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枪毙”为什么能大杀四方?来谈谈欧洲军队战术演变史

在火药枪刚刚在欧洲大规模列装步兵的时候,受限于技术的发展,那个时代军队采用的枪械全都是滑膛枪。和现代经过几代发展后的自动步枪不一样,滑膛枪的精准极其糟糕,并且填装的流程所需时间也较长。而结合多种因素,线列排列和射击的战术变成了军队的最佳方案。

在初了解这个线列战术,你一定会以为这简直是愚蠢到家了。在交战双方发现敌人后,军队并不会急行军发起冲锋,而是在缓慢互相靠拢后,双方都排列成两到三列的军阵,然后在指挥官的命令下,统一抬枪射击。

这也造就了一个十分滑稽的场面:交战双方都像一列靶子,在没有任何掩体的情况下互相挺直的站立在不远的地方向对方射击,两边的军队都是基本不会动的靶子,而取胜也都交给了火力密集的一方,是不是愚蠢极了?

“排队枪毙”为什么能大杀四方?来谈谈欧洲军队战术演变史

可就是这种被戏称为“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却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最精妙的战术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排队枪毙”的时代背景

在火药枪的早期,军队中的火枪兵其实还需要长枪兵的保护的,不然就凭火枪几十米的精准距离,骑兵一个冲锋过来,火枪兵就基本完了,从这一点来说早期的火枪兵甚至不如弓箭手实用。

可时代总是在慢慢发展的,在火枪开始淘汰冷兵器后,慢慢开始成了军队中的主流。除了火枪技术的发展外,其实还仰仗着刺刀的出现。在火枪兵连续面对士兵发射了两到三轮骑射后,已经能十分有效的消耗骑兵数量,而骑兵接近枪兵后还需要面对冰冷的刺刀阵,这也是火枪兵能淘汰骑兵的一大因素。

除此外,其实到了排队枪毙的列阵时期,火药枪在投射距离以及能力上,已经几乎能压弓箭一头了,并且更重要的是,火药枪使用的铅弹几乎能击穿大多数装甲,即使是重骑兵面对上线列阵的火枪兵也没多大优势。

“排队枪毙”为什么能大杀四方?来谈谈欧洲军队战术演变史

并且火药枪的射手完全能够以此“量产”,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手完全是靠喂箭练出来的,不仅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还和天赋有关系。而火枪兵不一样,这几乎对天赋和身体素质没有要求,只要听从指挥官的命令对准方向射,毕竟这个时期的火药枪的准头都不怎么样,主要还是依靠火力密集,乃至“排队枪毙”时期死在火药枪下的人还没有冲锋后贴身近战的多。

火枪兵的培养成本也比弓箭手低上许多,并且所使用的铅弹可以规模化的制造,这又是火枪兵的一大优势。

线列战术的优势

前面也提到过,由于装弹慢、精准差的原因,单一作战的火枪兵能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而这个时候,只有列成密集的队列,才能对骑兵发起密集有效的效果,并且只有紧凑的阵型才能防止骑兵将队列冲散。

并且,密集的阵型更有利于命令的传达。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军队中的命令传达基本靠吼来传达,而如果将部队以单兵的形式散落在各地,想要有效的传达下达的命令可不是一个容易事,而只有组织起来的士兵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在机械化的训练中,士兵能够很好的面对前排士兵的死亡,而后淡定的补上位置重新对敌射击,这也是排队枪毙的战术能够延续下去的保证。

其实早在线列战术出现后,骑兵就已经开始隐退战场,起着骚扰以及机动的辅助作用。线列阵后面一般都是炮兵所在,而当敌军打破了一道缺口后,步兵阵列会迅速组成空心阵,同时部分士兵将会举起刺刀防止骑兵冲击,骑兵在战场上早已经不断的衰弱了

“排队枪毙”为什么能大杀四方?来谈谈欧洲军队战术演变史

可以举一个线性战术的经典例子:

1815年,威灵顿公爵让手下步兵组成空心方阵,而炮兵则安排在火枪兵中间。英军按照威灵顿公爵的命令,步兵只有在接近二十米时才被允许开火。

而另一边是内伊尔元帅带领手下骑兵在百米才受到火炮攻击,二十米的时候才开始正面遭遇火枪射击,这看似是不是十分有优势?

可这一站完全算得上线列战术的经典战争,在内伊尔元帅领着骑兵快要杀到前面的时候,英军依旧硬着头皮坚持开火,二十米内的距离就算是准头再差的火药枪也能造成十分可观的有效击杀,这保证了第一轮就能够大规模的击中骑兵,而在加上双份弹药加持下,一轮过去骑兵不跑,第二轮就已经完全跑不掉了。


“排队枪毙”为什么能大杀四方?来谈谈欧洲军队战术演变史

这也是线性战术的最大优势,在近距离的时候能够造成十分可观的杀伤,即使可能会因为这个付出部分伤亡,但这依旧是值得的。这个时代可没有机枪这样的远距离大杀器,不管是弓箭手还是骑兵都得倒在这一列列的火药枪下。

而英国人就是靠着这样一个看似愚蠢的战术,在世界各地征服了一个个土著部落以及国家。

线列战术时代的终结

随着后膛枪开始在军队中普及,士兵已经不需要直立挺胸的装填了,而是能够出入各种掩体中射击作战。而后膛枪第一次意义上的出名,应该还是在1866年的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军队所用的德莱赛后膛枪让各国见识到后膛枪的优点。

在前膛枪面对后膛枪,那无疑又是一个时代的碾压。后膛枪可以在不同地形中对敌,而前膛枪只能像个靶子般僵硬的站立装填换弹,两方对战后膛枪的优势就出来了。

“排队枪毙”为什么能大杀四方?来谈谈欧洲军队战术演变史

欧洲军队全面换装后膛枪,反而开始采用战壕等掩体应该是到了20世纪了。当英国人在第二次布尔战争吃了装备M1896后膛枪的亏,也就开始重视了起来。到了对布尔人的游击战后期,英国军队基本已经全面放弃了线列战术。

但不可否认的是,“排队枪毙”战术真的一点都不蠢,反而是最适合十九世纪的精妙战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