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陣地被1400門英軍火炮摧毀,為何還能殺傷六萬英軍?

用戶63834413


提問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Battle of the Somme”(索姆河戰役)之“阿爾伯特戰役”。

“Battle of the Somme”(索姆河戰役,又稱“索姆河攻勢”),法語為:Bataille de la Somme,德語為:Schlacht an der Somme,是1916年7月1日至11月18日期間,在法國索姆河上游兩岸發生的一次戰役,也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一次戰役。

而提問“德軍陣地被1400門英軍火炮摧毀,為何還能殺傷六萬英軍?”該問題首先發生於“阿爾伯特戰役”。

“阿爾伯特戰役”屬於“索姆河戰役”的一部分,英軍傷亡近六萬則發生在索姆河戰役開始的第一天(1916年7月1日),也稱“阿爾伯特戰役首戰”。

阿爾伯特戰役(1916年7月1日至13日)英軍炮彈質量問題

“阿爾伯特戰役”發生於英法進攻行動“索姆河戰役”的頭兩週。盟軍計劃是從1916年6月24日開始,首先對德軍陣地進行猛烈的炮擊,然後於7月1日開始發起攻擊。

1916年開始,英國遠征軍(BEF)調集了很多大炮,在索姆河上,英國人可用的大炮達1537門。前排每隔18米一門野戰炮,後面每隔53米是一門重炮,全部朝13英里(20.92公里)外的德軍陣地展開為期一個星期的猛烈炮擊。

1916年6月24日-7月1日,英軍炮兵共發射了一百五十萬發炮彈,總數竟然超過了英軍在一戰開始頭12個月發射炮彈的總量。在7月1日發起攻擊的當天,還發射了25萬發炮彈。甚至可以在165英里(266公里)以外的漢普斯特德·希思(Hampstead Heath)聽到炮擊聲,可見其火力巨大!如此這般,可以想象到,德軍陣地應該被摧毀得差不多了。

可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自從1915年的“炮彈醜聞”以來,英國的炮彈產量有所增加,但犧牲了質量,許多炮彈並沒有爆炸。“炮彈醜聞”也稱“空殼危機”指的是發生在1915年,因為一戰前線炮彈短缺而導致的英國政治危機。

軍事歷史學家休·斯特拉坎(Hew Strachan)認為,當時英國制定的戰略計劃,過度依賴榴彈來攻擊步兵,而導致多數主力部隊缺乏高爆炮彈。新軍事理論認為,只有重炮才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而不是一般那種支持步兵的火炮。而當時的英國政府在1915年並沒有認識到這點,加上一戰大量的消耗炮彈,最終導致英軍炮彈庫存枯竭。

等到認識到這點,可是卻忽視了炮彈的質量,盲目的追求數量,即使在6月24日開始的7天時間裡,英軍發射了近210萬枚炮彈,可是質量卻不高,很多炮彈沒有爆炸。這是其一。

第二個原因。德軍總參謀長埃裡希·馮·法肯海恩(Erich von Falkenhayn)將軍的防禦計劃。

1915年1月,法肯海恩的防禦工事計劃已經完成。新的帶刺鐵絲網障礙物防禦工事已由一條5-10碼(4.6-9.1米)寬的帶狀障礙物擴大至兩條30碼(27米)寬、相距約15碼(14米)的帶刺鐵絲網大型障礙物。同時採用雙三層厚鋼絲,鋪設高度達3-5英尺(0.91-1.52米)。

德軍的前線防禦已從一條線增加到三條線,間隔150-200碼(140-180米)。第一線戰壕Kampfgraben(德語:戰鬥溝)由哨兵小組佔據;第二線戰壕Wohngraben(德語:生活溝)由前線守備隊佔據;第三線戰壕是後備軍。

