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情書》是由巖井俊二自編自導的的日本純愛電影,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等主演。獲得了蒙特利爾國際影展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導演巖井俊二也憑藉《情書》獲得了日第46回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賞。

這部影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情書》,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藤井樹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的愛情故事。


《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情書》這部電影通常被看做是巖井俊二對青春題材的淋漓盡致的描寫,而這次我想從整部電影的隱藏含義來分析。來仔細品一品,從哪幾個角度,讓整部電影餘味悠長又讓人微醺。

鏡頭動與靜,色彩對比下的性格和命運隱喻

雖然藤井與博子長得一模一樣(中山美穗一人分飾兩角),但是觀眾能夠很清晰地區分哪個是博子,哪個是藤井。那是因為《情書》的場面調度十分考究:博子的背景和服飾大多都是純色的,鏡頭也是靜止不動的,用這樣的方式著重突出博子的文靜;而關於藤井的鏡頭,大多都是移動的鏡頭,服飾也多是圖案繁多。而藤井基本沒有停下動作過,騎單車、閒逛、甚至連睡覺都是翻來覆去的。所以不同於博子給人的文靜,藤井帶給我們的感覺是活力與動感。

《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博子

而不同階段所對應的不同色調,又層層遞進推動整個電影的發展。從電影的一開始,灰色,黑色,白色等色調錶現的:乾淨、莊重、感傷。到後期故事給到了女藤井樹時,整個電影的橘棕色調,明黃色等暖色調錶現著她的活潑、古靈精怪、溫暖明媚 。

但就是這樣性格活潑的藤井,卻一直沒有發現身邊同姓同名的男生對自己暗生的情愫,反而是內斂的博子一步步的引導著,探索著,明白了青春期男生懵懂的心思。

《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女藤井樹

這種性格的反差和結局的反差都是這麼的出人意料,也這麼的情理之中。世事往往不如我們所預期的那樣,卻又總會給我們安排一個合理的結尾。


我們每個人都有的“驚鴻一瞥”

我想每個人應該都有過暗戀,嘗過暗戀的滋味。十幾歲開始,到二十幾歲結束。青春期開始時最美好最純粹的感情,直到進入社會被太多條條框框限制後漸漸消失。

少年藤井樹,借遍了圖書館的那些沒人會讀的書,只為一次次寫下和她相同的名字;上學是用口袋套住女孩的頭以示親近;慢慢對照考卷上的答案,只為和她多待一會……他拿起那本《回憶似水年華》,更不如說他拿起了少年的心事。

《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你還記得嗎——年紀尚小的時候,班上那個沉默寡言的男孩,或是溫柔可愛的女孩,看到他(她)你就會心跳不已,你偷偷的尾隨他回家,或者你在課本後面畫下她的素描;就算再忙你也要去看他打球,或者總是在人群的背後偷看她練舞;在他(她)的面前你總是感到無限的卑微,卻又忍不住逡巡他的蹤跡。也許你還記得,也許,你就是“少年藤井樹”。

《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年少時表達喜歡的方式都是那麼的晦澀,惡作劇也好,拌嘴也好,騎著自行車在女孩子的頭上套紙袋子也好。

每個人都無可避免地會陷落在青春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因為我們的心靈深處總有那樣一片柔軟得抵擋不了傷懷的場所。而對於霎那間出現的感動,我總是告訴自己,這是矯情的,是虛無的,是阻礙我的成長的。
但每一次我又總是妥協,因為這也是我需要的啊。

暗戀,之所以純粹而美好,是因為它是一個人的盛大。不求回報,不求回應,甚至都不要求對方知道。暗戀,是自己和自己的約定,無條件的去愛一個人多久。

溫情脈脈的闡述著生與死的關聯

曾看到過日本人因為島國的地理環境,而一直將死亡文化融於民族血液中。

同樣《情書》用另一種手法,溫情脈脈的進行了關於“生與死”的闡述。

《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首先,電影的開場便是藤井樹的葬禮上,葬禮與雪花便有一股死亡的寫意;其次,《情書》裡有一個情節:藤井突然發了高燒,藤井的爺爺以76歲的高齡,冒著大雪揹著藤井去了醫院,自己也被送入了病房,而藤井的父親也是因為高燒轉肺炎而死,這裡應該是說對於死亡的態度;最後,藤井樹的未婚妻博子在寄信的時候,內容便是“你好嗎?我很好”。而最後博子在山上朝著“藤井樹的方向”吶喊道“你好嗎?我很好”。這一句“你好嗎?我很好”,便反應了博子對藤井樹的死亡從茫然、再到接受,再到最後的釋然。


《情書》:我把年華寫成這封信,多希望你能看到。


這場暗戀回不去,男樹的情感永遠塵封了,女樹的悸動永遠存留了,博子的疑惑永遠解答了,秋葉的守候永遠成真了,如同死亡一樣,如漫天的白雪一樣,掩埋了所有的秘密,把愛都消聲,寂靜世界,只剩天國的永恆

結語

《情書》就像是一杯餘韻悠長的酒,度數不高,喝完不醉。但是微醺的感覺會持續很久。

他不烈,沒有什麼驚天地,動鬼神的場景。他不濃,沒有讓你聲淚俱下的契機。

但是你會慢慢的醉在裡面。想起夏日的風吹起的窗簾,想起那個少年,最後一聲嘆息,回到真正的,我們的生活中。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