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各路诸侯是如何崛起的?

亘古怀念说史


东汉末年,从时间上看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即184年-220年这36年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军阀割据,诸侯并起。这一时期东汉13个州,每个州都有军阀割据。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曹操、刘备、刘表、袁绍、孙坚等等。

这些诸侯的兴起有特定的历史原因。

首先,皇权的旁落

东汉一朝十几位皇帝在位,只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间时社会经济发展较好,史称光武中兴。从他往后的皇帝即位年龄都比较小,有9位皇帝即位时不满16岁,小皇帝即位一般都依靠母亲或者宦官治理朝政,这样就造成了宦官和外戚把持朝政的情况。外戚和宦官连番内斗。这些宦官结党私营,陷害忠良,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例如,166年,宦官诬告大臣李膺等人与太学生结党私营,诽谤朝政,把他们定为“党人”,逮捕后被判处终身监禁,永不录用。宦官把持朝政造成了朝纲败坏,百姓民不聊生。后来,权臣何进与宦官开展了新一轮的斗争,何进将并州州牧董卓召回京城帮忙,不过董卓未到,何进就被宦官设计被杀。随后,董卓率领大军杀进洛阳,把持了朝政,废掉了年轻的少帝,立汉灵帝的儿子汉献帝刘协登上帝位。董卓的一些列操作,引起群臣不满,许多人逃出京城,到处招兵买马讨伐董卓。不过这些人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对董卓下手。后来司徒王允和董卓的手下部将吕布合谋将董卓杀死。这次,原本观望的各路大军纷纷自立,一批诸侯开始兴起。

第二,州牧的设立直接催生了一批军阀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央政府在镇压过程中发现地方各路官员无法形成合力,各个系统的官员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屡吃败仗。中平五年(188年),太常刘焉向汉灵帝提出应该在地方设立一个新职务,将一地的财政、军政等大权交给一个人来集权使用,这个职务就是州牧。汉灵帝同意了刘焉的提议。

东汉的州就相当于现在的省,是中央政府的下一级行政单位。州牧就是原来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刺史的升级版。

在拥有了军政、财政大权后,这些州牧就逐渐成了地方地方军阀。最早的军阀比如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荆州的刘表,徐州的陶谦,冀州的韩馥等。董卓之后,临时拉起军队的部分反对者则成了又一批军阀,比如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孙坚等人。这些军阀通过战争,不断大的吃小的,最后就剩下了三家:北方的曹操,南方的孙坚、孙权和西南方的巴蜀刘备。

三、中央权力弱化是根本原因

东汉政权的建立本身没有经过彻底的革命,没有进行彻底的财富再分配。刘秀是在全国各大豪族的支持下才称帝的,他实际上是这些地方豪族的代言人。东汉建立后,刘秀将当年和他一起打天下的28员大将全部遣散回家,封爵封侯,成为地方豪门望族。他们把持朝政,垄断官僚系统的各级官员。这些豪门望族中有两个派别尤其显眼,一个是和刘秀一起参加反王莽战争的南阳派,一个是在统一战争中归顺刘秀的西北派。这两大派别控制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地方的豪族则垄断了地方权力。皇帝在和地方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处于下风,这样就造成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弱化,地方势力不断坐大,他们霸占大量土地和农民,自给自足,不向中央政府交纳赋税,这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崛起的经济基础。


史话中国


自然崛起的,无可避免。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到了东汉末年已初见端倪,并逐渐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以此加速了三国时代的到来。又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大浪淘沙,最终三国归于一家,继而开创了晋朝新纪元。当然,东汉末年各路诸侯的崛起,更离不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推波助澜。

“黄巾起义”的爆发,让地主豪强嗅到了天下大乱的气息,各地纷纷募兵以勤王,卖力镇压了黄巾起义运动。东汉末年,朝廷腐败不堪、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再加上边疆战事不断,导致国势日趋疲弱。又因为全国范围的大旱,致使农民颗粒无收而赋税不减丝毫,最终走投无路的张角揭竿而起,发动了规模宏大的黄巾起义运动,一时席卷全国。值此危亡之际,东汉朝廷为了平定叛乱,便允许地方募兵,以尽快扑灭黄巾起义的烽火。同时,不甘平凡的地主豪强,立即响应朝廷的号召,纷纷招兵买马,赶赴战场,与朝廷通力合作镇压了黄巾起义。而这次影响深远的起义事件,对东汉王朝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不仅直接动摇了统治根基,而且还出现了拥兵自重的情况,更为以后各路诸侯的崛起埋下了伏笔,只待一朝爆发。

