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人的造詣

童旭東 一極課堂

判斷一個人太極拳的造詣,不獨以打人論高低,還要根據其行拳時的象與勢。

太極拳人的造詣

有人問:孫氏太極拳練到最高境界是何狀態?

猶如一團氣勢在流動,渾然天地人一體,而不覺其法。雖未擊人,已使人懾服。

——這是當年那些親眼目睹過孫祿堂先生演示太極拳的人對孫祿堂先生行拳風神的描述。

另外一些當年見過孫存周先生演練太極拳的人,描述孫存周先生的行拳特點是——輕靈瀟灑、一片神行。太極拳行拳時這種境界的象與勢在當代已經見不到了,但這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孫劍雲老師曾說:“練孫氏太極拳時,要練到自己如同一個氣球 (這個氣球其大無外、通天立地)在鼓盪飄行,差不多就算入門了。”

那麼如何達到呢?

第一步要弄清楚拳架中的勁路以及勁路中的勁意和勁勢,從起落開合、渾圓一氣之意中呈現勁路、勁意和勁勢。我講過多次,拳路不通,拳打萬遍一場空。

第二步使勁路中的勁意、勁勢漸臻充實渾厚,於虛無空靈中自然形成巍然雄渾、大氣磅礴的氣勢。這種氣勢是自然而成的,絕非刻意能成。這種虛無空靈的氣勢蘊寓著強大的技擊功能,絕非僅僅是一種表象。

若此,基本就算具備了孫氏太極拳初級階段走架的造詣。

太極拳人的造詣

遺憾的是,當代一些多年練習太極拳者,有的每日練拳十餘趟,甚至練拳幾十趟,然而他們在行拳時沒有將拳架中起落開合、渾圓一氣之意走出來,更沒有於虛無空靈中產生頂天立地、巍然雄渾、大氣磅礴的氣勢。而這是孫氏太極拳拳式本身具有的氣勢。

究其因,他們身上多有三大拳病,所以習拳不得門徑:

1)頑空之病。行拳看上去也沒有大的走形,大形還算規整,但是不瞭解拳架中各個式子的勁路以及勁路所蘊含的勁意與勁勢,於是無法於每式中走出起落開合、渾圓一氣之意。如此行拳,下再多的功夫也是枉然。練習孫氏太極拳走架,在初級階段起碼要有:中平直圓的功夫、古茂渾樸的氣勢、空靈逸宕的意境,才算入門,缺了這些,太極拳的用法就失去了根基。

2)加減之病。一些人練拳多年,但身上仍舊是頑空一片,於是練拳時就加些“病”態,如起伏、搖晃、亂舞、較勁等,自以為是矜式,其實乃大病也。也有些人因不明拳意,把拳中一些很重要的運動軌跡給丟掉了。如此就是病上加病。但因為一些人已經有些名氣或教著徒弟,天長日久,這些病就成了各自的風格,並進一步發展成所謂的派系。形意拳早已如此,如今太極拳也是一樣。

3)囫圇之病。練拳多年而不求甚解,對於拳中勁路,行拳時有時無,對於拳理,理解似是而非,深入不進去,終不能獲得真實的進步,總是在原地打轉。

太極拳人的造詣

當代人中犯以上三病者最多。如何醫治呢? 於是先要從認識和規矩這兩個方面入手,先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以後再通過下功夫、多實踐、勤總結解決這三病。

解決認識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個不斷研悟的深化過程。

如何研悟?

第一,多研讀孫祿堂先生的原著並要結合孫祿堂先生對具體拳式練法的說明進行系統地閱讀,從具體到一般地進行相互關聯、總結、提煉。

第二,在去“三害”、守“九要”的規矩基礎上對拳中的規矩要不斷細化,如後面將介紹的16句要訣等。

第三,打好兩個基礎:無極式和三體式。

那麼如何認識太極拳呢?迄今為止,對太極拳最深刻的認識就是孫祿堂先生的“太極拳之名稱”一文,該文是認識、研修太極拳的最高經典。孫祿堂先生指出:太極拳是中和真一之氣的體用之道。這個認識極為重要,由此首次構成了宏觀太極拳的觀念。希望習者能深入研讀孫祿堂先生的這篇文章,篇幅關係,這裡不在這個方面展開來談。

關於規矩,孫氏太極拳有“三害”、“九要”等,研習孫氏太極拳者大多耳熟能詳。但規矩練到身上,成為本能,就有一個對規矩不斷細化和深入的過程,“16句要訣”就是在“三害”、“九要”基礎上對拳中規矩的進一步細化,以後我會逐一講到。


作者簡介:

太極拳人的造詣

童旭東,現任中國交通建設監理協會副理事長、被授予中國交通建設監理行業30年來全國十大領軍人物之一。

1975年接觸武術, 1990年後從學孫劍雲先生,協助孫劍雲先生編寫《孫式太極拳劍》,此後又獨立編著《孫氏武學研究》、《中國武學之道》等武學著作。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第六屆、第七屆副秘書長。為中國武術史的撥亂反正發揮了重要作用,提煉出武術文化體系建構與解構的演化邏輯和近程有序、無限觀構的研究方法,是當代研究武術史和武術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