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风李逵对宋江真的忠诚吗?

汴京百里长街


李逵对宋江是否忠诚,应当以前七十回书为依据,不能把续书的内容作为《水浒传》来读,并以此看待黑旋风对宋江是否忠诚。

假如以续书来看,李逵对宋江便谈不上忠诚。因为,在七十回书之后,李逵与宋江肯定是一对极端的矛盾。按照续书的解读,宋江是梁山的投降招安派,李逵则是坚定的造反派,理想不同,追求不一样,再怎么讲,都与“忠诚”二字挂不上钩。

但是,续书中又设计了宋江担心自己死后李逵会造反,便把李逵从润州骗过了毒死了。李逵死前知道了实情,不仅没有怨恨宋江,反倒表达了对宋江的忠心:“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续书这样写,完全不符合文本逻辑。所谓志不同道不合,李逵能对宋江如此忠诚吗?续书出现如此前言不搭后语的矛盾,其实也不足为奇。因为,《水浒传》七十回后的故事是由几个人写的,各说各话,自然不搭调。

那么,是不是李逵对宋江的忠诚是一种“愚忠”,完全是受了宋江的蒙骗而毫无原则的忠诚于宋江呢?要找到这样的答案,还得回到施耐庵的原著之中,来看看黑旋风李逵是否真的忠诚于宋江。

黑旋风李逵是最难“还道”的妖魔

当然,这个小标题中的妖魔也得打上引号。施耐庵写梁山故事,有一个大前提:一百单八将都是洪太尉误走的“妖魔”。仅从文本故事看,无论是宋江还是李逵,他们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关系,本来这两人都是北斗七星群中的星煞,一个是天魁星,一个是天杀星。既然如此,他们肯定就是志同道合的同类,李逵绝对不可能反对宋江,宋江也没有必要担心李逵是否对自己忠诚。与梁山所有的好汉一样,李逵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跟随宋江实现龙虎山伏魔大殿中逃出来的妖魔大聚义,然后,逐渐“还道”,一同“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在这样的大架构中,梁山好汉几乎人人都要经历“三段式”的曲折过程,即:妖魔—还道—行道。列位看官如果以这样的读法去读施耐庵的原著,就能够理解鲁智深、武松,以及张青、孙二娘等人在上梁山之前的种种黑色表现了。同样,黑旋风李逵也必定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最终成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好汉英雄。

以绿野老道的读法,以及对《水浒传》七十回后故事的探轶,黑旋风李逵绝对也是一员抗击金兵、“保境安民”的猛将,是一个标准的悲剧式英雄。“天杀星”的一双板斧也将由只顾排头砍去的滥杀无辜,最终将砍向金兵的头颅。甚至,还将与宋江一起杀回江州(镇江),二次造宋徽宗的反,与宋江一道结束梁山英雄的悲壮故事。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斩断魔心”,还于“替天行道”之正道的前提下完成的。在上梁山之前,李逵毫无例外的要做一些“妖魔”之事。从李逵的故事看,此人是梁山比较顽固的“妖魔”,其“还道”过程比其他好汉似乎更漫长更艰难一些。

对比鲁智深、武松,以及林冲等人的故事,黑旋风李逵到了梁山之后,仍然秉持其“黑……天杀星”的本色,在祝家庄滥杀扈三娘一家,在沧州斧劈四岁小衙内。此前,还两次吃人肉,简直就是兽性大发。在施耐庵的笔下,李逵不仅是“妖魔”,而且竟然是一头“魔兽”。

李逵真正的“还道”,是在斧劈罗真人之后,被道家好好的惩戒了一番,因而“幡然悔悟”,开始“还道”。从这个故事之后,书中再也没有写李逵滥杀无辜了。后来的黑旋风打仗异常勇猛,可谓梁山第一不怕死的猛将——这才是“天杀星”的本色。

作为道家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首领,肩负着引领梁山好汉“还道”的使命,而李逵又是最难“还道”之人,宋江当然要对他格外关照了。这好比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对差生的态度,相对落后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所以,《水浒传》中的李逵不需要特别对宋江表达忠诚,宋江也没有必要在意黑旋风是否对自己忠诚。李逵自可大胆的发挥其天性,梁山好汉各有各的秉性,这一点都不奇怪。

黑旋风不忠不孝

承接上文之意,梁山好汉虽然同出于龙虎山伏魔大殿,但却不妨碍他们各有各的秉性,各有各的人生经历。李逵这个人物,从一出场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也正是他的与众不同,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旋风这个人物很立得住,竟然还赢得了不少读者粉丝。其实,从李逵的前期经历看,此人就是一个不忠不孝的“黑杀才”,甚至可以套用一句现代词语—“流氓无产者”。

