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帝王奇聞趣事7】紂王好冤枉——商帝 辛

帝辛(約公元前1105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後一位君王,子姓,名受,也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紂王。商朝於公元前十七世紀成湯滅夏建國自公元前十一世紀為周所滅,共歷600餘年,前後相傳17世31王。

【中國帝王奇聞趣事7】紂王好冤枉——商帝 辛

劇照紂王

在我們的印象中紂王是一位荒淫無度,殘酷無道的君主,但是紂王真的是這樣嗎?

帝辛和商紂王這兩個名稱都是紂王的稱號,一個君主有兩種稱號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一例。這兩個稱號中的帝辛是商朝人稱呼自己君王的叫法,還是表示非常尊重的。而紂王這個有侮辱性的稱號,是周朝人的叫法。兩個名字褒貶不一,是因為周武王雖然誅殺了紂王,但是商朝的勢力還是殘存著,各自記錄著各自的歷史,所以產生了兩種帶有不同感情色彩的稱號。那麼,究竟是勇武的帝辛呢?還是殘暴的紂王呢?我們接著來看看一些對紂王的評價。

孔子的弟子子貢說:紂王雖然壞,但是沒有那麼壞。他有這樣的壞名聲,是因為人們把天下所有的惡事都算在了他頭上。

關於子貢的這番話,羅泌在《桀紂事多失實論》中也說道:我們在說紂王所作的錯事時,總是說到酒池肉林、囚禁賢人、殘害忠良、炮烙之刑。這些不都是夏桀的所作所為嗎,怎麼全都扣到紂王身上了?而且夏桀寵妹喜,紂王就寵妲己,太多相似的地方了。不禁懷疑是張冠李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中國帝王奇聞趣事7】紂王好冤枉——商帝 辛

溫碧霞版妲己劇照


毛主席也給紂王翻過案:“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戰,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趁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滅了國。”

現代文化家郭沐若更是稱紂王為了不起的英雄,指出後人因各種原因對紂王造成誤解,對於紂王我們要功過分開來看。

說了這麼多前人的評價,讓我們來理一理,展現一個趨於真實的帝辛!

首先帝辛天資聰穎,思維敏捷,長得不但帥,而且魁梧,力氣驚人,深得老爹的喜歡才把王位傳於他。

帝辛的貢獻還是很大的,他開拓疆土,促進中原文明的傳播;反對神權,改革舊俗;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大膽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為中國古代的最終統一奠定了物質和思想基礎,是統一中國古代的先驅者。

【中國帝王奇聞趣事7】紂王好冤枉——商帝 辛

殷墟發掘青銅器

從上面帝辛的歷史貢獻上,我們也能推測出一些周武王為何伐商的原因。周武王作為奴隸主貴族的代表,自己的權益受到了帝辛改革的損害,便聯合其他奴隸主貴族進攻帝辛。除此之外,帝辛本身當然也是有一些問題的,崇尚武力,四處征戰,百姓無法安居樂業。群臣勸諫無果,還被帝辛罰,心有怨言。當然帝辛本人也是一個心高氣傲的人,有點自以為是。身為帝王,嗜酒貪色,後宮中嬪妃鬥爭也引發一系列的朝外權力鬥爭。綜合起來,對帝辛不滿的人確實是不少。

讓我們來看看周武王在牧野之戰前例舉帝辛的罪名有哪些:酗酒、不用貴戚重臣、重用小人、聽信婦言、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這六條罪狀現在看來根本不算什麼,只是周武王為攻打商朝找的理由而已。

牧野之戰也不像我們熟知的那樣周武王兵不血刃大勝商軍。這場戰爭是很激烈,而且周武王對陣的並不是商朝的主力軍,主力軍被拉到東南打戰去了。牧野之戰中的商軍大部分是由俘兵、奴隸等組成的,戰場之上打著打著俘兵就反戈了,立場不堅定的跟著就散了,商朝被滅的有點冤。

帝辛也是冤枉,留下千古罵名。沒辦法,成王敗寇,歷史不就是這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