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本地人講的上海話都像羅子君一樣那麼嗲嗎?

前段時間熱播的一部大戲《我的前半生》,將眾人的視線拉進了上海。其中羅子君媽媽飾演的上海大媽,靠著豐富的表情包和出彩的戲份火遍全網。而羅子君那個嬌裡嬌氣的上海富太太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馬伊琍那一口讓外人聽起來撒嬌式的上海話,結結實實黑了一波上海人,不僅會讓人產生疑惑,上海話說起來真的這麼嗲嗎?

大部分本地人講的上海話都像羅子君一樣那麼嗲嗎?

我真正深入接觸上海話是從到上海工作開始的,這裡的同事基本都是上海本地人,初來時我連工作安排都聽不懂,因為辦公室她們早已習慣用上海話交流。而每天中午飯後的空閒時間也是最精彩的時刻,俗話說的好,三個女人一臺戲。真是放到哪裡都通用。每天飯後,女同事們總會三三兩兩圍坐一團,說些家長裡短,非常熱鬧。

大部分本地人講的上海話都像羅子君一樣那麼嗲嗎?

而聽她們的聊天也成了我窺視普通上海本地人生活的一個窗口,影視中的語言存在誇張的戲劇表演效果,而大多數普通上海人平時交流的語氣都是相對自然平順的。我覺得上海話是我知道的語言裡最能表達情緒的一種方言,男人們和女人們,不同性格之間講出來的上海話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數外地人印象中總覺得上海話講的嗲,稍顯做作。我仔細聽過許多人講上海話,大多數人說話並沒有去刻意營造一種腔調,只是由於本身音調頻繁的起伏和輕巧的口音與率直厚重的北方口音相比,略顯誇張,才讓許多人有了誤解。

大部分本地人講的上海話都像羅子君一樣那麼嗲嗎?

一處上海老街角

上海話是吳語的一種方言,起源宋元時期,上海浦開始發展,有了人口聚集便有了上海方言。元朝時上海隸屬松江府,所以上海話的基礎應該是松江話,它保留了許多松江話的發音和詞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上海成為第一批開放的通商口岸,它也逐漸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大量的蘇北,蘇南和浙北人遷移而來。據上海市1949人口統計:在閘北,虹口,楊樹浦三地區,外省籍人口占95%以上。江蘇省以蘇州,無錫,常州地區為主,浙江省則以寧波為主,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座包容的移民城市,而它的語言也是一種混合型方言。

大部分本地人講的上海話都像羅子君一樣那麼嗲嗎?

老上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推行普通話,上海各中小學校統一採用普通話授課,對說方言的行為扣品行分。政府取消了幾乎所有廣播電臺和電視節目中的上海話內容。一時之間上海話岌岌可危,許多文化名人希望保護上海方言,但收效甚微。21世紀以來,上海輿論界保護“上海方言”的聲音越來越高漲。

大部分本地人講的上海話都像羅子君一樣那麼嗲嗎?

滬語早教課

一種文化的底蘊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用語言去傳承,語言所蘊含的東西有時是文字記敘不出來。而汪涵大哥也早早認清了這一點,他說“方言離我們很近,但它消亡的速度卻令人吃驚”。他發起了一項方言調查“響應”計劃,由他一人出資465萬元,該計劃將用5-10年的時間,組織10支調查研究團隊,對湖南53個調查地的方言進行蒐集研究,用聲像方式保存方言資料,進行數據庫整理後捐給湖南省博物館。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一種方言就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背後都是前人千百年來積累的文化與韻律,少了就是人類文明的損失。我衷心的希望上海話能得到很好地傳承,能有更多的人能像涵哥一樣站出來,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我們文化的傳承獻出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