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大名府为什么沦为一个县城,这就跟长安为什么在唐朝之后再度成为国都一样,答案只有一个,它们完成了历史使命。但大名府的命运似乎比长安悲惨许多,至少宋、明两朝,都动过迁都长安的心思,而大名府,是真正被遗忘了。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北宋大名府

北宋四京,东京汴梁是都城,同时有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今河南大名县)——这个历史悠久的重镇,终于在北宋时,迎来了作为城市的巅峰。

北宋的大名府有多巅峰呢,军事上,它是绝对的重镇,犯人充军大多到这里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要加强军事防御,经济上,《水浒传》中的十万贯财富生辰纲,就是在这里搜刮到的民脂民膏,你想想,如果不是富得流油,哪能搜刮到这么多财富。青面兽杨志就是被发配到这里,接下了生辰纲的单子。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在《水浒传》中,作者对大名府的描写可谓不吝笔墨,几乎是出场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这座城的地势,是天然屏障“城高且地险,堑阔且濠深”;这座城的繁华,堪称纸醉金迷“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这座城的军事力量,可说固若金汤“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

虽说《水浒传》只是一部小说,虚构成分居多,但《水浒传》也是宋朝生活的百宝图,因此其中对大名府的描写,基本上是可信的。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大名府为什么会成为北京?

我们知道,五代十国的石敬瑭,为了当辽人的儿子,拱手将中原的屏障——燕云十六州让给了辽人,而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入侵中原,是一种习惯,但由于燕云十六州这种天然屏障在中原王朝手中,大多数时候北方民族都是抢夺一波资源就跑,几乎从未有过占领中原的想法。

石敬瑭之后,这个历史被改变了,两宋300余年,都在为石敬瑭背这个锅,一直在北方民族的铁蹄下被蹂躏,北宋立国后,就在为这个事儿头疼,宋太宗赵光义,虽然人不咋的,但雄心壮志还是有,他毕生的愿望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连连大败,甚至达到了谈辽色变的程度。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燕云收不回来怎么办?只好找备胎,于是乎,在宰相吕夷简的建议下,赵二开始修建大名府,以防止北方民族入侵——大名府位于黄河以北,是组织北方人南渡黄河的重要屏障,由于大名府的修建,就带着军事意义,所以在建城的过程中,北宋也是下了血本,把大名府打造成了《水浒传》中描写的那样一个既繁华富裕、又有军事力量的重要城市。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大名府的衰落

宋朝被北方政权吊打是不争的事实,从太宗皇帝开始就有恐辽症,可以说是融入骨子里的基因了,签订澶渊之盟,说是平等,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平等只是个面子,里子还是称臣当儿子,但这一盟约也确实为宋辽两国带来了百年和平。

只可惜金国崛起了,北宋联合金国端掉辽,唇亡齿寒,金人反手一巴掌,端掉了北宋的开封,搞了一出靖康之耻,北宋灭亡。赵构举起大旗,跑到南边称帝,史称南宋,此时,整个北方地区全部沦陷,包括大名府。

前面我们说了,大名府的意义就在于作为抵御北方的屏障,此时大名府都丢了,还什么屏障不屏障的,赵构从此不姓赵,改名完颜构,因为被金人吓得硬不起来,故人称九妹。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我们跳过九妹这一段屈辱的历史,直接打到大明朝——建文帝时期,一场洪水彻底淹没了大名府,那个历史悠久,并且有过百年巅峰时期的大名府,就这样没落了,即使明朝也有过灾后重建,但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都是由北至南逐步过度的,大名府作为北方城市,在战略意义上已经不值得太大投入了,所以大名府再也没有回到曾经的荣耀。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北宋大名府一度繁华,却因明朝一场洪水,如今沦为一座小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