李逵是山东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杀了人亡命于江湖。逃亡了很长时间,李逵遇到了朝廷大赦而免罪。但是,李逵却没有回乡,而是在江州牢城 做了一名小牢子。李逵为何不还乡,而甘愿做一个“下下九流”的“隶”呢?此处,似乎可以抄录宋之问的两句诗来解读李逵不愿还乡的原因:“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逵没有诗人般的意境,但可能因为是一次无道义的杀人而受到相邻的谴责,即便被赦免了罪恶,但道义上的罪行却难以被豁免。

《水浒传》中有很多梁山好汉犯过杀人罪,但是,因为没有背负道义上的责任,因而,还招致了同情。杨志杀牛儿,东京城的百姓都愿意到衙门为他开脱。武松杀嫂、杀西门庆,县令也给予了同情。李逵不敢还乡,说明是干了一件违背道义之事。那么,是不是李逵留恋江州的花花世界,不愿意回乡呢?

这个假定完全有道理,但是,别忘了李逵可是被金圣叹以及诸多看官公认的大孝子。既然是大孝子,李逵就得在赦免了杀人罪之后立即还乡,去照顾年迈的老母亲。遗憾的是,李逵竟然把老母亲忘得一干二净。

施耐庵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段李逵搬取母亲上梁山的故事。从这个故事来看,李逵简直就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却说李逵到了家中,老母亲已经为他哭瞎了双眼,竟然连一口饱饭也吃不了。哥哥李达替人打工,每天只能提个瓦罐子给母亲饭吃。是不是哥哥没有本事呢?也不完全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李逵杀人后,自顾自的跑了。衙门抓不到真凶,便只得找李达的麻烦,披枷带锁代为受过,李达哪里有挣钱养活老母的机会?

李逵潜逃十余年,李达得财主上下使钱,才摆脱官司纠缠。因而,李达虽然在财主家干活,估计是要抵债的。这样,哪能让母亲得饱饭吃?而且,此时江州的文书已经到了,李达又将面临替这个兄弟担罪的苦难,还能够尽心尽力的侍奉母亲吗?

从这一节故事看,李逵难道不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对母亲与哥哥都是这个态度,难道宋江会指望他对自己忠诚?

黑旋风忠于自己的秉性

却说李逵乘哥哥李达前去报信之机,背着母亲逃出了家中,一路往梁山奔走。到了沂岭之上,母亲口渴难耐,李逵便下到溪涧中给母亲取水。因一时找不到盛水用具,李逵便不惜爬上另一座山顶,拔掉了四洲大圣祠的石香炉,再下到溪涧里装了一香炉水。等李逵再爬上沂岭,他的母亲已经被老虎吃掉了。

这个细节,施耐庵写得很残酷。梁山好汉有很多人都在上山时或者上山后,纷纷回家搬取家眷。在李逵下山之前,宋江也曾到宋家村取老父及兄弟上梁山,虽然经历了些惊险,但宋太公与宋清都安然无恙的上了梁山。为何施耐庵只写李逵母亲一人有如此悲惨的遭遇呢?

这个疑问,应当从李逵杀小衙内的故事中去找答案。

李逵斧劈小衙内这段故事,施耐庵特意交代了时间背景,说是“时过半月之后,便是七月十五日盂兰盆大斋之日”。

这句话中,隐含了佛道两家的典故传说。佛家的盂兰盆大斋之日,说的是目连救母这件事。目连的母亲因为做了恶事被判为饿鬼,为了救母,目连以神力给母亲送饭吃。但是,当饭喂到母亲嘴边时,却都化为灰烬。目连大哭,向佛祖呼救。佛祖告诉目连,如果要救母,必须采集百味蔬果置于盂兰盆中奉养十方僧众,借十方僧众的法力让目连的母亲吃饱。

这是一个大孝的故事,以这个故事回看李逵给母亲取水,几乎就是目连母亲吃不到饭这个情节的翻版。水到了,母亲却没了。个中缘由,便是李逵不但没有如目连那样,以盂兰盆奉养十方僧众,还拔掉了四洲大圣祠的石香炉,断了观音菩萨的香火——四洲大圣祠指的就是观世音。施耐庵说的是李逵不孝。

道家的典故则说的是中元节。在中元节前半个月,也就时七月初一,这天,地狱解除鬼禁,“放风”半个月。于是,世间的亲人们纷纷在这半个月内以各种形式祭奠先辈,追念逝去亲人的恩德。这个故事,讲的也是孝义。李逵在这一天杀人,也就为他母亲为何被老虎吃掉做了注脚。

施耐庵如此写李逵,绝不会说他对宋江是忠诚的。但是,在李逵的故事中,又充满了可爱的天性流露,让李逵这个形象显得很有些可爱。这倒不是施耐庵要反话正说,而是要表达这个人物原本就是一个不忠不孝之人,他同样是“妖魔”出身,“还道”的过程比其他“妖魔”要复杂一点。

同时,因其天性烂漫,也必然会自觉完成“还道”的天然使命。这不需要对宋江是否忠诚,其秉性便是如此。因而,施耐庵在李逵杀掉四只老虎之后,又让他翻越到四洲大圣祠,并且,在大圣祠中睡了一夜。施耐庵这样写,是暗示李逵“忏悔”吗?

