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名系列:從樂安亭到樂亭(三)

唐山地名系列:從樂安亭到樂亭(三)

唐山地名系列:從樂安亭到樂亭(三)


周景寶


三、樂安鎮

相對於樂安亭與樂安城來說,樂安鎮建置時間的記載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約有四種說法。

一、魏晉或魏晉以前建置說:

乾隆《樂亭縣誌》卷二"職方下"記載:"遼於今治置樂安鎮,仍屬馬城"。該句下有一段按語:"然樂安鎮從古有之","是魏晉世已然,非遼置也"。(36)

在光緒《永平府志》卷二"沿革表"中,只有"《晉書·載記》曰樂安鎮"(37)不到10字。

《河北省樂亭縣事情調查》"縣之歷史"一節中,記有:"唐元宗開元二十八年,置馬城縣以通灤河水運;按唐書馬城為古海陽地,魏晉樂安鎮既屬海陽,則是地唐時當屬馬城矣"。

(38)

從光緒《樂亭縣誌》開始,到《樂亭縣誌稿譯編》、《樂亭縣誌》、《樂亭縣誌》(1987—2005)等志書,就只記有"晉為樂安鎮"(39)五字了。其中後三種志書,只是沿襲。

二、隋唐建置說:

乾隆《樂亭縣誌》卷二"職方下"裡,先是在"隋"條下注有按語:"隋以開皇三年平高寶寧,六年省肥如入新昌,十八年改名盧龍。(大業初置北平郡)。疑樂安鎮應並隸此"。(40)

三、遼朝建置說:

萬曆天啟《樂亭縣誌》卷一"輿地志"中有:"遼於今治置樂安鎮,仍屬馬城","唐置馬城,遼置樂安鎮,金始置樂亭縣"。(41)

《樂亭縣誌稿譯編》中的"建置"一章有:"惟遼則易亭為鎮。《灤志》載:齊陶,壽昌間監樂安鎮酒務,此其證也。"(42)

四、明朝建置說:

據兩種唐山地名志:"明朝建鎮,為樂亭縣城"。(43)

在遼朝建置的一種史料中,提到了齊陶。

齊陶,又是何許人也?

今據光緒《永平府志》卷六十"列傳十二·行誼一"記載:


齊陶,其先宏正人。高祖文及,仕鄭州防禦使,後徙石城,再徙馬城樂安鎮。……陶於遼壽隆間監樂安鎮酒務,善幹辦。金天會間,授明威將軍,階三級,僕馬萬餘。而厭侈靡,崇節儉,孝友慈惠,動以禮法律身,鄉間翕然稱之。(44)


另外,在乾隆《永平府志》卷之十八"人物誌四·孝義"條下,也有:"齊陶,馬城人,天性純孝,孚於閭里。壽昌間徵受石城令,遷明威將軍"。(45)

康熙五十年《永平府志》卷之十八"人物·前"之中亦有:"金有齊陶,其先弘政人,徙居馬城,官明威將軍,以好義稱"。

(46)

齊陶歿後,葬在樂亭城西三里某處。這在萬曆天啟《樂亭縣誌》卷十一"叢紀志·塋墓"中有載:"齊將軍墓,城西三里,齊氏自明威將軍陶仕於金,厥後有登顯秩暨信武將軍,累世簪纓。今墓有石獸五,石人一,張縣君志石"。(47)

北京市西南郊房山區大房山中的雲居寺,是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珍藏著石經、紙本經、木版經,號稱"三絕"。"隋末唐初,幽州沙門靜琬首先在此刻藏石經,以後歷代繼續刻增,迄於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盛唐、遼、金時期所刻數量最多,分別藏於石經山上9個石洞及雲居寺西南的地穴中。中國佛教協會曾於1956—1958年對石經進行了調查、發掘和整理,共有大小經板碑刻15000餘塊,刻佛經1000餘部,3400餘卷,為中國重要的佛教遺物。有些刻經題記中還保存著唐天寶至(金)貞元年間北方某些州郡的行會名稱,可以瞭解當時地方工商業的情況"。(48)