戰壕之間被橫穿,在混凝土護牆的凹槽中設置了崗哨。戰壕已從6-9英尺(1.8-2.7米)挖深至20-30英尺(6.1-9.1米),每間隔50碼(46米)容納25人。距前線約1000碼(910米)還建立了Stützpunktlinie(德語:支持線),而德軍大部分主力都部署在其中新挖的深掩體中,並且超出了英法盟軍野戰炮的打擊能力。

另外,德軍擁有598門野戰炮和246門重炮,這些都在英軍火炮射程之外。即使德國前線與炮兵支援之間的電話線被切斷,但前線部隊仍然可以使用信號彈與炮兵進行聯繫。從而德軍的炮火可以阻止英國的增援部隊。

綜合以上兩點,也就產生第三個原因。

由於英軍炮彈質量問題,加上德軍新型防禦工事,因此,英軍近210發炮彈給德軍防禦工事造成的損失並不大。由於英軍大部分是榴彈而不是高爆彈,對德軍的戰壕設施幾乎沒有起什麼實際作用,特別是德軍新建的帶刺鐵絲網。這些因素最終導致英法聯軍第一天的進攻損失慘重。

以上三點就是英軍在7月1日戰役開始的第一天傷亡近6萬人的具體原因。實際傷亡數據為:

  • 英第四軍傷亡57,470人,其中19,240人死亡;
  • 法國第六軍傷亡1,590人;
  • 德國第二軍損失了10,000-12,000人。

“索姆河戰役的第一天”(阿爾伯特戰役首戰)只不過是德軍1914-1915年大規模傷亡和凡爾登戰役的一個註腳。


血色黃昏的黃昏


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索姆河戰役中的戰事,當時,英國和法國聯軍炮兵群於1916年6月24日,對德軍的陣地發起了大規模的炮擊。同時戰鬥偵察機也在轟炸與俯衝掃射德軍陣地,打到6月30日,基本上德軍的陣地被夷為平地,德軍的炮兵和通信系統統統被毀。

7月1日,英國第3集團軍的第7軍和法國第6集團軍向德軍陣地發起突擊。很不幸英國軍隊被德軍火力大面積殺傷,殺傷達六萬人。為何德軍陣地在遭英國大規模火炮擊毀的情況下,還被德軍殺傷六萬人?



事後發現英法聯軍正面進攻的戰場戰線太寬廣,先期投入的兵力也比較多,英軍25個師、法軍14個,德軍13個,但是德軍的防禦縱深達到了8千米。索姆河東岸德軍陣地的工事做得比較好,也挖得比較深,德軍士兵躲入深挖的地下掩體,在一週的炮火打擊中,並沒有造成巨大的兵員損失!


而英軍採用的戰術就是炮火覆蓋之後,大面積擊毀德軍陣地,然後逐個陣地攻破,以便佔德軍陣地和消耗德軍兵力。更為要命的是英國軍隊採用了密集隊形去突擊,德軍則利用彈坑和掩體,使用馬克沁機槍對英法聯軍裡邊的英軍進行了密集殺傷,殺傷英軍近6萬士兵。其結果此戰役最後打成了雙輸的消耗戰!


科沁雜談


這個問題所涉及的戰鬥應該是一戰時的索姆河戰役,有關這個說法屬於對實戰中的情況有一定的誤解吧!

在戰役開始之前,英法軍隊使用炮兵確實進行了大規模的火力準備,1400門火炮只算參戰炮兵的一部分,發射的炮彈數量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沒有想象的完全摧毀德軍的防禦體系。

火炮沒有打爛德軍防禦體系的任務,主要是德軍正面寬,縱深也不小,以當時的炮兵技戰術無法保證摧毀所有的目標,大規模炮擊分散到具體的目標,也就是沒有多少了。更不要說,這些炮彈是在多少天之內打出來的,更顯得分散了。

這些炮彈實際上僅僅是把表面陣地炸爛了,表面上壯觀,其實沒有對德軍的有生力量。或者說,人員造成什麼大的損失,此戰前德軍構築了大量工事。可以有效保護了自己的部隊,當英軍發起衝擊的時候,德軍還有相當的戰鬥力,英軍損失自然慘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