自己的養蜂場,婚後與愛人雙雙投入到養蜂事業中。妻子也是一名高中畢業生,二人都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夫妻同心協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成為清水河縣養蜂大戶之一。

曾在養蜂業最低潮時期,探索北方越冬,掌握了一套當地蜂群過冬管理技術,越冬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幾年北方越冬保住了蜂場,正當他們夫妻二人計劃尋求外出轉場養蜂時機,一場意外火災燒掉了他們的蜂場。失火原由是鄰居家小孩玩火點燃蜂箱外圍包裝物,把即將出窖的70箱蜜蜂燒的只剩下四箱,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他蒙受了巨大損失,燒滅了他們的養蜂夢想,同時也讓他們的生活陷入困境。

傷感解決不了問題,生活還得繼續下去,鎮定之後,夫妻二人重新打起精神,對他們的未來做了具體規劃。讓妻子在家利用留下這四箱蜂做種群,全力繁殖擴充蜂群數量,並且在自家承包的責任田裡栽培樹苗出售,增加收入,維持生計。魏初元自己到呼和浩特市開始做起蜂產品收購、加工、銷售生意。通過幾年不懈努力,由一名出色的養蜂員轉變為蜂產品經營者,並且註冊了"初元"商標,擁有自己的蜂業品牌。

花開清水河   深深蜜蜂情  ( 下集)

說來也巧,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魏初元正在呼和浩特市從事蜂蜜加工銷售業,社會上相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說"吃蜂蜜能增強人體對非典病毒抵抗力,"這個偏方是否有效果,並沒有科學依據,但廣大市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更何況蜂蜜本來就是天然營養保健佳品,食用後百利而無一害。一時間市場上的蜂蜜成了搶手貨,最後還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魏初元儲存的蜂蜜也銷售一空,但他保持高質量不加價的原則滿足廣大消費者,建立了良好信譽,也打開了市場銷路。

幾年下來,蜂產品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妻子管理的蜂群數量也發展到了30多箱。在此期間,他還結識了與養蜂有關的農業科技主管部門,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人脈關係,魏初元又開始謀劃新的發展目標,那就是把蜜蜂資源與現代農業相結合,讓蜜蜂為農業服務。在此基礎上,魏初元與呼和浩特市科委合作開發冬季溫室大棚內蜜蜂授粉技術,並且在內蒙古科技廳種植實驗基地,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農牧局種植基地,土左旗農牧局種植基地等單位開展實際授粉技術實驗。經過幾年摸索實踐獲得成功後,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大力推廣,有效將養蜂業納入到現代高科技農業應用中,也開闢了養蜂業另一條增收渠道。

近年來,在義勝公養蜂專業合作社的引領下,帶動了以魏初元、樊福才、劉佔寬、王榮、郭五小、張文斌、高青等人為成員的養蜂專業戶,有組織,成規模轉戰南北繼續著這份甜蜜的事業,共同得到了可觀的收入。也使清水河縣養蜂業走出去面向周邊省區,受到山西和陝西果農,新疆棉農、寧夏藥材種植區的邀請與接待。魏初元和樊福才二人還通過了蜂友聯盟的認證,他們生產的蜂蜜成為可使用蜂友聯盟品牌的優質產品。

福才與楊家窯聯營蜂場、義勝公養蜂專業合作社一起走過漫長的奮鬥歷程,不知不覺中在養蜂路上征戰了37個年頭。艱辛曲折的經歷記錄了他的人生價值,在他身上發生的故事代表了所有養蜂人的酸甜苦辣。他奔波於全國各地平原山川,採集過無數花草蜜源,卻始終沒有忘記家鄉那得天獨厚、豐富多彩的蜜粉源。多少年轉場放蜂從來沒有缺席過家鄉那覆蓋生態區盛開的檸條花,盛夏時漫山遍野的地茭花和菜籽花,秋天的蕎麥花,後秋的萬壽菊花,給福才帶來無盡的甜蜜與快樂,心中充滿無限感慨——

時光飛逝

猶如白駒過隙

儘管飽經了風霜

艱辛的洗禮

還是感覺生活蠻有意義

不知不覺中

青春年華已悄悄遠離

人生滄桑又怎能忘記

雖然追逐理想讓他們夫妻二人飽經了風霜,福才還落下了腰椎間盤突出、糖尿病等病症,但實現夢想也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成就。就是用這份甜蜜的事業築起了一個和諧、美滿、幸福的家庭,就是用勤勞養蜂換來的豐碩果實養育了一雙優秀兒女。女兒考上了碩士研究生,兒子大學畢業,每當想起這些讓他們感到無比自豪與欣慰。