在上述石經中保存的金貞元三年(1155)的《中阿含經》中,有一篇齊陶的題記:"施主平州管內灤州馬城縣樂安鎮信武將軍騎都尉汝南縣開國食邑三百戶致仕齊陶特捨己財奉為法界眾生同成佛道續造此經一卷"。

(49)這篇題記,透露了兩條重要信息,一是樂亭歷史上的建置沿革情況,一是齊陶所任官職的具體情況,故十分珍貴。

綜合整理上述史料,可以得出齊陶的小傳:

齊陶,遼金時人。祖先是弘政縣(今遼寧義縣東北二十五里)人。高祖齊文及,曾出任鄭州防禦使(從四品)。先是舉家遷徙石城縣(今河北唐山市東北開平鎮),後再次遷往馬城縣樂安鎮,就是今天的樂亭縣樂亭鎮。齊陶在遼壽昌(隆)年間(1095—1101)擔任樂安鎮掌酒的監造和徵收酒稅的官,精明能幹,做事利落,後曾出任石城縣令。金天會年間(1123—1138),被授予信武將軍、騎都尉(從四品),階三級,獲"開國"封爵名號,在汝南縣有封地三百戶。齊陶天性純孝,敬老慈幼,行俠仗義,深孚眾望。雖有僕人及馬匹萬餘,但厭惡奢靡,崇尚節儉。遵紀守法,得到百姓的一致稱讚。齊陶歿後,葬在樂亭城西三里某處。

在以上四種建置的說法中,筆者比較傾向於時間稍晚的遼代建置說。關於"魏晉建置說",只有"晉為樂安鎮"短短几字,史志中用來證明樂安鎮的,卻是石虎運谷樂安城之事。(50)

用樂安城來註釋樂安鎮,有些不妥,仍需細考。"隋唐建置說"亦屬猜測,證據不足。"明朝建置說"是兩種唐山地名志論定樂亭鎮建於明朝,惜未註明出處,無法核實。而遼代建置一說,即有史料記載,又有實物佐證,當不會有誤的。

當年樂安鎮有多少人口?

據《遼史》卷四十"志第十·地理志四":"馬城縣。本盧龍縣地。唐開元二十八年析置縣,以通水運。……遼割隸灤州,在州西南四十里。戶三千"。(51)

再據兩種唐山地名志:"馬城縣疆域,當以今馬城為中心,向四周作不等距伸展,應至今昌黎西部,灤南東及東北部,樂亭大部至全部,灤縣東南部"。(52)

古代雖有地圖,大多簡略。且遼代馬城縣輿圖,迄今未見,只得以今天的地圖來作參考分析。經查《唐山市政區地名圖》(53),舊馬城縣疆域,樂安鎮約佔二分之一。遼時馬城縣有戶三千,即樂安鎮有戶大約一千五百。暫按每戶平均5人計算,樂安鎮當時約有人口七八千左右。

樂安鎮地處海隅,交通不便。故清代之前發生在畿東的幾次戰爭,沒有波及到此。從崇禎二年(1629)至十五年,清太宗皇太極對明朝發動了五次大規模自山海關以西長城各關口入塞的軍事行動,永平府即首當其衝。如第一次是崇禎二年,清軍先後攻克京郊四周,又佔據永平、灤州、遷安等地,大肆搶掠。第二、三、四次又深入內地,一直打到濟南,造成了歷史上少見的人間慘劇。(54)第五次為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初,清軍左翼從界嶺口突入長城。不知怎的,有一股竟竄到了汀流河,"息馬汀流河"(55),即在汀流河休息打尖。因此次清軍目標是南下山東,在同右翼會師薊州後即揮師南下,故未再向南進入樂亭縣城。縱觀這段歷史,永平府轄各州縣,均不同程度遭到洗劫擄掠,而地處一隅的樂亭縣城竟能數次有驚無險,亦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其實,歷史上的樂安鎮也曾遭到兵燹。查光緒《樂亭縣誌》卷十"人物誌中·列女上"內,第一篇就是金代"張氏"的小傳:


信武將軍齊某繼妻張氏,錦州故工部尚書九思後也。適齊,封汝南縣君,能撫其前子。將軍觀史,氏每從旁問古興亡成敗之故,將軍重之。將軍卒,冰霜自矢。貞佑初,蒙古兵入平灤大掠,乃攜家之燕。亂平歸業,已焚蕩無遺。氏拮据治家,竟能保有宗祀。孀守三十年卒。及殯,執紼送者千人。

(56)


上述史料,透露出了一條"蒙古兵入平灤大掠"的信息。據乾隆《樂亭縣誌》卷二"職方下"記載:"寧宗嘉定六年(金衛紹王至寧元年),蒙古兵三道南侵,以合撒兒等為左軍循海而東,掠平灤諸郡"。(57)至寧元年即貞佑元年(1213),也是宋嘉定六年、蒙古太祖八年。貞祐元年八月,蒙古兵分三道南下,鐵木真以皇弟搠只哈撒兒等為左軍,循海而東,大肆掠奪薊州、平灤及遼西諸郡,樂安鎮亦遭兵燹。

時齊陶已故,繼室張氏攜帶全家,外出避難。樂安鎮的百姓們,也只得背井離鄉,四處飄零。蒙古兵退後,張氏等人還鄉,已是斷壁殘垣,滿目蒼夷。史志記有"亂平歸業,已焚蕩無遺",就真實反映了當年的景象。

在各種地方史志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信息,有許多細節,我們至今沒有讀懂,仍需繼續努力的。

————————

(36)(清)陳金駿編纂:《乾隆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第158—159頁。

(37)(清)遊智開修,史夢蘭纂:《光緒永平府志》秦皇島歷代志書校注,第160頁。

(38)陳佩編輯:《河北省樂亭縣事情調查》複印本,第3頁。

(39)(清)史夢蘭纂,遊智開等修:《光緒樂亭縣誌》中國方誌叢書,第48頁;樂亭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樂亭縣誌稿譯編》,第21頁;樂亭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樂亭縣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年,第43頁;樂亭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樂亭縣誌》(1987—2005),中國財富出版社2014年,第25頁。

(40)(清)陳金駿編纂:《乾隆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第158—159頁。

(41)(明)潘敦復、劉松、王確然編纂:《萬曆天啟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9頁。

(42)樂亭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樂亭縣誌稿譯編》,第23頁。

(43)唐山市地名辦公室編:《唐山市地名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1頁;唐山市地名辦公室編輯:《河北省地名志唐山市分冊》,河北省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出版1986年內部印行,第85頁。

(44)(清)遊智開修,史夢蘭纂:《光緒永平府志》秦皇島歷代志書校注,第2043頁。

(45)(清)李奉翰等纂修:《乾隆永平府志》秦皇島歷代志書校注,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年,第713頁。

(46)(清)宋琬等纂修:《康熙五十年永平府志》秦皇島歷代志書校注,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年,第621頁。

(47)(明)潘敦復、劉松、王確然編纂:《萬曆天啟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第94頁。

(48)辭海編纂委員會編纂,夏徵農主編:《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年,第933頁。

(49)陳佩林:《由獨幽城塔基地宮看樂亭縣的歷史沿革》,唐山市文物管理處編:《唐山文物考古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79頁。

(50)(清)陳金駿編纂:《乾隆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第159頁。

(51)(元)脫脫等撰:《遼史》,中華書局1974年,第501頁。

(52)唐山市地名辦公室編:《唐山市地名志》,第241頁;唐山市地名辦公室編輯:《河北省地名志唐山市分冊》,第386頁。

(53)唐山市地名辦公室編:《唐山市地名志》書前插頁。

(54)謝景芳、趙洪剛:《明清興替史事論考》,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9頁。

(55)(清)史夢蘭纂,遊智開等修:《光緒樂亭縣誌》中國方誌叢書,第177頁。

(56)(清)史夢蘭纂,遊智開等修:《光緒樂亭縣誌》中國方誌叢書,第588頁。

(57)(清)陳金駿編纂:《乾隆樂亭縣誌》明清樂亭縣誌點校,第153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