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推动者——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 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秦孝公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

当时天下战争四起,群雄逐鹿,秦国在几个诸侯国中最为弱小,时不时被旁边强大的魏国欺负。献公去世后,秦孝公赢渠梁继位,这位年轻君主痛感秦国的弱小,发誓要让秦国强大起来,发布求贤令,招募贤才,求贤令写的被商鞅评为五百年一雄文也。商鞅三见孝公,与秦孝公彻夜长谈,最终孝公采纳商鞅思想,推行变法。

变法之始,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想办法提升官府威严信誉。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贴出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依此让百姓相信了他。于是推行变法,将变法抄录送往秦国各地,各地必须严格遵循。变法从农耕和战争入手,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鼓励耕战,对于耕种和战争中表现突出的,均赏有爵位。以国家之力鼓励耕战,极大调动了国民的积极性,随着一道道变法的抄录送往全国各地,国民的积极响应,国君带头行动,以身作则,勤俭治国,重用商鞅。商鞅也以身作则,多次考察全国各地,使变法更加贴近国民,更加理想化,依仗专权保证变法的严格执行。使得当时的秦国逐步走向富强,秦国需要商鞅亦如商鞅需要秦国,他需要展示自己的学识抱负,秦国需要他帮助走向富强,相辅相成。商鞅的变法或许过于严格,但是想要让一个极其羸弱且被权贵压着的一个国家变得富强,必须要这样做。重疾需用猛药,正是这个道理。商鞅的变法在当时可以说是开天辟地,推动法治,告诫君王治国应该用法治而非人治。这些在现在看来,都是很超前的想法。

大秦崛起推动者——商鞅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在秦国崛起路上,商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秦的崛起,商鞅可以说是到了推动作用,可以说商鞅就是秦国崛起途中的推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