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粵語方言及其負面影響

淺談粵語方言及其負面影響

眾所周知,廣東人整天用“母語”這個詞來形容粵語,並且強調粵語是一種獨立的語言,並不是漢語方言。這一點我贊同,至少在古代,粵語不是漢語方言,而是類似日語和朝鮮語那樣不同民族語言。

古代,日語和朝鮮語用漢字書寫,但讀音與漢語不同,也從沒有人認為日語和朝鮮語是漢語方言。古代粵語也是一樣,用漢字書寫,但讀音與漢語不同。到了現代,日語和朝鮮語的書寫都改用表音文字,這使得日語和朝鮮語從讀音到文字徹底與漢語分道揚鑣。與此同時,粵語在書寫上也出現了不同於漢字的表音文字,使得粵語與漢語更加疏遠。

粵語發音突出的九聲六調,本質是古代南方百越民族語言發音的活化石。古代中原以外的南方地區被稱為吳越,閩越,南越,與此對應的有吳語,閩語,粵語!這三種語言雖然都像日語和朝鮮語一樣,使用漢字書寫,但其口語發音和語法都與漢語有很多不同。

粵語還有一個不同於漢語的顯著特徵,就是定語後置。定語後置詞大量進入漢語書面語後,會造成大量的歧義詞出現,嚴重影響漢語的語言表達能力,造成人們在日常交流中,出現溝通障礙!

舉例子,粵語口語中有很多定語後置詞,比如廣東人稱公雞為“雞公”,稱母雞為“雞母”!稱先吃飯為“食飯先”,稱青椰子為“椰青”!這類詞還有很多,感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百度搜。

粵語口語書面化,會使漢語在閱讀理解上增加很多障礙。這就涉及到語言學的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語言的表達能力!

象形表意是漢字的特徵!每個漢字都可以望文生義!例如,驢在古代是馱運代步工具,當摩托進入中國後,中國人給摩托起的中文名字是“電驢”,對比“摩托”和“電驢”這兩個詞,從語言的表達能力上講,相信大家都會支持“電驢”這個詞,假如五百年後,摩托這種交通工具已經消失很久了,但五百年後的人讀歷史,發現“摩托”這個詞時,如果沒有註釋,僅從字面看,沒有人會知道摩托是什麼東西,這也是所有音譯詞的通病,但五百年之後的人即使沒見過摩托,僅看字面意思就能理解“電驢”是一種交通工具!這就是詞語表達能力強弱的直觀體現!

音譯詞生澀難懂,是一種語言入侵。表達能力強的語言,能夠抵制外來音譯詞的入侵,保持自身語言體系的完整和獨立,避免音譯詞衝擊造成的語言碎片化。“摩托”和“電驢”就是漢語抵禦英語入侵的一個很形象的例子。類似的詞語還有“的士”與“出租車”,“因特網”與“互聯網”“杯葛”與“抵制”,“大咖”與“大腕兒”。

在面對外語入侵時,簡陋粗糙小語種語言,表達能力越弱,需要藉助外來音譯詞彌補自身表達能力的不足。粵語由於自身簡陋,引入了大量英語音譯詞,並把這些音譯詞傳遞到漢語書面語中,音譯詞不能望文生意,生澀難懂,給漢語製造了很多閱讀理解上的障礙。

舉一個例子,經常看香港影視劇的人,都聽過“大佬”這個詞,“大佬”這個詞出自粵語,也是一個定於後置詞,正確的語序應該是“老大”,與“大佬”一詞意思相同的普通話用詞是“大腕兒”,很顯然,“老大”和“大腕兒”這兩個詞的表達能力更強,表達的意思也更準確!

再舉一個典型的例子,讓大家感受一下粵語製造的閱讀障礙,

淺談粵語方言及其負面影響

“熊去氧膽酸膠囊”是治療膽結石的藥,這個藥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膽酸”,“熊去氧膽酸”是什麼東西呢?大家從字面很難理解他到底是什麼物質呢,名字聽上去總覺得怪怪的!實際上,“熊去氧膽酸”的別名就是“脫氧熊膽酸”,一聽熊膽酸,大家自然而然就能聯想到前幾年熱炒的活熊取膽汁,也就很容易理解熊膽酸了!很顯然“脫氧熊膽酸”是正確的漢語語序名詞,也更容易理解字面意思,而“熊去氧膽酸”就是另類的粵語名詞,典型的定語後置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