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吳三桂同意了李自成這一建議,多爾袞可以說難以定都北京。

我們都知道山海關大戰以李自成的失敗而告終,但是其中的詳情緣由值得我們細細反思。

當李自成打下北京後,因為對明朝官員過分追贓並且劉宗敏還霸佔了吳三桂愛妾陳圓圓,終於導致吳三桂反目,於是逼不得已的李自成只能東征吳三桂,東征的兵力為6萬人,都是精銳,還有1萬守北京。

與此同時,東北的多爾袞也正準備著南下與李自成爭奪北京的統治權,多爾袞南下的兵力為滿洲八旗兵的2/3,(約4萬人),蒙八旗全部(約2萬人),漢八旗及僕從約6萬人,共計12萬人,他們的進軍路線和以前搶劫明朝時一樣,從喜峰口和古北口兩處破長城後進攻北京。


若是吳三桂同意了李自成這一建議,多爾袞可以說難以定都北京。


而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約有關寧軍及名團3萬多人。

通過三方軍事力量對比可以看出多爾袞的軍事力量最強,李自成次之,吳三桂最弱。

聽說李自成要東征,吳三桂嚇到了,畢竟雙方力量懸殊,於是他只好寫信向多爾袞借兵,正是這一封借兵的信改變了多爾袞的進軍路線。如果吳三桂不寫那一封信,結果會怎樣呢。

沒有收到借兵信的多爾袞會繼續按照原來的路線進軍兵來到北京城下,是否能攻破北京城暫且不談,而李自成東征吳三桂後肯定也是個兩敗俱傷,這時的多爾袞和李自成在野外肯定會來一場遭遇戰,論打野戰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是要比八旗軍差一點的,何況他們人數還不佔優勢,所以吳三桂不寫那份借兵信,李自成肯定會敗得很慘,而正是那份信說不定會讓戰局有了轉機,當然了,事在人為。


若是吳三桂同意了李自成這一建議,多爾袞可以說難以定都北京。


多爾袞收到吳三桂的借兵信後就改變了進軍路線向山海關而來,在多爾袞來山海關之前,李自成和五三桂已經打了1天,李自成略佔上風。而在多爾袞即將來臨之際,吳三桂又給李自成寫了封信,希望李自成能放過他在北京的家人,吳三桂可是個孝子哦,並威脅李自成要和滿洲人練手對付他,而李自成呢也偵探到了滿洲人即將到山海關的消息,並且他們帶著大量軍隊而來。

面對多爾袞和吳三桂的聯合,李自成知道必敗無疑,於是他給吳三桂寫了封回信,信中希望吳三桂念在大漢民族大義,拒絕滿洲兵進入山海關,他將立刻派人把吳三桂的家人送到山海關,並且送還崇禎的太子,並且還封他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同時派一萬人助他防守山海關,並另派人防守古北口和喜峰口處長城關隘。

可是面對李自成的這一提議,吳三桂沒有迴音。

其實,李自成這一建議大有可為的,若是吳三桂同意了他的建議,多爾袞進關都難。首先,有了大順軍的協防,八旗軍攻破山海關會非常難,而再次從喜峰口等處入關,,已經失去了突然性,同時李自成在大同的偏師有劉芳亮的20萬人,河南的袁宗第精銳5萬人,正在朝北京而來。滿洲人是最怕傷亡的,這個時候他們唯一的選擇就只能是打道回府了。

至於吳三桂為何沒有回信,誰又能猜到一個只顧自身得失不顧民族大義之人的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