縱觀現狀 鳴響養蜂業警笛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經濟高速發展,現代人對生活追求不僅僅滿足於解決溫飽問題比從前好就行,他們更追求“有品質”的生活節奏,講究生活環境、居住條件、想方設法提高生活質量。而對於從事養蜂業的蜂農來說,雖然生活方式、交通運輸工具、收入狀況比過去有了很大改善。可他們為了追花奪蜜,四處奔波,居宿於荒山野外,缺乏精神文化生活,那種孤獨寂寞、將陋就簡、嚴寒酷暑、風餐露宿的艱苦環境還無法徹底改變,依然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在過去人們的思想還處於保守年代,養蜂人能夠走南闖北算是見了世面。可在如今農村不斷深化改革,逐步進入城鎮化時代,人口大量外流,他們接觸到了社會,開闊了眼界,也增長了各方面知識。而這些蜂農仍然停留在與外界隔絕的境地,別說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了,反而被時代隨開了八條街,基本上與時代脫節,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聽聽盛傳在養蜂行業中這幾句順口溜吧!

"遠看蜂場像天堂

近看蜂場像銀行

走進蜂場像牢房

不如回家放牛羊"

由於蜂農生活很艱苦,收入不夠穩定,致使如今的養蜂業十分冷清,後繼無人,蜂群數量也逐年減少,這種現象很讓人擔憂。在不久的將來,養蜂會失傳,蜜蜂面臨滅絕,這不僅是個行業消失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失去蜜蜂為人類創造鴻福,保護對全球作物生產和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的社會性問題。就拿我們清水河縣養蜂業來說吧!在農村開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會兒,最高峰期間養蜂戶發展到150多戶,蜂群4000箱左右,養蜂員大多是青壯年。而現如今從事這項職業的養蜂戶不超過15戶,蜂群下降到1500箱左右,養蜂人數銳減,年齡偏大。資歷最深的老養蜂員劉佔寬已經71歲,帶著70歲的老伴兒,長年四季南北奔走,與蜜蜂為伴,以帳篷為家,堅守這份辛苦而甜蜜的事業。最年輕的養蜂戶也就是樊福才夫妻二人,他們也已進入知天命之年超過50多歲,是清水河縣發展的養蜂員中最後一批弟子了。

針對蜜蜂數量急劇減少的趨勢,養蜂人員年齡老化斷檔,再加農作物大量使用化學農藥對蜜蜂帶來的傷害,以及其它行業衝擊養蜂業和分管養蜂部門的忽視。我們擔心,蜜蜂將會成為下一個瀕危物種,不得不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了!

曾流傳這樣一段話,愛因斯坦說:“蜜蜂在地球上消失的話,人類只能活4年,”儘管這只是個預言,也沒有科學考證和依據證明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但蜜蜂對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確實存在“蜜蜂減少”的危機,全球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

首先,蜜蜂創造出的蜂蜜、蜂蠟、花粉、蜂王漿、蜂膠等各種天然蜂產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農業及畜牧業、醫藥、食品甚至航天、電子、軍工等行業的生產製造中。

其次,授粉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世界上擁有1330多種作物中,有1000多種要依靠授粉才能繁殖生存,近90%的野生植物和超過70%的主要作物,以及至少三分之一的全球糧食生產取決於動物授粉。包括我們的生活中所需的蔬菜、瓜果、棉花和各種花田農作物。特別是現代農業、設施農業通過蜜蜂授粉代替人工點授生長激素,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產質,而蜜蜂恰恰是世界上唯一強大的專職授粉團隊。

小小蜜蜂為人們的生活、生產提供瞭如此重要的福利,也為各種作物授粉充當嫁接媒介。那麼,不管愛因斯坦說沒說過"蜜蜂在地球上消失的話,人類只能活4年,”是否準確?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離不開蜜蜂。因此,我們要提高保護蜜蜂,愛惜蜜蜂意識,動員社會力量、政府部門重視支持奮鬥在一線的養蜂工作者,加大對養蜂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更多人投入養蜂,使清水河縣這項傳統產業能夠繼續傳承下去,發揚光大,為拓展地區經濟全面小康做出貢獻!

願養蜂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

願養蜂人甜甜蜜蜜,生活美滿!


花開清水河   深深蜜蜂情  ( 下集)


作者簡介:董金堂,男,漢族,農民,1961年出生,清水河縣宏河鎮高茂泉窯村人。1977年高中畢業,步入社會經過商,務過農,走南闖北養過蜂,工程建設到如今。近年來學習寫作,尤喜散文,多方位體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