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文/枫声


桃花开了又落,燕子飞去又来。

转眼间,两鬓生白;转眼间,高中毕业已30年!

想起铁富高中,会想起亲爱的师友;想起铁富高中,就会想起笑呵呵的“老于师傅”。

我到铁富高中上学是1987年,那时候的“老于师傅”已经六十出头了。他肤色偏黑,身材不高但显得敦实,见谁都是笑呵呵的,笑里透着真诚和慈祥。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那时候的老于师傅好像主要负责门卫工作,但修树除草打扫卫生死角等杂活总见他在忙。

四年的时光里,每一天都能见到老于师傅;四年的时光里,老于师傅屹立门前迎来送往,学生上课的时间里,他就在校园里这忙忙那忙忙,就像这学校是自己的家一样。他待每一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小孩——调皮偷懒的批评,刻苦勤奋的夸奖,但只有和风细雨,没有冷若冰霜。

校园里外,“老于师傅”都是温暖的存在,和他打招呼的时候,“于师傅”三个字脱口而出,字音里满含的都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亲热。

想起铁富高中,总会想起老于师傅;想起老于师傅,心中的温暖就会漫溢几分。但从未想过细致了解老于师傅的历史,直到遇见了老人家的孙子于金波。


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之前在铁富高中上过学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人不关心老于师傅。闲聊中得知于金波住在铁富高中,就忍不住问到了老于师傅,没想到他居然是老于师傅的亲孙子,没想到老于师傅老人家已于2010年过世。


我相信也确信,在铁富高中,“老于师傅”是几代铁高人共同的怀念与记忆。一个不曾给大家上过课的校工、一个甚至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凭什么就能牢牢占领大家对母校和高中时光的回忆?

通过金波和数届校友,我开始搜寻老于师傅过去的点点滴滴。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于师傅”名于庆才,是建国前的老党员,解放战争中,曾参加过渡江战役等大型战役。1955年,于师傅转业回地方工作,恰逢铁富中学筹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邳县首批创办的四所中学之一,铁富中学万众瞩目,人事配备可谓精挑细选。凭藉着在部队的优秀表现,于师傅被作为校工安排进铁富中学。从那时起,“于师傅”就成为了铁中的一员,这一干就是四十余年。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作为铁富中学元老级的“老人”,四十余年里,老于师傅对工作从没有一天的怠慢——以校为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四十余年里,于师傅待人热诚,襟怀坦荡,尊师爱生。他把对国家对家乡对学校的满腔热爱都融进了琐碎而平凡的后勤保障服务之中。

打铃,开水房,食堂,门卫......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于师傅的身影。不仅如此,别人看不到的活他看得到,只要有闲空,他就一个人默默地去干了。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建校后到90年代初,在铁富高中工作或学习过的教师和学生大多记得大食堂里那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傅、校园里忙忙碌碌干杂活的老校工或是校门口那个寒来暑往默默守护的老人……因为工作的需要,“老于师傅”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老人爱岗敬业的精神与和蔼可亲的笑容。

1989年,年过六旬的“老于师傅”退休了,但他并未离开自己热爱的岗位,时常在校园里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工作——秋天落叶,他义务清扫落叶、清理枯枝;冬天下雪道路结冰,他总会早早地起床,在校园主干道上清扫出一条可供师生们安全通行的道路;住在学校家属院时,他义务为教职工们看门数年……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于师傅”退休多年了,还经常有毕业生回来看望“于师傅”。很多毕业生记得“老于师傅”的和蔼,记得在温饱问题还有待解决的年代里,时常给一些贫困学生提供食宿上帮助的“老于师傅”。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在历届学子的心中,“老于师傅”和蔼可亲、爱护学生,是可以信赖的长者;在教师们的眼中,“老于师傅”任劳任怨、工作踏实,不与人争,做好工作的同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是校园里的“活雷锋”。

“老于师傅”是一名军人,是解放战争中曾经参加过渡江战役的军人;他珍爱“军人”的荣誉,转业后,他把这份珍爱投入了在铁富中学四十余年的忘我工作里。

他爱这所学校,他爱这所学校的每一名学生和老师,他对这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充满着情意。

“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总有些人和事是难以忘怀的,就如善良而温暖的“老于师傅”您。

铁富高中的“老于师傅”

铁富中学不会忘记,您陪伴过的历届毕业生不会忘记——“老于师傅”,一个温良敦厚的人,一个以校为家的人,一个视学子为子女的人;“老于师傅”,一个泥土般朴实的名字,一个天空般博大的名字,一个让人想起来就心里暖暖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