黑旋风李逵反对招安吗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涉及到李逵是否真的忠诚于宋江。但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存在,因为,宋江也是反对招安的。至少,宋江并不倡导投降招安。

如果细读文本,便不难发现,《水浒传》中第一个提出招安之人,是好汉武松。梁山上第一个说出招安的人,是天目将彭玘。而彭玘之所以敢成为梁山第一个说“招安”的人,是因为得到了晁盖的授意。这是“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中写到的事情,施耐庵委婉的告诉读者,晁盖才是梁山上积极倡导招安之人。

彭玘按照晁天王的授意,在劝降凌振时,说出了“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这句话。此后,宋江也在劝降徐宁时,提到了招安。但是,这是《水浒传》中宋江唯一一次讲“招安”二字,晁天王归位之后,宋江再也没有提到“招安”。

因而,宋江不愿意招安,李逵也绝对没有要招安的想法,这两人肯定也是志同道合的,绝对不是续书写的那样,一个坚决要招安,另一个坚决抵制招安,破坏招安。宋江、李逵都不想招安,也就没有了文本矛盾,宋江、李逵都忠诚于“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他们之间的忠诚正如前往所讲的那样,是“天然”的关联。

从两个首先提出“招安”的人来看,他们(武松、晁盖)都是佛门中人。故事表明,武松提出“招安”后,除了与金兵(曾头市)作战时开了杀戒外,便不再杀人,甚至都很少上阵厮杀。晁盖本来就不愿意杀人,倡导“招安”比武松更具备思想基础。

然而,晁天王提“招安”之后,便向曾头市用兵,用兵便意味着杀人。虽然此时的曾头市还是一个金国人的私家集市,但毕竟打的也是金国人。所以,武松、晁盖的“招安”目的,同样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只不过,佛家不主张造反、流血而已。

宋江的主张“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目标与武松、晁盖是一致的,但他却是以武力达到这个目标,不主张投降招安。虽然宋江后来却是也投降招安了,但是,却是在战斗中的投降。战败投降并不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何况,宋江投降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解救被张叔夜俘获的“副将”。

梁山上的佛与道“替天行道”的目标一致,但方式却不一样。施耐庵主张以道家的方式反抗朝廷,以佛家的方式制止滥杀。这一点,在李逵故事中表达得尤其突出。

上文提到,李逵拔掉了石香炉,后来又在四洲大圣祠睡了一夜。这是李逵的一次小小转变,这之后的李逵便不再像江州劫法场那样,只顾杀人了。同样,杀小衙内时同时出现了佛道两家典故,也是隐喻李逵的“还道”。

经历高唐州之战,李逵变得更加可爱,甚至有点可敬。这厮任何事情都敢于冲锋在前,打仗更是赤膊上阵,不惧矢石。梁山作战马军为主,唯独李逵带领步军团牌手、滚刀阵,与骑兵形成立体战阵,为梁山建立了不少功劳。

宋江是道家“天魁星”,李逵则是“天杀星”,宋江在还道村“还道”,李逵则经历了诸多曲折,“还道”虽然有点迟,但毕竟与宋江一起并肩“替天行道,保境安民”。这是施耐庵梁山故事的总架构,李逵,以及梁山好汉都忠诚于“道”。宋江是“替天行道”的总代言人,个人的忠诚似乎不是施耐庵所要表达的主题。

而李逵的勇力则是宋江最为欣赏的,他的敢作敢为的反抗精神也是深为宋江所喜爱。这也是《水浒传》中宋江与李逵的关系显得很近,李逵忠诚于宋江的文本表述。


绿野萍踪01


李逵忠于宋江这一点是勿容置疑的,他也可以说是宋江的嫡系,自打江州相识,李逵死心塌地追随宋江。李逵虽说是个浑人,但对忠孝还是颇有认识的。他生性耿直,不屑礼节,粗糙狂野,打打杀杀是他的嗜好,从不把别人的生命当回事,用慈善的尺度衡量他,就是一个恶魔。但李逵有时也突发正义感,比如反对招安,维护梁山名声,倒也属于义举。李逵把自己一生都交付给了宋江,即使宋江骗他喝下毒酒仍无怨言,也颇沾上一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了。


天山月3


李逵对宋江应该算真的忠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