至于刘焉的建议,则直接让地主豪强割据地方成为了可能,而他本人也身先士卒,做了表率。刘焉,出身于汉室宗亲,仕途顺风顺水,一度身居高位。黄巾起义的爆发,拥兵自重的出现,让他清晰看到了天下大乱的不可避免。于是,刘焉为了安身立命的需要,遂奏请朝廷

“议立州牧”,并乘机取得了益州牧之位,实现了割据一方的目的。从此,各路诸侯竞相效仿,纷纷割据地方,扩充势力。待“赤壁之战”之后,天下局势明朗,三国时代到来。紧接着,三方势力的此消彼长,孕育了重新统一的契机。最终,三国归于司马氏,建立起了晋朝。

总而言之,东汉末年各路诸侯的崛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既标志着统一的瓦解,也代表着分裂的开始。但统一是大势,分裂是为了更好的统一,而且分裂还是改朝换代的需要,为政权更迭积蓄了足够的力量。


史过镜迁客


导语:

东汉未年,西凉刺史董卓乱国后,各地世家大族纷纷割据一方,形成了袁绍,袁术,曹操,孙权,刘备,刘璋,刘表等势力强大诸侯称霸一方。

袁绍出身汝南郡四世三公袁氏,是官宦世家大族。加上袁绍崛起之初,也很有才干,很快获得河北英杰拥护,在河北冀州世家支持下,很快占领河北冀州,并,兖二州割据一方。袁术是袁绍弟弟,也继承了袁家一些政治势力割据一方。曹操出身宦官世家,主要是靠自己的政治和军事才华崛起,最终消灭袁绍,袁术一统北方。听从谋术献计,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东汉未年最大的诸侯。

孙权和刘备,刘璋,刘表是东汉长江以南四大诸侯。孙权继承父兄家业,重用周瑜,张昭最终占领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盘,成为江东第一大诸侯。刘表占领荆州,但胸无大志,儿子无谋,结果是被曹操吞并。刘璋占领四川好大一块地盘,但是他懦弱无能,不能让四川豪杰归心,结果是让仁义天下的刘备做了黄雀,把四川夺取了。

一,汉失其鹿,群雄争鼎,北方袁绍,袁术,曹操称霸。

袁绍,袁术兄弟都是官二代,凭着家族的名声和权势,他们兄弟俩在东汉是混的风生水起。讨伐董卓后,中原北方其实是袁绍,袁术两兄弟争霸。连曹操都和袁绍结盟,对付强势的袁术。袁术先后与曹操,刘备开战,占领淮南,徐,扬二州。以是自认为天命归己,在寿春称帝。结果被曹操,孙权,吕布联合击败,不久袁术病死。

以是曹操又联合刘备击败吕布,在白门楼吕布被处死。至此曹操从陈留起兵后,后来居上占领河南,山东,淮南,荆,徐二州之地,与河北冀州袁绍争霸北方,以是官渡之战爆发。当时袁绍拥兵数十万,曹操才八万兵马。曹操智取乌剿烧袁军粮食,最终袁绍战败。袁绍也病死了。曹操又使离间计,袁绍二子相争互相残杀。曹操顺利夺取冀州。终于一统北方。

二,继父兄基业,孙权立足江东。黄雀在后,刘表夺益州。

孙坚,孙策死后,年轻的孙权继承江东基业。孙权联合江东世族,文有张昭,武有周瑜,占尽地利和人和。孙权很快消灭不服从的庐陵太守李术,通敌的孙景,图谋夺权的孙辅。又派兵征战山越,巩固了在江东的政权基础。面对强大的曹操阵营,孙权明智的选择与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八十万兵马,从此割据江东成南方最大势力诸侯之一。

刘备开始很不顺利,巅沛流离大半生。好在他以仁义得人心,又有汉室皇叔名份。身边汇聚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批猛人。终于守得云开月明。在益州外璋懦弱无能情况下,见机出手联合益州众多不服刘璋统治文臣武将,做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轻松占领了益州获得了根据地。从而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

最后总结:

东汉末年几经征伐,各路军阀诸侯各逞奇能逐鹿中原。袁绍,袁术凭家世而先争强,又因为各自性格弱点屡屡战败。最终曹操凭政治和军事才华,碾压了所有人成为北方最大诸侯。南方的四大军阀诸侯,刘表胸无大志,继承人懦弱而灭亡。刘璋犹豫不决,不得人心而破家,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孙权和刘备。孙权得地利而据江东,刘备有人和而占四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