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是如何與強敵斡旋

宋朝因其積貧積弱的軍事實力而飽受後人詬病,無論是面對北方強大的契丹還是國力不如自己的西夏,大宋都不能在軍事上佔到任何便宜,反而經常輸給西夏,這與秦漢時期的亞洲霸主地位相比,不得不說宋朝是弱了些。然而,大宋軍事實力不如強鄰,但在科技經濟上卻領跑全世界。因此,大宋在經濟上有很多斡旋餘地,與遼、西夏、日本、吐蕃、女真都有很多貿易往來,從而通過經濟手段進行國際外交,甚至掌控主動權。


一、以糧易鹽——西夏。西夏的國情以遊牧為主,遊牧與農耕相結合,他們不養蠶,“無絲織之功”;由於氣候原因,他們不產茶葉;農作物主要是大麥,在自然災害頻繁的時候,賴於與大宋交易糧食。西夏在許多物資方面依賴於進口,其中最大的進口地就是大宋,對宋的依賴“如嬰兒而中國乳哺之”。而西夏盛產牛羊,可對大宋意義最大的當屬青鹽。

“弱宋”是如何與強敵斡旋

西夏的青鹽,“價賤而味甘”,而宋朝產的鹽不純,偶爾還摻雜沙粒,因此宋朝對西夏鹽的需求量特別大。而另一方面,西夏缺少糧食,他們屢次騷擾邊境,為的都是劫掠糧食,主要針對宋朝百姓的秋收以及貯藏於地窖的糧食。因此,宋、夏之間以糧易鹽為主的貿易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公元993年,夏主李繼遷叛亂,宋太宗一怒之下,發佈“絕其青鹽不入漢界,禁其糧食不及蕃夷”的命令,導致關隴民眾無鹽可食,萬餘藩民叛離大宋。而大宋對於貿易往來的禁止,就相當於斷了西夏的命脈,西夏不得不依靠戰爭來打開貿易,元昊在11世紀中期屢次打敗宋軍,在談判桌上提出的一項重要條款就是曾置榷場、解除青鹽貿易的禁令。

“弱宋”是如何與強敵斡旋

宋、夏之間的貿易分為三種形式。第一是朝貢、賞賜,這種方式主要出現在宋朝建立初期。比如宋朝剛建立時,西夏就送給大宋許多牛羊,大宋則把茶葉、陶器等物資以賞賜的方式回贈過去,顯然這種方式是滿足不了西夏。宋、夏貿易的主要形式還是是榷場,榷場是專門用來進行貿易的場所,不過西夏國小,榷場也少。第三種形式就是走私,榷場裡不是什麼都可以交易,比如大宋禁止青鹽交易的時候,只能依靠走私來滿足需求。可以說,在軍事實力較量的表面下,是宋、夏屢禁屢開的貿易戰,尤其是當在軍事較量中處於劣勢的時候,宋朝總會禁止貿易,從而使西夏青鹽難以輸出、糧食難以引進,畢竟糧食才是必需品,“天朝,水也,夏國,魚也。水可無魚,魚不可無水”,從而達到制裁西夏的目的。

二、以茶易馬——遼。以茶易馬有很久的歷史,是古代貿易活動的典型代表。相比於西夏,遼才是大宋的真正大敵,蘇軾就說過“西邊之患小,北邊之患大”。因此,宋、遼之間的貿易要受重視得多,榷場就比西夏要多,有四五個。

“弱宋”是如何與強敵斡旋

宋最想從遼那裡得到的就是馬,而遼最想從宋得到的是茶葉,茶、馬都分三六九等,正好進行交易。從唐朝開始,回鶻、契丹對中原的茶葉就十分喜愛,這除了茶葉本身的口感以外,還與藩人特殊的飲食習慣有關,遊牧民族吃的是肉、喝的是奶,必須飲茶才能“清肉之濃味”,否則讓“多困於病”。有了這個把柄在手裡,宋當然會好好利用,“行以茶易馬法,用制羌、戎”。為此,宋朝專門設立了茶司、買馬司,後來發現茶和馬完全就是一個性質的等價交換物嘛,於是將兩個部門合併,組成茶馬司,統一管理以茶易馬。當然,除了馬以外,大宋還從遼那裡交易糧食、鹽等物資。

“弱宋”是如何與強敵斡旋

由於遼強大的綜合國力,宋沒有像掌握西夏命門一樣掌握遼的經濟命脈,雙方之間的關係更像是勢均力敵的兩個高手,誰也奈何不了誰。遼曾經通過禁止糧食、馬匹輸出的方式制裁宋,而宋地大物博,輸出物資多種多樣,總有一款是外國的必需品,比如書籍、瓷器、絲綢,再比如茶葉,“夷人不可一日無茶”,這就促成了大宋的以茶易馬。從唐朝開始,漢人就與藏民、吐蕃、契丹、吐谷渾等外國進行茶馬交易,通過這種方式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加深友誼、促進發展,更為長久敵對的宋、遼帶來了總體上的和平,是國力上處於劣勢的大宋與遼斡旋的重要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