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一个剧本不是把一系列彼此隔绝的元素诸如对话、人物描写等等捆绑在一起,它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所有元素必须融为一体。”

据了解,近几十年的文化行业,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总体市场一直十分庞大,几乎都在保持着近1万余集电视剧的水平,尤其是在资本疯狂涌入的2012年,当年电视剧的产量高达1.7万集。

但是,有一点缺憾的是,即使电视剧题材、数量在不断拓展,我国能够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还是比较稀缺,从前几年的CSM数据里了解到,仅仅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电视剧达到了顶尖优质电视剧的水平,而优质电视剧也仅有十成左右,其余七成以上还是比较劣质。

那么,我们就有疑问了:

究竟一个电视剧好不好,什么因素是最重要的呢?

我们知道,每部电视剧的背后,是众多人员和生产要素组成的。

出品人、制片人、策划人、导演、编剧、演员、摄像师、化妆师、道具组、特技师、场记、配音、剪辑师等等,这些都构成了电视剧制作最基本的要素。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电视剧制作基本要素

正确的追求当然是这些要素都尽力做到最好,这样才能成就一部好剧,它们谁都少不了。

不过其中,我认为第一位重要的就是剧本和编剧,剧本、编剧若不好,其他再好,也不过是电视剧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出一部爆款的《陈情令》并不是那么容易。

一个好的剧本到底需要具备些什么条件?

首先,必须原创。

“原创”对现在的电视剧市场到底有多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在作品同质化、网文抄袭泛滥的现在,大家多了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剧本若不是原创,剧的原始生命就不复存在了,这里一搬那里一抄,必然成为注水剧,原著作者也不会买账。

像之前唐嫣参演的女性向古装大剧《锦绣未央》,作者周静被告侵权,涉嫌抄袭200余本小说,虽然《锦绣未央》从其他各方面来看都是良心剧,但就因为不是原创,换来的是大部分的损失。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锦绣未央》

剧本若涉嫌抄袭,即使导演、演员、故事都在线,也会引发观众的讨伐。

比如说最近大家讨论度比较高的《少年的你》,即使有实力派导演曾国祥、实力派偶像派兼具的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玺,网络上反对抄袭网友的讨伐声也依旧不断,原作者玖月晞更是被骂“融梗天后”,反抄袭者参与了一些抵制电影的活动,演员无形中成为了“非原创”的牺牲品。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少年的你》

原创剧本的稀缺,成为国内电视剧飞不动的根源。像金庸老先生那十几部经典武侠小说,近二十多年来,屡次被翻拍,屡次炒冷饭,换了演员换不了剧情。

像《倚天屠龙记》,前前后后就被翻拍了近十多次,原因就是金庸老先生的这些原创写得好,别人很难再写出来,观众对经典内容也有情结,依然还会去看。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倚天屠龙记》

其次,内容为王,会讲故事。

“内容是王道”,这句话不论放在哪个领域都是适用的。一部剧最核心的东西是在于讲故事,故事决定了这部剧的主题、调性和内涵。你的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一环扣一环、是否引人入胜,是留住观众很关键的因素。

很多电视剧,观众都是从期待到中途弃剧,甚至直接只看第一集和最后一集,这种大幅度的观剧模式,直接的原因就是故事没看头。

像之前大火的《白夜追凶》、《陈情令》、《蜜汁炖鱿鱼》等等,原创作者的故事本身就十分吸引人,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改编成电视剧,依旧能够保证有好的市场。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亲爱的,热爱的》

目前电视剧板块,作为观众,我认为大体上讲故事讲得比较好的主要分为三块内容:

  • 一是社会都市故事

这一类故事通常反映社会政策、社会现实,偏向于现实主义,反映时代心声,聚焦社会动态,能够很好地让观众代入或者是深有感触。像《人民的财产》、《欢乐颂》、《买房子的人》等,都属于这一类故事题材。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欢乐颂2》

  • 二是正能量青春故事

这一类故事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需要在年轻人尤其是90、95、00后这些群体的语境中去对应叙事,偶尔穿插一些爱情元素,反映年轻群体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一类型的电视剧,近年来在移动客户端网剧显得尤为突出,像我之前看过的《人不彪悍枉少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讲述的是第一批80后的高中回忆故事,让年轻人在喜剧与温情中怀念青春,产生共鸣。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人不彪悍枉少年》

  • 三是传奇命运故事

这种更需要对内容的精准把控,故事既不能脱离现在的价值观变成架空,又不能固守年代背景朴实放置场景,这类故事考验的是内容是否人性化、是否有折射的延伸意义,像《无名侦探》、《白发王妃》等都是比较好的传奇命运故事,值得看一看。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白发王妃》

再者,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要高。

如何看待剧本的市场价值呢?在电视剧开拍制作之前,制作公司都需要去挑选剧本,他们需要衡量诸多方面的因素。因为谁都想让自己精心培育的电视剧变成爆款,所以国内电视剧整体创作趋势、当前社会现状、观众审美心理等成为剧本选择必须考虑的方面。

人民网在几年前曾有过这样的报道,大意是说:“国内电视剧生产前期的内容评估,主要依靠的是专家评价决策,基本不会与市场产生互动,更不会听取受众声音。”

其实,这是不对的。

光靠编剧、策划等专业意见去揣度或取代受众意见,是不够明智的,电视剧要想占据有利的市场,抓好目标受众是最必要、最有利的。

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可以实施并且有效的方式是:观众问卷调查。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制片方和出品方完全可以将即将开拍的电视剧概况向目标观众征集意见,听取他们的声音,接受他们的建议,一部顶级优质电视剧必然要是经得起检验的。

当然,这种方式也类似近年衍生出的“观众决定剧情走向”这样的程式。我觉得这完全就是一种很好地创新,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它们被称作为互动剧

像今年年中播出的一部互动剧《他的微笑》,17种结局都被观众解锁,观众对于这种新鲜的形式还是比较喜欢的。作为传统的电视剧,也许不可能像互动剧一样,那么至少要在剧情上让受众觉得符合大家普遍的价值观。

扯开电视剧的“遮羞布”,讲好故事,下一个《陈情令》还会远吗?

《他的微笑》

而至于一个剧本的艺术价值,在我们看来可能比较抽象,其实人物人格特点、文字表达、台词营养、场景意境等,这些都可以算是,好剧本是一个编剧的自我追求,它们需要的是编剧呕心沥血的仔细打磨。

电视剧的编剧是既懂文学又懂电视剧、且有较高思想修养的全面人才,我认为编剧就是艺术的代表,“导演中心制”在未来并不会仍然那么绝对,编剧也不只是导演的“御用文人”。

怎么样不让剧本陷入肤浅、平庸、落后的沼泽,如何让每一个不同的角色立住,是编剧从始至终要思考的问题,不能仅仅是去依赖创作规律和技巧,还需要有像周梅森、袁子弹、宁财神等这些编剧大神们不断看齐的艺术素养。

总之,一部好剧值得编剧多磨,它是否“匠心”,就先从剧本开始吧。

(文/壹刻娱乐物语)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原创,部分资料数据出处文中提及,文章禁止抄袭,转载请注明来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