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常容2年多的自媒體之路,走過的彎路和經驗總結

為什麼寫這一篇文章,二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找不到寫的題材,第二個原因是我的悟空問答的收益似乎重新開通了。

知常容玩自媒體純粹很偶然,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下載頭條只是覺得裡面的視頻挺多挺好看,再後來發現有悟空問答,就開始回答問題,當時悟空問答還沒有收益的。

我依稀記得我回答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與《道德經》相關的內容,當時這個回答閱讀量過萬。這個數據讓我驚喜萬分。

知常容2年多的自媒體之路,走過的彎路和經驗總結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截止到今天我一共回答了3781個問題,大概閱讀量6000多萬。這三千多個問題大部分是集中在我開通了悟空收益之後回答的。

我大概屬於較早開通悟空問答收益的。

我的知識面可能比較寬泛,教育,書法,歷史,傳統文化,夫妻相處,心理學,家庭教育,時事分析等等我都略懂。

所以我很多類型的題目都能回答,我當時很天真地認為回答的越廣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的來關注我。

這一種思維其實是當年博客思維的延續。博客和在這裡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當時的確讓我感受到好處,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頻繁回答問題,使得我的粉絲二三個月就突破了一萬。

那個時候我的成就感挺強的。我想現在很多初玩的朋友可能也會重走我這條路。

知常容可以告訴你,這是錯的。

這就是我走過的彎路。

知常容2年多的自媒體之路,走過的彎路和經驗總結

因為你沒有給你關注的人留下一個印象。他或許覺得你這個寫的好,就點了關注。

問題是機器推薦是按類型推薦,不是把你推薦給用戶,而是將你的內容推薦給用戶。

他關注的是這一類的內容,而不是你這個人。

你的粉絲或許關注了你,他進入你的主頁看你的文章,發現並不是他喜歡的類型。當然能點擊進入你的主頁的粉絲是真的對你留意了的,這樣的粉絲是很少見的,以我自己的感受估計一百粉中有一個就很不錯了。

當你的內容十分紛雜的時候,雖然覆蓋面很廣,但相對於某一個特定的內容十分少,這對你很不利。

在大量類質文章中,你的文章也不一定能被他第二次看到。所以他的關注或許就只是一個路過,這樣的粉絲在粉絲數量中佔了大頭。

有些粉絲可能有心關注你,但是他同樣關注了幾百甚至幾千個他喜歡內容的作者,換句話說你只是幾千到幾百分之一的概率能被他看到內容。這和抽獎的概率接近了。

這是我在悟空問答上犯的錯誤,這個錯誤使得我的收益最終被取消。

知常容2年多的自媒體之路,走過的彎路和經驗總結

我轉而投入圖文寫作,我在圖文寫作中同樣犯了類似的錯誤,雖然沒有像悟空問答那樣廣,只涉及歷史,文化和教育三個領域,但是我依舊發現這樣似乎也不行。

痛定思痛,我決定停掉教育這一系列。這裡對那些因為教育而關注我的朋友說一聲抱歉,雖然他們可能完全忘記掉有我這個作者存在。

這個選擇是在我粉絲超過2萬時做出的一個艱難決定。

文史雖說不分家,但文史這一類屬於很大類,這兩個大領域包含的內容還是很廣泛的。比如有些是明粉,有些是宋粉,有些是三國迷等等分類,文化類的細分更多。

所以同樣還是出現悟空問答中的問題。

所以垂直度不是不重要,是十分重要。

越垂直越好!

但是越垂直會遇到三個問題:

知常容2年多的自媒體之路,走過的彎路和經驗總結

1、專業化的問題。

高度的垂直需要很深的專業功夫,這個需要個人強大而專業的知識儲備。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自媒體要求的門檻不是低,而是十分的高。像我略懂的東西比較多,但是真的到深層的內容就會出現力不從心之感。

2、誘惑

每一個自媒體作者都希望有高閱讀量,當限於某個領域時,文章的閱讀量往往會不太理想。這個時候就會忍不住去跨越這一條線。

所以自媒體寫作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在這個塵事中,任何一件事對於自己來說都是一場修行。

3、內容的問題

當限於某個特定的領域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沒有題材可以寫以及寫的內容過生過僻無法吸引粉絲。

這樣扯來扯去就扯到一個平衡度的把握,怎麼把握這不屬於術的領域,而是道的領域了,不可言說了。

寫的方面講完了,接著講另一方面就是怎麼吸引粉絲二次光臨,甚至多次光臨。

知常容2年多的自媒體之路,走過的彎路和經驗總結

有些人認為粉絲幾十萬閱讀量一定很高,因為不用別人看,光粉絲看了就起碼上萬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比如我現在有7.5萬粉絲,大概有6萬是圖文粉絲,1.5萬左右是悟空問答的粉絲。

我的粉絲是一個個累積起來的,但實際上呢?

我寫好的一篇文章,大概有一百多閱讀量,粉絲閱讀量大概二三十個。

7萬5與二三十個對比是不是反差比較大呢?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粉絲的問題嗎?

不是。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你拿起碗準備吃飯時必會想到筷子,那你工作時會想到嗎?

答案是否定的!
沒有人在工作時會想著筷子。

為什麼?因為筷子只在吃飯時有用,在工作時沒有用。

別人為什麼要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來看你的內容。

無非是你的內容有用。

有用按強度可分為:必不可少無可替代,需要,有用,可能有用,似乎有用。

如果是必不可少,就如同筷子一樣,你根本不用擔心他不會用你,就算他工作想不起你,在吃飯時必會想起。

知常容2年多的自媒體之路,走過的彎路和經驗總結


那你就得思考,你提供的內容屬於哪個檔次呢?

很明顯,我寫的內容是屬於似乎有用這一檔,那麼七萬多粉絲,只有二十多個人來看有什麼奇怪呢?

正如有些人說我為公司辛苦十幾年,青春都在公司了,為什麼裁員要裁掉我呢?

你對照一下有用的強度分類,如果你的用處和我的文章對我粉絲的用處一樣,那麼你有什麼可以抱怨呢?

說到底,自媒體似乎每一個人都會玩,都能玩,但是真正細究起來,門檻卻是非常高的。

怎麼把自媒體玩好這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場修行的方式,並不比在深山中修行要低多少。

當然那種純粹為了賺快錢,目標只奔著錢去而來玩自媒體的不適合上面的經驗,因為那本身是一種奪,而不是修行,自然不可同言而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