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讓綠色“額骨阿寶”成為世界靚麗的一道風景

深入學習貫徹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評論員文章(二十二)


深入學習貫徹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專欄,將多視角、多角度、多層次深度解讀全會精神,調動全社會參與“五個新巍山”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縣上下營造鼓足信心、攻堅克難、開拓進取、拼搏奮進的深厚氛圍,全面落實好全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奠定堅實基礎和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讓綠色“額骨阿寶”成為世界靚麗的一道風景

——論深入學習貫徹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


縣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涵養生態之美,創建環境之美,重現山水之美,塑造鄉村之美,讓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額骨阿寶”點亮世界的眼球。

南詔發祥地大理巍山,同時也是紅河的源頭。巍山大河之源與神秘獨特的南詔古國曆史文化之源“兩源合一”的奇特奇觀,成為國內外專家學者和遊客關注的熱點。紅河全長1200多公里,流經雲南、越南,由北部灣注入南海,是世界唯一一條被稱為父親河、發源於雲南的國際河流。紅河源風光神奇美麗,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家徐霞客曾這樣讚美紅河源巍山:“此處似有神皋蘊結”,“其東之點蒼,直雄插天半,南望則瓦屋突門之峰,又從東分支西繞,環壑於前,西望則特出崇峰,近聳西南,江外橫嶺諸峰,遙環西北,亦一爽心快目之境矣。”巍山壩子數萬畝良田錯落有致地鑲嵌在九曲連環的紅河兩岸,掩映在綠樹翠竹林裡的村莊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雄偉的道教名山巍寶山與紅河融合為一體,組成了狹長的巍山壩子美麗的紅河源風光。


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紅河源頭的生態綠化和保護,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州黨委、政府提出的“建成全國民族自治縣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目標,編制完成了《巍山生態縣建設規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草系統治理。注重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完成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溼地資源保護規劃》等6個專項規劃。紮實開展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水源地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森林覆蓋率達61.51%。全面落實河長制和節能減排,地表水IV類及以上水體比例達100%,全年空氣優良指數達365天。加大園林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城市運營功能,建設乾淨、宜居、特色優美環境,縣城綠地率達33.14,積極推廣應用鄉土及適生植物,本地木本植物指數達0.88,縣城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國際水平特色小鎮和雲南美麗縣城。


縣委全會號召,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號召,紮實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力度,為建設富裕美麗巍山奠定堅實生態基礎。

要加快編制並嚴格執行巍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鎖定城鄉發展邊界,嚴控發展增量,嚴格執行自然保護區“一線一單”制度,用斷面監測結果倒逼河長責任落實,啟動大倉永建“一水兩汙”項目,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加大縣城東山桉樹替換工作力度,推廣有機肥使用,整治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加快“小散汙”企業的關停和磚瓦廠煤改氣工作,探索行政手段+市場機制的辦法,徹底杜絕壩區秸稈焚燒,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要保護好紅河源頭巍山壩子“九曲十八彎”美麗風光。堅持統籌規劃、保護為主、綜合治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保護壩區農田,打造生態田園風光,堅守46萬畝的耕地保護“紅線”,將壩區19.3萬畝耕地和山區16.9萬畝連片優質耕地劃定為永久性基本農田。加強紅河源頭荒山荒坡的綠化,引導和鼓勵種植核桃、梨、桃、杏、梅等經濟林果,加大紅河兩岸柳、竹等當地獨具觀賞價值的綠色物種造林綠化力度,增加水源涵養度,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引導兩岸農民種植觀賞性強的油菜、水稻、小麥、蠶豆等傳統農作物,為紅河兩岸農田增色。遵循自然流向走勢和生物治理為主,兼顧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的原則,保持九曲十八彎自然風貌。加強紅河源水資源、水工程及其設施的保護管理,規劃建設紅河源水庫、引洱入巍等項目,有計劃地修建和整治河道,禁止在紅河源重點保護區內電魚炸魚、砍伐林木、毀林開墾。

要加強鄉鎮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以重點生態區為依託,以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為抓手,實施綠水青山計劃,推進“綠色巍山”工程,深入開展綠色村莊創建和環境綜合整治。加強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實施好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和森林生態補償工程,完成中低產林改造10萬畝。加強部門協作和監測評估,促進生態環境整體趨好。境內河流水質保持在I~II類水平,區域水環境質量全面達標,生態綜合治理率超過82%。通過環境汙染物總量控制,水環境、大氣環境和聲環境的綜合整治,空氣質量達標率達98%以上,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行為得到有效控制,環境進一步淨化、綠化和美化,城鄉環境質量同步得到改善。制定生態控制線,優先建設生態基礎設施,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在生態脆弱區,防止開發導致水土流失和地質災害,針對山地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做好地質災害評估;在規劃、建築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山地城鎮的生態補償,對綠地系統、水利用、空氣質量、生物多樣性、生態景觀視覺等方面的補償,建構山地城鎮生態基礎設施與景觀生態安全格局。實現土地集約利用,提高單位土地面積利用價值,優化耕地和建設用地比例,強化土地資源對縣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鼓勵生態產品消費,加快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抵制“白色汙染”,鼓勵購買和使用生態環保型產品,推廣普及節水、節能產品和器具等綠色消費。建立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實施政府綠色採購與綠色消費計劃,優先採購再生材料生產的產品和通過環境標誌認證的產品,建設節約型機關,引導企業推進綠色辦公;倡導低碳旅遊交通方式、低碳旅遊住宿餐飲方式、低碳旅遊活動等低碳旅遊消費。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加強工業、農業節水,推進公共機構、城鎮生活節水。積極強調生態倫理、倡導生態行為,以提高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率、提高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性為根本目的,從提高全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行為出發,多層次、多渠道開展生態文化體系建設。

要持續打造綠色古城,爭創國家園林縣城。嚴格按照創建標準,在鞏固省級園林縣城、文明縣城、衛生縣城的創建成果的基礎上,以特色小鎮和美麗縣城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繼續加大園林綠化建設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縣城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創新完善縣城管理機制,全面改善市容市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力爭通過1—2年的努力,到2021年縣城形成綜合管理到位、綠地建設規範、市政設施完善、城市管理得力、生態環境優美、節能減排達標的格局,各項指標位於全省先進行列,基本達到國家園林縣城標準。

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人民群眾期盼更優美的環境,打贏汙染防治的攻堅戰依然任重道遠。讓我們再接再厲、攻堅克難,繼續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良好生態環境造福全縣32萬人民,讓“額骨阿寶”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世界唯一的“父親河”成為擦亮世人眼球的靚麗風景。

原標題:讓綠色“額骨阿寶”成為世界靚麗的一道風景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