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产品经理的区块链指南(下篇)

4、用户群的细分

(1)有法不依的不法分子

匿名性,是不法分子对密码学货币的核心需求之一。这个市场的竞争者打得也都是匿名牌。比如 Zcash 的市值曾经超过了比特币。但目前来看,犯罪分子依旧选择BTC。因为匿名性已经够用了,现在真正重要的是价值公允性。

传销。著名传销组织3M,曾经因为躲避追查的需求,一度大幅拉升了比特币的价格。让当年我等币民目惊口呆,自惭形秽。吹了这么长时间的“科技”与“未来”,不如传销组织一把买入起效快。这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我记得去年的币圈还在认真地分析项目,前年在谈技术,大前年是情怀年。今年,2019年,一聊全是传销盘。

网络勒索。上篇提到,因为比特币的出现,使得之前苦于没有赎金支付渠道的网络勒索活跃了起来,并成为了一个“新兴市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倒逼了网络安全市场的进步。比如,医院的数据被加密勒索了,那是医院的数据安全没有做好,病人的如果因此耽误了病情,医院难咎其责。这也逼着各行各业增加安全投入。

传统犯罪。像贩毒、洗钱、军火之类的传统犯罪形式,是最早的比特币使用场景。近期备受关注的澳洲中国留学生绑架案,最终也是支付了80个比特币给绑匪作为赎金。

中本聪的隐退,与维基解密开始接受比特币是同步的。维基解密是直接对抗美国政府。中本聪自然知道比特币终归会被用做不法用途,否则不会隐姓埋名。非法的需求也是需求,如果你想做一个满足这类需求的产品,中本聪的做法值得学习。

成为纯粹的非法货币是一把双刃剑,增加了比特币价值公允性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风险。这些涉黑、涉毒的比特币脏地址,假如有小白买到了怎么办?这可是刑事犯罪。而且已经有人因为比特币洗钱被捕了。所以,我很早就不劝人买比特币了,一来,你买到的币可能有毒;二来,你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比特币;最后,剧烈的价格波动,大部分人也难有定力长期持有。

(2)无法可依的弱势群体

战乱情况下,正常的法律秩序停摆,处于“无法”状态。这是社会问题,不是货币能解决的。此时应该尽快平息战乱,恢复秩序。而作为民众,尽快逃离是非之地,才是明智之选。在混乱的社会秩序下,物质财富和中心化的资产容易被掠夺一空,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则可以起到隐匿财富的作用,也更便于携带。

恶法之下,弱势群体的所有权无法确立和被保护,财富难以产生,也难以交换。无法可依的弱势群体面临的难题是:没得选。也因此,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自然也看不上。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先一步超越了地域的限制。Facebook想要利用区块链,渗透一些法律制度(特别是所有权制度)不够好的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和货币政策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完全不用担心。但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混乱,朝令夕改,民众苦不堪言,那Facebook的libra或将更为更好的替代品,这也会倒逼这些国家进步。

印度的废钞运动,理由再冠冕堂皇也是恶法。印度的货币不值得持有。很多不再信任印度货币的民众开始转向数字货币,这也使得印度政府已经明确将密码学货币视为敌人。竞争不过就耍赖,是黔驴技穷的表现。

(3)对冲风险的富有阶层

穷人的首要目标是获取财富,富人的首要目标是保住财富。财富的保值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之前的方案是艺术品、珠宝和名表等等,现在兼具不可剥夺和匿名性的比特币则成为了首选。不被征税,隐藏了财富,还不丧失流动性。

富有阶层对密码学货币的甄别更为简单,就是胜者为王。正如安倍请川普看相扑所表达的隐喻:你们两个大胖子在台上摔跤,谁赢了,我给谁颁奖。

(4)投机市场

非法业务,是没人出来说的。这就导致了,比特币价格飞涨的同时,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原因,也看不懂,只能听媒体瞎吹。看起来无缘无故的价格飙升,自然也引来了投机分子。

