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 科技引領支撐美麗中國建設

“科技是改善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乃至最終實現綠色低碳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利器。”10月2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十四五”期間,將著力深化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新時代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引領和支撐。

趙英民說,“十三五”期間,科技體制改革進展順利,先後制定了《關於深化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大力推動生態環境科技管理放管服。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科研組織實施機制不斷創新,以“1+X”模式組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聯合了全國500多家優勢科研單位、8000名科研人員,形成大兵團聯合作戰的協作攻關模式。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在環境科技方面取得多項科研成果。其中,在水環境領域,形成重點行業水汙染全過程控制系統與應用等八大標誌性成果,建成流域水汙染治理、流域水環境管理和飲用水安全保障三大技術體系,有效支撐了太湖、京津冀、三峽庫區、淮河、遼河流域的水環境質量改善,助力建設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和實現世園會、冬奧會高標準水質目標;在土壤環境領域,開展了鉻、砷重金屬汙染地塊修復工程示範,為土壤生態環境、人居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等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生態保護領域,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方法體系,支撐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建立;在固廢領域,大宗工業固廢建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重金屬安全處置等方面取得一批關鍵技術的突破,支撐了無廢城市建設;在環境基準領域,首次發佈了我國保護水生生物鎘和氨氮水質基準,實現了我國在該領域零的突破。(記者李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