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是怎樣臨幸後宮嬪妃的?

每當一位帝王初得天下時,必定要革除前朝積弊,勤勉辛勞,立志振興朝綱,並採取各種措施,收買人心,減輕賦役。但是一且江山穩固以後,看到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帝王們的享樂之心就越來越強烈,漸漸地疏於政務,貪圖聲色犬馬的享受生活。大唐開國時,仍然免不了經歷這樣一番過程,與前朝所不同的是,大唐帝王的後宮,風流淫蕩得更加荒誕不經。


唐代皇帝是怎樣臨幸後宮嬪妃的?

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後,帶領千軍萬馬東征西討。當路過櫟陽時,只見一片富麗堂皇的宮室,這便是隋煬帝楊廣的行宮苑囿。侍從回報說,宮內還有許多美人。李淵聽了,立即下詔,宣稱隋朝大業以來,隋場帝巡幸過度,貪圖享樂,每經過一處風景秀麗的勝地,便建造離宮,大肆蒐羅美女,充斥後宮。離宮修建得如此豪華壯麗,不知要浪費多少錢財和人力;良家子女被關在這裡,與親人失去聯繫,又是多麼可憐。今天宣令,這些宮室都罷廢掉,宮人全都放還,與親人團聚。

然而,江山穩固之後,大唐天子並沒有秉承祖輩們的優良傳統,他們也開始大肆建造宮室、營造苑囿、廣羅天下美人。太宗曾經寫過一首《採芙蓉》的詩:“結伴戲方塘,攜手上雕船。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遊鶯無定曲,驚鳧有亂行。蓮稀釧聲斷,水廣榤歌長。棲鳥還密樹,泛流歸建章。”大唐的帝王們就是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與美人們結伴遊戲方塘,攜手上雕航的。


唐代皇帝是怎樣臨幸後宮嬪妃的?

到大唐第十代皇帝唐玄宗在位期間,後宮美人的數量一下子躍居四萬,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有首詩云: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官嬪笑語和。

月殿影開聞夜漏,木晶簾卷近秋河。”

這就是說皇帝下朝後,猶豫不決,不知道該走向哪一個妃子處。後宮中亭臺樓閣,滿眼紅粉佳人,佇立在風中,凝視前方,翹首期盼。皇帝由衷地感到欣喜,認為只有天子才能享有這樣的樂趣。然而,究竟要如何安排這些佳人,讓她們興味無窮地為自己服務,還是件傷腦筋的事情。


唐代皇帝是怎樣臨幸後宮嬪妃的?

唐玄宗李隆基風流多情,想出了一個獨特的辦法,每天將一群宮嬪聚集在起,讓她們投骰子,投中者選出最優勝者當夜侍寢。因此,太監們在私下裡,稱骰子為角媒人。春花秋月,唐玄宗還吩咐宮女們在各自的門前種花。每到花開時節,玄宗就尾隨一隻蝴蝶,蝴蝶落在誰的門前,當夜玄宗便在該處留宿。這種臨幸的獨特方式被稱為蝶幸。

年年進獻的宮女實在太多,玄宗根本分不清誰叫什麼名字。於是,玄宗又自創了一種風流辦法,就是在臨幸過的女子手臂上,打上“風月常新”的印記,再描些桂紅膏,這樣印記就不容易遇水褪色了。“風月常新”是宮女被皇上臨幸的標記,也是部分宮女所獨有的榮寵,於是,手臂上有這樣印記的女子,總會招來羨慕的眼光。

對於後宮大部分的女子來說,她們就不那麼幸運了,只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同伴有幸參與蝶幸、風月常新,而自己則只能獨守空閨。但是,為了保證後宮不發生淫亂之事,玄宗又在這些沒有被臨幸的女子手臂上點上硃砂,名為守宮。


唐代皇帝是怎樣臨幸後宮嬪妃的?

唐穆宗在位期間,命人在宮殿前面種滿了牡丹花。每當花開時節,香氣襲人,朵朵牡丹,鮮紅嬌豔。穆宗在欣賞牡丹之餘,常命人將飛舞在花間的各色蝴蝶捕捉起來,然後在室內放出,供後宮佳麗追逐嬉戲。穆宗還在衣服上寫下許多淫詞浪語,贈送給臨幸過的美人,名為渾衣。

穆宗之子唐敬宗李湛15歲時即位。他酷好遊宴、擊球,並且貪財好色。在位僅僅三年的他,曾多次深夜出宮捕捉狐狸,還發明瞭一種風流箭。此箭是用竹皮做成弓形,紙做成箭,紙中間密藏著一些龍麝末香。每當敬宗來了興致,便讓美人站成一排,由他搭弓射箭。射中者並不會感到疼痛,只是覺得有陣香氣襲來,同時,賜令當夜侍寢。因此,宮中便出現了一句俗語:“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唐代皇帝是怎樣臨幸後宮嬪妃的?

敬宗除了人人願的風流箭,還有鮮為人知的金屋帳。據記載,敬宗寶曆年間,宮中來了兩位浙東美女,一個叫飛燕,一個叫輕風,都長得貌美如花,妖豔異常。她們不僅容貌出眾,而且身上還散發著陣陣清香,四季都透出一股幽蘭香氣。冬天可以不穿厚衣服,夏天再熱也不出汗。舞女出身的兩人,歌喉婉轉,舞技超群,使得宮中其他舞伎黯然失色。


唐代皇帝是怎樣臨幸後宮嬪妃的?

敬宗有了飛燕、輕風,寵愛有加,日夜不離左右。夜幕降臨時,敬宗命她們載歌載舞,盡情享樂一番。歌舞完畢之後,敬宗便將她們藏在金屋之中,搭了一個寶帳,白天不讓她們出來,怕風吹日曬,使美人受苦。於是,金屋寶帳藏美女的事情漸漸傳遍了整個後宮,連京師都無人不知。後宮的宮女在嫉妒和羨慕之餘,紛紛傳誦著:寶帳香重重,一雙紅芙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