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安招商看银行APP的社区化建设

目前手上有几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或储蓄卡,也参加一些日常的签到或积分活动,比如平安和招商。近期发现平安的口袋银行在力推自己的信用卡社区了,积分奖励还算丰厚,虽然存上话题和评论审核慢的问题,但是有利益驱使,参与者还是众多的。招商的信用卡APP掌上生活,今日发现频道很早就开始做活动送积分了。另外招商银行APP,社区建设挺早,近期更是推出了大力度的活动,阅读文章,评论及分享,每天都可以获取积分,折算成现金红包可以提现。


从平安招商看银行APP的社区化建设


如果说只是一家银行发力社区建设,还能称得上是先知先觉,目前至少三个APP(招行的算两家)在推,感觉背后有什么深意的样子。联想到支付宝曾经推过一段时间的信用卡生活圈,另外也有第三方的信用卡使用交流平台,如我爱卡,51信用卡等。但是在这个疫情特殊时期,银行发力社区,应该有更深层面的东西在里面,试着分析一二。

从平安招商看银行APP的社区化建设

1.新客获取难度不减。目前大众对信用卡的认知程度已经比较高,能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获取的客户基本已经获取了,再加大营销成本的收益基本边际递减了,这时候如何想办法维持住现有客户榨取最大价值,才是重要的。


从平安招商看银行APP的社区化建设


2.无卡借贷产品的冲击。支付宝的花呗借呗,京东的白条金条,腾讯可能推出的分付产品,ATJ这些国民级应用,在便利程度上大大超过了银行的信用卡产品,虽然这些产品也能绑定信用卡支付,但是出于“方便”和“懒”的人类天性,能不办卡就不办的人不在少数,虽然信用卡的免息期更长,分期利率相对也更低些,但是对于多数不熟悉分期利率的人群来说,花呗和白条反而是更便捷。这些国民级应用中的借贷类产品又拉走了一批潜在的信用卡客户。


从平安招商看银行APP的社区化建设


3.已有客户黏度不够。信用卡主要用于消费,而国民级应用则基本是生活,用户的停留时长更长,信用卡APP的存在感太低了,如果没有一些优惠活动,基本少有人启动。

基于以上三点理由,稳住现有客户是很重要的。于是很多信用卡都接入了商城、生活缴费、酒旅,出行,就是增加停留时间,而不用消费也能增加停留时间的,就是社区了。拉一批文章或视频博主进来,做一些让利活动,配合推荐一些产品,做一些软文,既能巩固客户,又能刺激消费,KPI也很好看,一举多得。

从平安招商看银行APP的社区化建设


从这一点来看,信用卡做自己的社区只是防守之策,并不足以长期维持客户,毕竟活动不能长期做,投入产出比慢慢不划算后,现状可能还是没有多大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