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一一論“畫法”(一)

作者:陸儼少

大自然中,所有的樹皆四面出枝,四面生葉,從來沒有平扁的。此即古代畫譜所稱“樹有四岐”是也。一一《山水畫自序》

枯樹再好也好不過大自然中的枯樹。其結構線條,疏密穿插,變化多樣。畫枯樹不一定要到名山大川去,在自己住房的附近,或道路旁邊,都能看到。到了冬天,樹葉脫落,露出枝條,可以細細觀察。一一《山水畫自序》

畫樹先畫枯樹。樹的主幹屈伸向背,以定樹的整個形態。主幹有曲直偃仰,要有變化,近樹可以畫根以取勢。一一《山水畫自序》

陸儼少一一論“畫法”(一)

近處大樹主幹大都如繩索絞轉,中有節疤,大節疤要先畫出,然後依節疤畫兩邊輪廓線。一一《山水畫芻議》

山水畫中點子極為重要,它既是樹葉,又是苔點。點時筆毛要平均著紙,聚而不散,在一點之中,筆貴重實,具有筆意,是極見功力的。切不可像蜻蜓點水那樣,輕輕著紙,只有墨痕,不見筆跡,狼藉滿紙,無有生氣,更談不上沉著痛快。一一《山水畫自序》

點、線、塊是山水畫的基本功力表現的形式。它是依附物體形象而存在,離開了物象,就失掉它的作用。我們不能孤立起來講點、線、塊,要求做到運用適當的點、線、塊,恰如其分地把物象表達出來。三者之中,尤以線最為重要。一一《山水畫自序》

一般點子都用筆尖點,首貴入紙,又毛又圓,此是最難。也有用筆腹、筆根點,只是偶然用上,而且也不過疏疏幾點,點不多。點子落筆也有快慢之分,快筆如急風驟雨,落紙颯颯有聲,一氣到底,不暇自休,此種點大致用筆鋒點,用得最多。又有一種慢筆點,每一點下去,要經過一秒鐘或半秒鐘,方才把筆提起,這種點大致使用筆腹,在醒目處稀疏幾點,筆毛方向相同,順次而下,整齊中有變化,點與點之間,要顧盼生姿,互有感情。一一《山水畫自序》

陸儼少一一論“畫法”(一)

陸儼少《三峽圖》

圓點,山水畫中,點葉種類不一,而以圓點用處較廣,其點法筆鋒平均著紙,筆尖在墨痕衝間,從空直下,如雞啄米,這樣就圓。一一《山水畫芻議》

點要有疏密輕重,濃淡乾溼。在一叢什樹中,不能到處雷同,要具備每樹的規律變化。一種點叫圈點法,點時排列成行,魚貫而進,四周繞繚,不斷點去,合成塊面,覺到比攢三聚五較為靈活。一一《山水畫芻議》

大混點多用在一叢樹的最前一株。其畫法用濃墨先枝幹,著根出枝,作灌木狀。然後把筆蘸飽水墨,於筆頭上蘸上濃墨,臥筆紙面,筆尖向外,使筆作半弧形,逐漸點去,如是每一點上濃下淡,幾點重疊上去,可見筆路。

陸儼少一一論“畫法”(一)

陸儼少《波濤萬古峽》

附:畫中景山頭,滿眼空翠,青黛欲滴,也可參用此點法,但濃淡不要太強烈,而且較整齊。在瑣細樹葉的群樹中間,用上幾株大混點樹,可以破碎平鋪的毛病。尤其畫米派雨景山水,近樹可用幾棵大混點樹,後襯松林,粗筆細筆相結合,做到不平。一一《山水畫芻議》

平頭點:用淡幹筆橫臥紙上,點時筆往後拖,略作弧形,依此點去,以其墨色幹淡,畫在叢樹前面,作受光處,後面襯以濃墨點,以見層次。一一《山水畫芻議》

平筆點:先用淡溼墨畫樹幹,不等幹,即用幹筆濃墨點,筆鋒直下,平畫整齊如櫛。或筆稍橫臥,畫時略作半弧形。層層點去,以其幹筆著在溼筆樹幹之上,使略有滲出,增加筆墨豐富之感。這種平點,看似幾畫,要臂腕同使,須用全身力氣。一一《山水畫芻議》

下垂點:畫好枝幹後,用幹筆往下擦幾筆,然後用正鋒筆畫下垂點,可有張松蒼茫之感。一一《山水畫芻議》

陸儼少一一論“畫法”(一)

陸儼少《山川映暉圖》

#山水畫##畫論##陸儼少##國畫大師##藝術#

國畫大師陸儼少的畫論,部分內容

感興趣的可以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