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处暑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 ,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暑气到了这里就停止了。

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

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一场秋雨风一场寒

随即而来。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北方早已浓云变淡,天高气爽。

金秋送爽,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夏季连天的暴雨,冲刷了空气中的尘埃。

处暑时节,尘埃少,雨水也少,

只留下万里晴空,高远而明净。

气爽,便是秋天的馈赠吧。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但南方或许还有秋老虎的余威肆虐,

在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

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这是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

不肯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所带来的景象。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夏天就这样轰轰烈烈的过去了,

迎接我们的,

是日渐凉爽的秋天。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一、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鹰击长空,把捕捉来的动物摆得整整齐齐,古人便以为老鹰也在处暑时节祭祖,便称之为“义举”。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天地开始肃杀,万物萧条,树叶枯落。

自此树叶凋零,五谷丰登,正适合喝一壶香浓的秋酿。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三候禾乃登

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谷物成熟,金黄色铺满了整个农田。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二、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往年,每到处暑的时候,朋友圈便被蓝天白云所刷屏,如此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自然是要结伴畅游郊野,尽情欣赏秋季自然之美景。古代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

三、处暑养生

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另外,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饮品。还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吃鸭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吃龙眼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不宜早添衣

“春捂秋冻”这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

多开窗少开空调

处暑时节,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应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吹走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今日处暑,凉风有信,秋月无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