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難、四肢微急”,暗含了《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

王合三 王旭 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一起來解讀《傷寒論》第20條。


文章推薦星級:

醫生醫學生:★★★★★

中醫愛好者:★★★★★

非醫夥伴們:☆☆☆☆☆(文章專業,歡迎挑戰!)


《傷寒論》第20條:

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中風,誤用麻黃,毛孔大開,一發而不可收拾,故其人之汗,漏遂不止。

毛孔不閉,故其人惡風,身中之體溫,將從汗孔盡漏洩,熱力減少,膀胱之內,大有凍結之勢,水不化氣,不能排洩而出,故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皆因血液收縮,循環不利。

此正與《內經》“諸寒收引,皆屬於腎”之旨相合,故用桂枝湯,以治中風,加附子以固表。

蓋附子性熱,而有麻醉性,能直達表皮之下,真皮之上,安其神經,實其毛孔,以治漏遂不止之症,汗一止而諸症皆愈矣。此附子所以為大汗亡陽之聖藥也。

前言麻黃證,不可用桂枝,此言桂枝證,誤用麻黃之變證。

按此條注者多誤,傷寒自成氏註解而後,若朱肱之《活人書》,劉河間之《傷寒直格》,張隱庵之《傷寒論注》,柯韻伯之《傷寒來蘇》,喻嘉言之《尚論篇》,陳修園之《傷寒淺注》,徐靈胎之《傷寒類方》,其中發前人所未發者,誠為不少,可謂仲景之功臣。

獨於此條於“小便難”一症,皆注為汗漏不止,津液喪失,則“四肢微急,難以屈伸”,不幾與前條風溫證中之“時瘛瘲”之症相類,不獨醫理既乖,則與所用之桂枝加附子湯,亦不相合。

注醫書與注他書異,他書只言講學理,醫書貴能實用,毫釐之差,殺人頃刻。

惟唐氏容川,獨具隻眼,謂小便難,是膀胱水結,四肢微急難以屈伸,亦是諸寒收引,與下兩脛拘急之陰液不養其筋者不同。立論既精,用方亦確,真大有造於醫界也。


按 語

王合三先生在上文中以“小便難”為重點,指出仲景《傷寒論》第20條“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註釋者多誤。

雖然都是註解《傷寒論》之專家,又是張仲景之功臣,惟獨對小便難,“皆注為汗漏不止,津液傷失”,與《傷寒論》第6條“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中的“時瘛瘲之症相類”,此“不獨醫理既乖,則與所用之桂枝加附子湯,亦不相合”。

原因是仲景《傷寒論》文字古遠,歷經變遷,對《傷寒論》中一字一文,能領會其精髓,實屬不易!真能破其意,識真文,悟真諦,並指導於臨床,則貢獻大矣!

王合三先生在深入研讀仲景《傷寒論》的基礎上,瀏覽歷代註疏《傷寒論》諸“功臣”之釋文,結合現代科研之成果,和數十年臨床之經驗,對仲景《傷寒論》第20條文中,太陽中風當用桂枝湯而誤用麻黃湯,所造成的“小便難”的原因進行剖析,認為:“膀胱水結”,以及同時出現的“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正與《內經》諸寒收引皆屬於腎之旨相合。

“小便難”是由於寒,並非像朱肱《活人書》、劉河間《傷寒直格》、張隱庵《傷寒論注》等認為是汗漏不止,津液喪失。

若在醫理上認識錯誤,則治法必錯,方藥豈能不誤!

同時,應當與《傷寒論》29條“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文中,因溫病誤服桂枝湯“腳攣急”相鑑別。

王合三先生認為此“乃血管熱甚,水分喪失,流行不利,有抽筋之勢,雖有微惡寒之症,是溫病初起之時,病不在表,而在裡矣……津液復,則厥愈足溫,必然之理,此時即與芍藥甘草湯,以滋養其已傷之血,血得養,其腳即伸矣

”。


注:本文選摘自《王合三——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王旭、王超凡、王繼先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