于是,比特币之后,区块链概念被挖掘了出来。有需求就有供应,编故事割韭菜,风起云涌。以太坊这种无抵押信用推波助澜,泡沫吹得越来越更大。

以太坊上的代币火了,以太坊也就火了。于是市场上开始追捧公链。xx技术,xx标准,打着无所不能的应用场景,实际上是想做一个投机标的。

为了论证合理性,还捧出了通证派,虽然也并没有成功案例。这些人既不懂货币,也不理解积分。积分是商家为了锁定用户的工具,核心是“是谁”,而不是“流转”。能流转的积分反而失去了积分的作用。

各种区块链媒体,也是投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今年准备给基因币做宣发时才发现,这些币圈媒体都贵得不可想象,除非割韭菜,否则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还有很多一些媒体彻底沦为了筛选韭菜的工具,给钱就给吹,项目跑路了立马删帖不认账。这些媒体不会告诉你,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在哪里。只会告诉你,再不上车就晚了。

随着btc的市值占有率提高,标志着投机分子开始退散。不是说投机不可取,而是这些靠欺诈吹出来的泡沫,有毒。

“我终于有一万个比特币了”——割完韭菜的蔡文胜,可能太过于沾沾自喜了,竟然亲口说了出来。希望他不会后悔。

5、传统金融的门槛问题

需要区块链解决的场景,必然是原来没有解决方案,或者说原来的解决方案不够好。Facebook之所以要发行Libra,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Facebook没有金融牌照,不止Facebook没有,硅谷的互联网企业都没有,牌照牢牢把持在华尔街手里。这与国内的互联网大公司几乎齐全的金融牌照形成了鲜明对比。

传统金融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牌照生意。门槛高,效率低,各种税。传统金融的基础是法律,所以传统金融不支持非法交易。非法需求也是需求。为满足非法需求而诞生的工具。因为某些方面的先进性,正在被发掘出来运用到到合法领域。在某些方面,也在倒逼传统金融的改革。

首先就是门槛问题,区块链金融没有门槛,无需任何人的批准。创新试错的成本因而更低。同时,更充分的自由竞争,低效率的会被更快地淘汰。又因为点对点的交易,没有利益集团的把持,也就省下了名目繁多的税。但不可回避的是,区块链金融同样面临着稳定性差和各式骗局的考验。

传统金融,是需要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才能搞的金融;新金融,是穿着拖鞋就可以搞的金融,不穿也可以。更低的门槛,更多的场景,更高的效率,更强的流动性。哪里的交易成本高,哪里就有机会。

点对点的直接交易,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是区块链的一大优势。

6、直接交易的趋势

川普选择发Twitter,是绕过媒体中介,直接向美国民众传达自己的看法。一些媒体之所以被川普称之为 fake news ,是因为这些新闻中介有着强烈的自我利益诉求,以至于放弃了客观中立的态度,开始以蛊惑人心为己任。

Twitter提供的平台服务,让双方直接沟通。淘宝提供的平台服务,则是让卖家与买家直接交易,并提供担保服务。而滴滴则匹配了司机与乘客。平台模式是互联网的主流商业模式之一。有点像区块链中的矿工角色,但互联网平台的权力比“矿工”大得多。

淘宝的模式,与以太坊的无抵押信用不同。每个人凭身份证只能开一个店铺。如果违规就被封杀了,这首先就是一个成本。然后,店铺的星级、评价、押金都会纳入消费者的判断标准。中介和平台的存在,为交易双方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平衡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博弈。

无利不起早,第三方追求的也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当这种诉求超越界限,以至于损害到交易双方的利益,交易双方会另寻出路,寻找交易成本更低的方式。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淘宝的崛起,在于打掉了传统交易链中的层层中间商,让商家与消费者直接交易。商家也需要去工厂进货,现在拼多多的模式,是让工厂等原产地直接与消费者对接。交易链条再减少了一环。

从中间商到平台商,再到“矿工”。第三方将回归服务角色,裁量权大大减少。

区块链降低了交易成本,这是优势。但同时也降低了违约成本低,这是缺陷。非法市场的交易成本是极高的。垄断的既得利益群体,交易成本也不低。平台的交易成本,已经压的比较低了。或许还有再压榨的可能。

直接交易的趋势之下,最终的方案会落到市场的最小单位:个人。个人信誉的自持有方案,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