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為百藥之長,功兼通補,對久治不愈的難治病,每在辨證基礎上加附子而獲效。”本文是顏德馨教授在2005 年一次訪談中,介紹他以附子為主藥治療疑難病的有關問題。現將訪談記錄分享與大家,以饗讀者。
學生:
顏老,您善用溫陽法,特別是善用附子治療疑難雜症,請您談一下體會。
顏老:
疑難雜症患者很多是正邪相爭、相持不下的局面,這時就需要用溫陽法扶其陽氣。
而附子為百藥之長,功兼通補,對久治不愈的難治病,每在辨證基礎上加附子而獲效。
學生:
您善用附子,有何學術淵源?
顏老:
我畢業於上海中國醫學院,曾跟隨徐小圃、祝味菊等名醫抄方學習。
徐老和祝老均是善用附子的大家。我也讚賞張景嶽批評朱丹溪的“陰常不足,陽常有餘”。而立“陽非有餘,陰亦不足”之論。
前人的學術經驗都是我的學術淵源。
學生:
顏老:
附子辛熱,有大毒,其性走而不守,功能助陽補火,散寒除溼,有利於氣血復原和氣血暢通。
舉例而言:
如治療哮喘,小青龍湯散寒化飲無效時,加一味附子有立竿見影之功。
又如治泌尿系統結石,常規總以清熱化溼為法,我卻每在方中加入附子,起振奮推動作用,常能較快排出結石。
通補陽氣治療心功能不全(慢性心衰)可使陽氣旺盛,運行通暢。
不僅能激發臟腑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陽氣一旦振奮,即可迅速動員全身的抗病能力與病邪相爭,促使病邪消散,經絡驟通,諸竅豁然,疾病得以改善。
學生:
請您談談用附子的配伍經驗。
顏老:
附子配麻黃,能溫肺化飲治肺脹。
附子味辛,辛入肺經,故能溫肺散寒,助陽固表,與麻黃配伍,宣補並用,攻補兼施,則善治肺脹咳喘。
肺脹一證,飲邪充斥,淹蔽陽氣,以致陽不外衛,無能御邪,稍一冒寒觸風,即可引動伏飲,挾感而發,證屬本虛標實,此非一般宣肺化痰藥所能勝任。
三拗湯、華蓋散、小青龍湯等功在宣散,溫陽之力多嫌不足,惟有加入附子一味,溫扶陽氣,庶可克敵。
臨床凡見咳喘頻發,咯痰清稀,背俞寒冷,舌苔白膩等陽虛陰凝證者,取小青龍湯加附子投之,每能奏效。
附子配生脈,能養心溫陽治胸痺。
附子主入手少陰心經,功能大補心陽,其性走而不守,善於祛除寒邪,疏通血氣,用治胸痺有一舉三得之妙。
心居陽位,為清曠之區,凡心陽不足,陽氣失於斡旋,寒邪乘虛而入,兩寒相得,凝滯氣血,痺阻心脈,不通則痛,則胸痺心痛。證見脈細而微,舌胖而淡屬陽微陰弦者,當取附子湯溫陽散寒。
若見脈虛而數,舌紅質幹屬氣陰兩虧者,則宜附子合生脈散同用,用附子振陽,生脈養陰,共成復脈之師。
附子配茵陳,能暖脾化溼退陰黃。
附子性大熱,不僅祛寒,尚能燥溼,故張元素謂:
“附子溫暖脾胃,除脾溼。”
與退黃專藥茵陳相使而用,溫陽化溼,專治陰黃。黃疸發病,當以溼邪為要。
所謂
“黃家所得,從溼得之”。
溼性黏滯,纏綿難祛,最易遏氣損陽,故而黃疸日久不退,必然損傷陽氣,加重水溼的停滯,遂成陰黃變證。
症見膚色如煙燻,舌潤脈沉,治此當在茵陳劑中,佐以少量附子,振奮脾陽,以求
“離照當空,陰霾自散”
之效。
附子配石葦,能溫腎通淋療尿石。
附子氣雄,擅補腎陽,溫膀胱之氣,與石葦等清利通淋之劑同用,則有溫陽行氣,通淋排石之力。
石淋一證,腎虛氣化失利為本,溼熱蘊結下焦為標。
腎主水,司二便,腎陽旺盛,氣化有權,生化有序,溼熱無以蘊結,結石無法形成。
若腎陽衰弱,氣化乏力,清濁泌別失司,溼濁無法下注而沉積為石,治療若拘泥清熱通淋,不但結石難以攻下,且久服攻利,反有耗氣損陽之弊。
而施以溫腎通陽之附子,以補代通,陽氣充盈,氣化則能出焉。
附子配大黃,能溫陽洩濁治關格。
附子與大黃相配,乃取《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之意,主治寒積實證,多用於慢性腎炎尿毒症期。
小便不通者曰關,嘔吐不止者曰格。
大黃為降濁要藥,有祛濁通腑之力,惟其性寒涼,久服必伐腎陽。
附子辛熱,功能溫散寒濁而開閉結,並能制大黃寒性而存其走洩之性,二味同用,共成溫散寒濁,苦辛通降之劑,而奏通關除格之功。
學生:
請您談談用附子的毒性、解毒法、劑量。
顏老:
附子有大毒,必須先煎,以口嘗不麻為度。方劑中常配伍生薑、甘草以解毒,或用白芍、磁石以監製。
上海地區常用量為6~9g,重病或危症可用15g。
顏德馨,首批國醫大師。
長期從事疑難病證的研究,學術上推崇氣血學說,診治疑難病證以“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胎”為綱。
根據疑難病證的纏綿難愈、證候複雜等特點,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論,並提出“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是治療疑難病證的主要治則,創立“衡法”觀點,為診治疑難病證建立了一套理論和治療方法。
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著有《餐芝軒醫集》、《活血化瘀療法臨床實踐》、《醫方囊秘》、《氣血與長壽》、《中國曆代中醫抗衰老秘要》、《顏德馨醫藝薈萃》、《顏德馨診治疑難病秘笈》、《中華名中醫治病囊秘顏德馨卷》、《衰老合瘀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