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娶德还是才子佳人?诸葛亮的选择背后有什么原因

诸葛亮不仅有着经天纬地之才,长得更是儒雅风流。如果按男才女貌的说法,他的妻子怎么着也要花容月貌才能相互匹配。可他却偏偏娶了一个面貌奇陋的妻子,并成为娶妻娶德的典范。然而,从民间传说中,我们却得到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他的妻子并不丑,甚至可能非常漂亮。

娶妻娶德还是才子佳人?诸葛亮的选择背后有什么原因


黄月英其人


作为诸葛亮的的妻子,黄月英这个名字只在民间流传而不见于史料,其事迹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也只被简单提及:


“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


据《襄阳传》所记,黄月英是三国时期荆州沔南白水(今湖北襄阳)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其事迹虽然正史罕见,但是襄阳本地的民间传说关于黄月英的故事却不少,《襄阳民间传说故事集》、《襄阳民间传说》、《襄阳民俗大观》等资料中都有记载。着重讲述了她伶牙俐齿、聪慧过人、工于发明。关于黄月英,罗贯中曾说:


“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


当然,这只是小说家的一家之言,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佐证。所以,也有传说与此论相反,其实黄月英不单美丽,更兼才华出众。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只重相貌不重才华,故称自己的千金为“阿丑”。

娶妻娶德还是才子佳人?诸葛亮的选择背后有什么原因


其中,有一个故事就说到阿娇(黄月英小名)长得花容月貌,知道诸葛亮的学问和人品都是上上之选,心里非常倾慕,于是鼓起勇气要父亲促成良缘。但是她又有点担心传闻有误,想来想去,她就叫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这样就可以看他是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成想,诸葛亮很爽快的答应了这桩婚事。成亲那天,黄月英披上红盖头和诸葛亮进了洞房,待诸葛亮揭了盖头,面对如花似玉的娇妻,他还以为弄错人了。据说,后来新人结婚,新娘的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


黄月英到底是美是丑,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可靠的记载,谁也说服不了谁。但黄月英的聪慧是被一致认可的,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许多谋略和发明创造都得益于黄月英。


比如,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据说就是受黄月英发明的木狗、木虎、木人所启发。另外,还有一个“诸葛巾”的传说则认为,诸葛亮从黄月英给他治头疼的头巾上的三分相图中获得启发,提出“占据荆益、北抗曹魏、东结孙吴、西和诸戎、南扰夷越”作为“隆中对”的基本主张。日后,诸葛亮便一直戴着这块头巾,人们称之为“诸葛巾”,而戴头巾的习俗也沿袭至今。

娶妻娶德还是才子佳人?诸葛亮的选择背后有什么原因


黄月英美丑之辩的文化心理因素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观念根深蒂固。


这里所说的“才”实际上是狭义的“文才”。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才女还是很多的。她们饱读诗书,吟诗作文,合乎封建社会主流的情趣要求。即便如此,绝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男人有才可以成就事业,家国天下;女人有才则不是好事,如果才貌双全更是搅乱天下、祸国殃民的根源。在诗经里就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的诗句。所以相夫教子,顺从妇德,这才是公认的好女人标准。


而黄月英的形象与主流观念格格不入,她虽然面貌奇陋却特有才,她的才还不是一般意义的文才,而是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可以安邦定国的大才。不但寻常女子难以望其项背,甚至比绝大部分男人都更优秀。即便诸葛亮号称智圣,黄月英也毫不逊色。如果没有黄月英的帮助,诸葛亮的那些为人称道成就绝对要大打折扣。


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巾帼不让须眉,用这些话来评价黄月英的才能应该是很合适的。

娶妻娶德还是才子佳人?诸葛亮的选择背后有什么原因


另一方面,从黄月英的传说当中也体现了中国人中庸平衡的价值观。


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即亏,既然你诸葛亮儒雅风流,并且有经天纬地之才,再有如花美眷,那岂不是太完美了。于是,给你一个丑女老婆,有点遗憾才是生活嘛,完美无缺那是梦幻。


从黄月英个人来看,长得虽然抽象了点,却有无双之才华,这又是一种平衡。中国人历来非常看重内秀和品德,一个男人如果长得讨喜却没有才学,那叫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女人呢,光有美貌却没有好的品行和脑子,我们称之为花瓶。面容奇陋的黄月英已经当不成花瓶了,那就赋予她无双的才华。并且,一个好妻子的定义和美貌无关。


所以,个人认为,强调黄月英长得丑其实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用来证明诸葛亮确实是一个伟丈夫,其品行和气度已经超凡脱俗,不为表象所惑。

娶妻娶德还是才子佳人?诸葛亮的选择背后有什么原因


那些认为黄月英长得美,则更多是黄月英的家乡人对她的喜爱。襄阳本土的许多风俗都与黄月英有关就是明证,或许,在襄阳人的心目中,黄月英比诸葛亮更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